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儿女没什么,有本事你爱父母

花事不了

就 爱你活色生香的样子

1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母爱很伟大,但母爱是出自一种本能,尽管值得歌颂与赞美,但没什么必要大肆渲染。

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不是真善良、是不是真的有责任感,更多应该看TA对父母的态度。

普遍来说,每一代人,都是从父辈那里得到的多,自己付出的少;而从儿辈那里得到的少,付出的多。

也就是说,每一代人,大体上都是亏欠了父母的,而把自己的大部分心血与精力都倾注给了儿女。

因此,每一代人,都是从上一代获得,对下一代付出,周而复始,倒也达到一个平衡的循环。

你欠父母的,父母的父母替你给了;你的儿女将来要欠你的,你的父母替你给了。每一代人,都是向上索取,向下奉献。

谁也不亏。

2

为什么我们对父母的付出会不及对儿女的付出呢?

这是自然规律决定的。

父母代表着过往、无希望、即将逝去。儿女代表着未来、有希望、即将重生。

人们注定会把更多的资源与精力放在新生事物之上,对生机勃勃的事物投注更多的心血与关注,也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能滚滚向前、蓬勃发展。

不但遵循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更符合人们的心理与人性。

人生来就是喜新厌旧、爱好美好。耳聋眼花、老态龙钟的垂垂老者,怎么说都比不上活蹦乱跳、天真无邪的孩童更让人心生喜爱。

更愿意去爱年轻的、有朝气的事物,这是发自人性的本能。放在爱情中如此,放在亲情中也一样。

况且,老人注定是愈来愈迟钝、愈来愈缺乏生机的。更直白一点地说,老人的一生已渐渐到头,一眼望过去,是黑色、是墓地、是死亡,人生也就那样了。

那就放在那里等着好了,日复一日顺其自然地走向终点。哪还用得着什么额外的投入?

而儿女却不一样了。孩童的一生还刚开始,一眼望过去,无限机遇、无限可能、无限遐想,人生充满了希望。

你舍得不投入吗?你不憧憬日后儿女的大出息、大作为吗?甚至,你此生无法实现的梦想,你希望你的儿女能替你完成。

这种种的美好,都是父母给不了你的。

因此,绝大部分的人们,对儿女,比对父母要好,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

3

叶芝的诗句

“有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美丽的容颜,假意或真心

可唯独一人爱着你那虔诚的灵魂

爱着你脸上深深的皱纹”

其实违背了常理,但也正因为其并非常态,而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说,如果爱儿女很大程度上是出自一种本能与人性,那么爱父母则是彰显了一个人的道德与善良。

你怀胎十月,辛辛苦苦,吃了那么多苦,寄予了那么多希望,生出来的孩子,你当然爱了。付出了必然会珍惜,这是出自本能。

你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一生的大部分都奉献给了你,你如果懂得感恩与回馈,那才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如果哪个人对我说,TA对自己的儿女有多么多么好、付出了多么多么多,我不太会感动。

但如果一个人对我说,TA对自己的父母有多么多么好、付出了多么多么多,我会深感敬佩。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姑父,他为自己的父母、岳父母无私的奉献,在我所听闻的人与世界里,前无古人,大概率也是后无来者。

花事不了 我就静静的 等你回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