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与民国小镇九龙岗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面积约是西湖的两倍。
民国小镇九龙岗位于淮南市的东部,是淮南的城市源头之一,有许多罕见的民国建筑群遗址。
这两个地方神奇的同时出现在我的文章中,这要归功于我紧走慢走的脚步。

我深爱我的家乡。这个家乡不限于我的出生地和工作地。舜耕山下,淮河两岸,都是我心目中可爱的家乡。只要我到达了神州大地的那个地方,我的双眼就会深情地去凝望这个广义的家乡。
两天前,我慕名来到杭州的西溪湿地。因为时间已是傍晚时分,出于安全考虑,即便你购买80元的门票,湿地的东大门也是只给出,不能进。我就在园门外,沿着绕园小路慢走了一段路程。
这段路程不长,却走的我心怀激荡,油然而想起淮南市的民国小镇九龙岗。

九龙岗是一座被遗忘的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小镇。那里不需要入园门票,没有进出的限制时间。
但是,九龙岗的民国建筑风范就像是一幅古老的香云纱,时光越是浸泡她,风尘越是覆盖她,她越是与生俱来一种绝世的风华。
所以,建议你去九龙岗慢走一段时光,去触摸那面全是文字的青砖老墙,去塑造你脑海中民国时期的模样。

西溪湿地是罕见的次生湿地。说它罕见,我猜测一是因为它面积较大,达11.5平方公里。二是因为它位于杭州城内,是一个巨型的城市绿肺。
说它是次生湿地,是因为有人类在此活动,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活动愈发剧烈,前些年还出现了污染的态势,已经不是原生态的净土。
湿地的功能比耕地更加多样化。除了调整大气环境,湿地内还要生长着众多的水生、湿生动植物群落。
由于人口膨胀,许多的湿地被人工经济化。因此需要保护那些被破坏的湿地,使其重新发挥湿地功能。西溪湿地就是本着这一原则而被保护的次生湿地。

西溪湿地的被保护与民国小镇九龙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同时行文西溪湿地与民国小镇九龙岗,自然有我的行文方向。人类与其他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在自然环境中生存。
若想长期共存,就需要重新审视并约束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保护地球的物质环境。却又不能简单的取缔这世代的农耕。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恢复性的保护开发措施。兼顾各方利益,善待人类生存的环境。
另外,人类在活动的时候,本身也会留下社会生活的遗迹。这些痕迹也是珍贵的,尤其是那些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洗之后,还能幸存的遗迹的保护更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行文到这里,您明白我的意图吗?我想表达的是:西溪湿地作为人类与动植物共同生存的基础性的自然环境,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并采取了保护措施。就这点而言,我钦佩杭州的眼光和财力。
而九龙岗的民国建筑群,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高层次的智慧结晶,而且这个结晶在目前的中国堪称唯一,应当给予她一定的保护,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湮没于风尘。
民国小镇九龙岗的价值在于,她不仅见证了淮南城的诞生和演进过程,是一座城市的珍贵文脉,是城市之根,是淮南的灵魂。更为重要的是,她是中华民族延续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大中华吐故纳新的重要一环。

不论是保护生态的湿地,还是保护社会生活的遗存,都离不开一套科学的方法。
慢走西溪湿地,我发现这里为了减少硬化的地面,常常采用原生的粗大木材。这些木材被用作粗浅的栏杆,被用作行走的栈桥,何其奢侈!
我想到了民国小镇九龙岗,她的那些凤仪独特的民国建筑群。因为常年失修,她的房顶塌陷,她的檁木断了,她的屋椽脱落,只有房梁还固执地架设在那里,无辜地望守着空空的房腔......

民国小镇九龙岗的建筑,就是一首凝固的诗歌。青砖汉瓦是书写她的文字和标点。对她的保护不仅仅是淮南的事情,更是国家的事情。
因为对珍贵的城市文脉的保护,既是她所在城市的事情,也是国家的责任。不能因为她所在地区之间存在经济发展的差别,对珍贵遗存的保护就存在差别。
国家应当拿出均衡的措施,实行二次的保护经费的再分配,再调整!通俗一点就是“劫富济贫”。要给予像民国小镇九龙岗一样的项目以专项的资金支持,真正实现对文化遗存的均衡性保护!

《西溪湿地与民国小镇九龙岗》 2017.8.1
作者:崔小红,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