善用红色基因铸魂培德

坐落于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的创兆学校,是1904年由清末抗日志士、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为兴办新学而创办的。多年来,创兆学校立足乡土特色开展思政教育,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品行习性的培养,让百年老校传薪火,用红色基因铸学魂。(见《梅州日报》6月14日3版)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近年来,我市深耕本地文化特色,有机结合创文、法治建设、平安梅州、苏区振兴等工作,加快未成年人思想教育,以“红色思政+客家+N”为思路,把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创兆学校立足乡土特色开展思政教育,让学生从校园文化中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从红色课堂中汲取爱党爱国的养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和缩影。
推进思政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实践。特别是今年,结合学党史教育契机,我市各地深挖红色思政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如,平远县城南中学邀请党史工作者给全校师生讲述革命故事;东山中学校园内专门设置了革命烈士纪念碑,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们前往烈士纪念碑悼念;梅江区城北中学、乐育中学等学校千余名师生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感悟先烈可歌可泣事迹……各地学校通过本地、本校鲜活的教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释放红色资源“育人”效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各级教育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青少年发展特点,加大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话语创新和模式创新,灵活推进“课堂+活动”的教育形式,选好活动时机、选好学习内容、选好宣传形式、选好教育载体,将思政课程讲活讲深,将思政活动做新做实,育人于教,寓教于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让红色基因、优秀传统、先进文化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从而不断擦亮客家教育品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新时代优秀客家人才。
网编:林晓萍
图片来自掌上梅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