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派纷争不断|《何以中国》
相关推荐
-
汉学主义|| 顾明栋:汉学研究的知性无意识
顾明栋,字泽木,中国江苏人,芝加哥大学博士,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 ,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学术声誉评议人之一,美国<諾頓理论与批评選>特別顾問,负责推 ...
-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5)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2021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以推介当年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第一个季度推介部分2020年的书目).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 ...
-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学情结” - 知乎
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学情结"顾名思义,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密切相关,在学科定位.研究领域,甚至于研究方法等方面相互影响,牵绊甚深.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 ...
-
第1473篇 文明的源头在哪里
文明的源头在哪里--"文明探源:考古与历史的整合"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5年11月22日至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quo ...
-
龚鹏程|何以中国没有史诗?
有段时期,人们由于某些偏见,惋惜意大利没有悲剧.法国没有史诗. 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这个现象很好笑,曾批评说:把某民族不具有某一文类视为耻辱或缺陷,惋惜某国没有"史诗",并对该国终于产 ...
-
纪录片《何以中国》揭秘中华文明起源
4月22日,大型考古题材纪录片<何以中国>在京启动,该片第一次以全国性的考古发现来讲述中国历史传承和中华文明故事,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与观众见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现代 ...
-
何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国名的形成!
在古人的思想观以及宇宙观念当中,认为整个世界天圆地方,我们国家处在整个世界的中心,因此我们国家的名字便是中国.如果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思考问题,当下的我们在现代地理知识的帮助下,清楚知道我们并不是整个世界 ...
-
《隐秘的细节》第四集 由分封体系、继承制度揭示“何以中国”的真正意义
优酷视频.河南卫视.实力文化联合制作的大型历史场景课<隐秘的细节>第四集"分封的信物"在今晚继续如约"开课".商王武丁继位后为何三年不说话?武丁梦中 ...
-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中国文明重要转折点
《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中国文明重要转折点
-
何以中国 · 血脉相承
有人说,我们的国家历史有五千年,有人说只有三千七百年,不管如何,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我们的主体民族,主要文字,精神信仰,都延续了几千年,期间曾多次面临中断灭亡的危机,却都平安渡过,而且 ...
-
何以中国 · 文明之光
中国,天下之中,中央之国,中华之国,华夏之国,中国人的国. 很早起,在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的活动.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在几百万年的时光里,曾经有数不清的人类在这里出现.繁殖和消亡,留下一个个曾 ...
-
何以中国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北京. 勤劳.善良.智慧.宽厚的中国人民,与这座城市.这个广场和这条大街一样,经历风雨,经历世事,纵有千回百转的阴霾和暴雪,也从容不迫,永远向前. 我们是伟大的! 因为, 我们 ...
-
何以中国·留园之约丨天地入吾庐
初见 江南秋色如许,姑苏城里人生初见 这里种满了梧桐和竹子,竹色清寒,波光成碧. 两千多年里,寒来暑往,人们来去如风,它因此一直变换着容颜,直到成为今天的样子.人们以"长留天地"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