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梦开始的地方旅行——到“百里画廊”寻古探幽



很想去旅游

与你一起

牵手

去梦的地方

放下所有的包袱

带上相机和日记

去捕捉 山气瞬息万变

鸟飞蝶舞 云影雾岚

百年落花 千年流水

心与心 放逐去旅行

随微风轻拥 和阳光亲吻

我与你

跋山涉水 轻歌曼舞

去那里 梦开始的地方

——西子文君《旅行》,有改动。

很想去旅行,把心放空,容纳千百年的风雨沧桑。在那断壁残垣,看古屋风云;去山水瑶乡,体验浓郁瑶韵。

融曲江山水,依千年古县。被称为原生态自然健康乡村生活体验地,最美山水田园型乡村旅游目的地,珠三角旅游圈自驾观光、休闲度假首选地的“九龄故里·百里画廊——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示范线路”,沿线经过8个乡镇,一个县城,规划线路全程100多公里。沿线自然景观优美、山水相融,历史遗迹保存完好,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四图来源:始兴县旅游局)

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度假、寻古探幽”主题线路,包含了始兴县隘子镇、司前镇、深渡水瑶乡、罗坝镇等旅游观光地,此线路原生态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古围、温泉众多,非常适合进行深度了解当地人文历史、游览围楼古迹的休闲旅游观光,同时,当地丰富的地热资源、原生态温泉“泡汤”享受,必定让人乐不思蜀。

隘子镇:钟灵毓秀●将相故里

穿过如林荫道般的盘山路,满眼绿色令人赏心悦目;水随山转,下一个转角,眼前豁然开朗!与远处群山包围的这一大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以绿色为主打的底布上,随地势起伏着白墙黛瓦,阡陌交通纵横,一派桃源盛景——这便是隘子镇。

隘子镇周围山川秀美、植被丰富,各种果蔬广布田间山野,出产的香菇、切粉、木屐远近闻名;同时,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岭南第一围”满堂客家大围、唐代名相张九龄丞相祠、抗日名将张发奎故居、通利古桥和龙斗斜陨石坑自然奇观等名人故居、古建筑遗址、休闲温泉以及自然山林等自然休闲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将相故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收录在《唐诗三百首》第一首的《望月怀远》脍炙人口,唐朝名相张九龄的故乡,便是始兴。如今,在隘子镇的张九龄故居祠堂为典型的青砖红木客家民宅,距今已有1332年历史,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2010年8月,张九龄文化研究会发动海内外九龄后裔、张氏宗亲募集资金270多万元,对故居宗祠进行重修,历时两年终于竣工。修葺一新的张九龄故居保持了历史原貌的结构和风格,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64平方米,由3栋砖木结构房屋组成。2013年1月16日在韶关始兴正式竣工,来自泰国以及北京、河南、海南等国内12个省市的3000多名张氏后裔齐聚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寻根祭祖。

毗邻张九龄故居祠堂,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瓦砖木的别墅型建筑,是铁军军长张发奎故居。张发奎(1896年~1980年),男,字向华,广东始兴人,是北伐名将和抗日名将,曾率部参加著名的北伐汀泗桥战斗和抗日战争中的淞沪、武汉、昆仑关等重要战役。

张发奎戎马一生转战大江南北,被誉为铁军军长。功成名就之后,他多次返乡,由部下的工程兵部队在自己的故乡修建了“贵庐”。据当地文史工作者的测量,“贵庐”坐西北向东南,建于1937年。该楼为砖瓦木构筑,面阔19.437米、进深19.66米,楼高二层共9.276米。由厅堂、住房、厨房、饭厅、花园等组成,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

转入“贵庐”身后,一条小河玉带般环绕着小楼,一座上书“竹溪桥”的青石条砌拱状小桥横跨其上。而在“竹溪桥”后有一处长年汩汩不绝的温泉,是当地百姓喜欢沐浴的地方。张发奎捐资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泉浴室,其部下便以张发奎字号定名为“向华泉”。

2012年11月,“贵庐”、竹溪桥、向华泉一起作为张发奎故居项目正式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位是名垂千古的宰相、盛唐诗人,一位是驰骋沙场的铁军军长,他们同为始兴隘子镇名人,可见,这个群山环绕的小镇是如何的钟灵毓秀。他们辉煌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一箩筐一箩筐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相对于他们传奇的一生,故居的“内容”显得太过苍白,我们更应该深入挖掘这两位历史名人的事迹,发扬他们爱国爱民之精神,建设九龄文化展示馆、抗日文博展等科普项目,开展九龄历史系列活动;同时,隘子镇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非常适合休闲出游及修生养性之地,原汁原味的乡村佳肴和甜美的果蔬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成为不少有识之士在此投资餐饮等休闲娱乐项目的首选。

满堂客家民俗文化村

从未见过哪一座建筑,能同时将古代的雄浑朴实与现代的精致高雅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以花岗岩石条砌成的框架上,辅以各种花朵、飞禽等图案,并贴上亮闪闪的金铂,即典雅别致,又显雍容华贵。这便是隘子镇又一重量级的古文物建筑——满堂客家大围。

满堂客家大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岭南第一大围”、“粤北第一民宅”的美誉。是我国五大民居建筑中“方围”系列的杰出代表。

满堂客家大围是当时富甲一方的始兴豪绅“候缺五品”官乾荣独资兴建。据考,大围建于清朝道光十三年春四月(公元一八三三年)至咸丰十年冬(公元一八六○年),历时28年才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建筑群分为中、左、右,即由中心围、上新围屋和下新围屋三部分组成,全部水磨方砖,青石拱门,里外三层。

满堂客家大围具有民俗学、建筑学、军事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研究价值,非常适合围绕客家风情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在围屋旁边建设浓郁客家风情街,让游客体验客家文化及风情民俗,品尝客家菜肴;还可建设农家体验区,亲子手磨豆腐、采摘果蔬、喂养小家禽等特色项目。

龙斗峰景区

龙斗峰海拔1349米,曾被传为世界最大的陨石坑,龙斗斜是龙斗輋的别名,龙斗輋陨石坑形成于七千万年前,与恐龙灭绝的时间几乎一致。龙斗峰群山怀抱,树木葱茏,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登上龙斗峰,可眺望小坑水库、龙斗斜林场全景。登高而望远,一览众山小。

龙斗峰地貌险峻岩石坚硬,穿越难度大。无论是龙翅山还是龙尾山,山体两侧都是绝壁的山崖,沿着菱形的山脉行走是唯一的通道。龙斗峰,在广东驴友界中被称之为“船底顶第二”的神圣路线。

龙斗峰景区有七万年历史的龙斗峰陨石坑,景色绝美,是不可多得的地文景观,可开发成天文地质摄影基地、学生户外地理科普基地等,同时,作为驴友挚爱的路线,这里将会成为非常热门的户外拓展基地;龙斗峰缺乏的便是为摄影爱好者、科普爱好者及户外运动爱好者们提供完善的餐饮和住宿,给他们提供强大的后勤保证。

清化生态农庄

清化生态山庄占地一千三百多亩,其中主体建筑结构占地五十亩。主体建筑结构全部为古典砖木结构,杏墙朱瓦,古朴自然,是一个以“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山庄。包含特色餐饮区、宾馆会务区、健身休闲区和生态森林公园区等四大功能区。

温泉度假村

汉代张衡曰:“有疾病兮,温泉泡焉。”始兴是生态之乡、温泉之乡,地热资源位居全省三甲之列,为粤北之最,有罗坝镇刘张家山温泉、司前镇温泉、隘子镇温泉、澄江镇花山温泉、江口总埔温泉等。其中,隘子镇作为人杰地灵之地,现已发现并开发的有井下、风度、五星、坪丰等村的温泉,其中坪丰温泉为苏打硫磺味型水质。浸泡隘子镇温泉水,神清气爽,骨舒肌润。适量饮之,助消化,健肠胃,实为温泉之上品。

隘子镇优质的温泉资源,非常适合建设集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温泉度假村。游客可浸泡在温热泉水中,探古寻幽,吸纳隘子的天地灵气,品读隘子几百年来的沧桑史话。

国电(始兴)羊角山风力发电项目

始兴境内四面环山,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呈盆地状,县城一带为粤北最大的小平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近年来,为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始兴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发展风电能源。韶关市第一个获得省发改委核准的风电项目——羊角山风电场项目在隘子镇落户,总投资约4.52亿元。

据悉,韶关羊角山风电场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9234万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火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2.8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532.4吨,一氧化碳约7.2吨,碳氢化合物约3.0吨,氮氧化物约302.5吨,二氧化碳约6.58万吨、灰渣约0.9万吨,对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在青山绿树间一排排的风车,将成为隘子镇又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节庆活动

舞亚妹又称亚妹舞,是清化地区(含隘子、司前)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关于这种民间艺术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清化时逢九年大旱,当地农田无法耕种,导致食不果腹,民不聊生。财主钟其伟因佃户肖湘交不起租粮,不仅逼肖湘罚做长工,还硬逼肖女玉梅做儿媳,同时命她统管农田耕作,且订下恶毒规矩:倘若农耕事务失败,就杀玉梅之头。无奈之下,玉梅与丈夫商量,根据全年节令制订出耕作计划。时值收割季节,又遇大旱,粮食歉收,玉梅只得回家找在家服侍病妻的肖湘。途中,玉梅巧遇仙翁,得仙人所赠宝葫芦,化钱还债,但财主再三刁难,对其步步紧逼。玉梅一怒之下拿着宝葫芦对着他猛摇三下,之后扬长而去。三年后,心肠歹毒的钟其伟家道破败,沦为乞丐。此时又逢重大水灾,许多民房受毁,农田被淹,百姓流离失所。逃荒途中,玉梅复遇仙翁,又得宝葫芦一枚。玉梅回到村里,采集河边石子,然后用宝葫芦把石子化成稻谷,救济穷人,百姓无不感激涕零,遂创编了民间舞蹈《亚妹舞》,每逢年节期间举行《亚妹舞》表演活动,借以反映农事,祈求风调雨顺。该舞蹈场面活跃、诙谐,生动有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化地方民间文化特色。

舞阿妹属于隘子镇独特的民俗表演活动,可观赏性强;随着游客主观意识的增强,舞阿妹将会在传承传统表演方式的前提下,邀请游客互动体验,感受浓郁的民俗风情。

特色农产品

清化粉,又称“宰相粉”(因与当地人,唐朝名相张九龄有关)。选用当地优质山稻米,山泉水为原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无色素、无添加剂,以久煮不烂,粉色晶莹透明,粉幼如丝,柔韧爽口著称,是理想的绿色食品。

清化粉声名在外,经济价值逐渐显现,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可观收入。清化粉是始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行业之一,也是隘子镇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市场上从来只有买不到清化粉而没有清化粉卖不出的现象,足见其销售势头强劲,市场潜力巨大。清化粉已经成了粤北地区的一个畅销品牌。

省级示范新农村建设

满堂村、湖湾村、风度村建设省级示范新农村。

司前镇:一河一岭,原汤温泉

司前镇四周山峦起伏,森林茂密,两岸山环水抱、绿荫滴翠、鸟鹤飞翔的清化河流贯穿全境,镇内车八岭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古建遗址、休闲温泉相缀其中,自然和谐,古韵犹存。

清化河沿线

深渡水瑶族乡清化河风光线,景色绝佳,深绿、浅绿、嫩绿、黄绿、墨绿……满眼的绿色充盈着大山的神韵,使这里又有“岭南九寨沟”的美誉。深秋时枫红竹翠,景色呈现多种层次的色彩,非常适合山水写生、亲子游玩。理想的观赏时间是11月~12月,这时的秋色较浓。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以“史前遗者”著称的观光木、以“活化石”闻名的三尖杉在保护区内均得到大量保存。此外,还保存有一棵树龄200多年,属广东省内最大最老、三人合抱不过的“广东杉树王”,及一棵300年历史的巨型板状根。保护区内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等动物资源1505种,鸟类和昆虫类名目繁多。拥有珍稀濒危动物34种,占广东省珍稀濒危动物总数的28.8%,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云豹、豹、华南虎、黑麂、黄腹角雉等5种;国家2级重点保护动物有29种。因此被冠以“物种宝库、岭南明珠”,2008年底被评为“世界级生物圈保护区”。

保护区内设有自然博物馆、野生植物园、原始森林探险、生态漂流、南水水库、韩泷祠等景点。预计可开发亲子类休闲娱乐项目及户外拓展项目。

司前温泉村

具有独特的天然温泉。境内共有泉眼5处,分布在李屋、温下、黄沙、甘带等4个村。据权威机构化验,以李屋温泉为代表的温泉水温高达67.3度,水质为苏打硫磺型,对治疗风湿病、皮肤病有显著疗效。

根据司前镇突出的地热资源,大力开发利用境内温泉,建设有农家特色的温泉村,打造成集美食、娱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温泉旅游度假村。

古村落

笔子薮。笔子薮又称老围,位于司前镇李屋村,是司前镇李屋村李氏家族的祖屋。独行于延绵群山满眼绿,东西狭长的司前山间谷地东隅,聆听清化河银铃般的浪响,北望群峰拼拢,绿荫浓重的后背岭,爽心悦目。早在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李志通想必就是持着如此激动的心情,他北观温流涓涓注入清化河,南视绿波重叠的岭排子,东眺雄壮的笔架山,五指山,立于龟形与印盒形链接的金龟带印天局,领族人破土开基立业,草创笔子薮。坪前80℃的温泉源,喷涌如注。

节庆活动

司前舞火龙(元宵节);

聚居粤北始兴的客家人每逢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的晚上,都有舞火龙的习惯。届时,村村寨寨,锣鼓喧天,鞭炮欢鸣,一条条火龙走街窜巷,最后来到墟镇或县城中心,集中共舞。那一条条用稻草扎起来的“龙”,在一个个健壮的青年汉子挥舞下犹如一条翻江倒海的翔龙,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那一盏盏的闪着红色火焰的烛光,照耀着围观人群欢笑的脸庞,时而显现的硝烟弥漫在月华尽洒的夜色中。人们借此欢庆新春,祈求趋吉避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在震天撼地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将客家人的春节欢庆活动推向高潮。

司前舞纸马(重大节庆日)

又叫打马灯或打纸马,纸马是用篾编织成的,司前刘屋村、李屋村流行舞火龙的习俗,当地村民用舞火龙来迎春接福,祝愿来年一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报平安,已有400多年历史。

特色农产品

司前镇内物种丰富,有名的土特产有石斛、蜂蜜及仙草等

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成书于一千多年前的道家医学经典《道藏》将铁皮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价铁皮石斛“强阴益精,厚肠胃,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益智除惊,轻身延年”;民间称其为“救命仙草”。司前镇种植石斛已有相当规模,不但有以石斛为主题的休闲农庄,还将会制作成石斛酒、石斛茶、石斛药膳等产品,让石斛这种养身仙草走进千家万户。

省级示范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依托司前镇丰富的资源及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广大农民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拥护和热情投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掀起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建设省级示范新农村的高潮,李屋村、河口村等新农村建设整序待发。

深度水瑶乡:山水画廊,浓郁瑶韵

深渡水瑶族乡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温馨的人居环境,以两岸山环水抱,有始兴“小九寨沟”美誉的清化河,河水清澈见底,照可以为镜,观可以成景,河底鱼石历历可数,河岸山水倒影如画,整一个山水水墨画廊;如诗如画的瑶族村落,清晨时分,晨雾缭绕,山水蒙蒙,在水一方若正游历在人间仙境中。

瑶乡小九寨沟

黄土岭百年樟树林。20公里的生态瑶乡,方圆百余里,沿途山青水蓝,风景秀丽。一路上林荫小道,两旁矗立着形态各异古樟树,它们就像是深渡水的守卫者一样,向来往“客人”鞠躬问候。深渡水黄土岭古樟树林景区位于深渡水瑶族乡的横岭村,距离县城约20公里。景区由山林、绿水、沃田、乡村组成的自然风光带。林内古树参天,多为上百年的古樟树,约为占了该区域的2/3,最大的樟树胸径有1米多。林内还有枫树、荷树、至灵树等名贵树种。每至深秋时节,红枫树与樟树、荷树、至灵树的相互映衬,与田间金黄色的稻谷,炊烟袅袅的乡村,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长梅瑶族风情度假村

夏日雨季里,约上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去瑶族风情村采风,寻找瑶家风情及瑶族悠远历史文化。

深渡水瑶乡属过山瑶,村落现状整洁,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是深渡水乡少数民族聚居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这是一个神秘的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独特的文化;有一套完整而保持完好的风俗,瑶绣精美绝伦;长鼓舞、拜盘王等习俗即虔诚又神秘。走进瑶族风情度假村,无疑是在领略浓缩的瑶族史诗,浓郁而耐人寻味。

荔竹坝景区

岭南千年米椎树王景区。

荔竹坝米椎王公园位于深渡水瑶族乡荔竹坝村,距离始兴县城约30公里。公园以“米椎王”为核心,整合周边古树群、古村落、古渡口、古围、古道等旅游资源,以瑶族文化和张九龄文化为基础,集游客祈福、休闲、健身,体验瑶族风情、九龄文化和生态风光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园内物种多样,古树成群,是我省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功能区生态发展试点县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因为“米椎王”树龄达千年,高30米,直径9米,其板状根延伸出地面高达1米,有“岭南第一大椎”的美称。盛唐名相张九龄和抗日名将张发奎的故乡隘子镇,每次外出都要走经过该景区的千年古道,他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樱花谷景区。

深渡水瑶族乡樱花谷景点建设是始兴重点打造的一个特色项目,距离县城约30公里,建筑风格以岭南和瑶族特色为主,是一个乡村休闲式的生态自然景区,也是深渡水万景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景点按4A级标准打造,主要建设以樱花为主的百花园。景区内长约3公里的杨坑峡谷,地势险要,瀑布成群,最高的洋坑风车口瀑布约7米高,最长的有10多米,整个瀑布呈C字形。现景区内种植有樱花、银杏、桂花和海棠等树种。进入景区,可以沿着800米的樱花大道观赏樱花、银杏,也可从樱花大道旁的岔路进入银杏林,从樱花大道出来,沿溪水将修建栈道至山顶,山顶建一个70亩的水库。樱花谷森林公园登山栈道已完成5公里铺设,登山栈道依峡谷而建,峡谷两边峰谷峭壁,怪石嶙峋,峡谷内风光旖旎,景色优美,古树参天,清泉潺潺,透彻见底。沿路有大大小小十几个瀑布,飞流直下、水气蒙蒙,景区森林公园保存完好的自然生态林,是徒步探险,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深渡水黄石坑景区

深渡水黄石坑景区山川秀美,有瀑布、溪流等景观。全长17公里的黄石坑河谷,因沿河有大量的优质黄腊石而得名。河谷内布满荆棘,古藤满地。这里路虽不好走,景色却是一流,深绿、浅绿、嫩绿、黄绿、墨绿……满眼的绿色充盈着大山的神韵,使这里又有“岭南九寨沟”的美誉。非常适合打造成集旅游观光、露营、摄影、烧烤等于一体的户外运动休闲胜地。

将军栋自然保护区

将军栋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深渡水生态景观区内的火坑,距离县城约25公里,总面积6225公顷,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县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植物1109种,动物258种。是南岭南缘面积较大、分布较集中、原生性较强、具有原始状态的季雨林区,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区内分布着将军栋、黄巢点兵、鸡公山、观音坐莲、五指山、黄石坑瀑布等著名的景观资源。

房车基地

露营醉美始兴,畅游深渡水瑶乡。拟建的房车基地处于深渡水腹地。基地是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户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区,游客在这里享受到集房车租赁、体验、购买、维修保养于一体的服务,并配套购物、餐饮、娱乐等设施。

节庆活动

游瑶乡、赏美景、观蜂场、品甜蜜、看表演、尝美酒、吃野菜……旅游节庆活动之一 —— “甜蜜之旅”蜂蜜节每年都会在深渡水瑶族乡坪田养蜂基举行!

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山青水蓝,林深竹翠,景色迷人。区内至今还保持着未被开采过的原始森林风貌,空气负离子含量特别高,方圆百里,林茂人稀,是现代都市人寻幽览胜、探险猎奇、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倾听古林天籁的理想之地。位于此地的深渡水坪田养蜂基地有蜂农200户,养蜂5000多箱,蜜蜂蜜源全部来自11万亩生态蜜源区,决无农药残留和工业污染。每年暑假前后是蜂蜜成熟采集时期。

特色农产品

深渡水瑶乡主要有香菇、木耳、林芝、蜂蜜、笋干等特色农产品,同时,瑶乡风情的服饰、配饰等是自驾游深渡水瑶乡的特色伴手礼。

坪田养蜂基地。

坪田村位于深渡水瑶族乡南部,距乡政府7公里,地处深渡水瑶族乡11万亩生态蜜源区的腹心地带,素有天然放养蜜蜂的历史传统。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将坪田村列为省定贫困村后,在市、县旅游局及县广电台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天然养蜂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2013年5月,为了更好地普及养蜂技术,提高效益,坪田村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并由广东君强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坪田养蜂基地,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的产业链条。目前,据统计全村蜂农180户养蜂3280箱,其中贫困户41户,养蜂736箱,蜂的种类主要以中国蜂为主,意大利蜂为辅。按照每箱蜂每年可产蜂蜜约25斤。深渡水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沿清化河一带整条始兴南线生态旅游线路除了有几个电站外,没有任何其它工厂,当然也就不存在任何工业污染,蜜蜂采蜜的蜜源都是来自秀美山林和无农药污染的丛林植物,养蜂过程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花粉和花蜜里绝对不会残留有害物质,蜂蜜质量自然最好。在坪田养蜂基地,不仅可以探寻蜂蜜来源,品尝原味蜂蜜,还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长桌宴。

省级示范新农村建设

坪田村、深渡水村、横岭村建设省级示范新农村。

罗坝镇:围楼胜地,四季“如春”

罗坝镇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罗坝镇内古围楼星罗棋布,如散落在地的珍珠,是古围楼建筑、石头城等建筑风物资源的聚集之地,也是休闲温泉的富养之所,高度密集的温泉度假区使罗坝的秋冬寒冷之季四季“如春”。都亨峡谷的自然山水,令人心旷神怡,如入原始森林。

罗坝长围位于罗坝镇燎原村长围自然村,距始兴县城约20公里。

长围村围屋整组建筑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对研究清代客家民居建筑有重要价值。

它由围楼和民居组成,坐北向南,建于清代。面阔52米、进深92.2米。围楼呈长方形,四层高15米。门楣“人文蔚起”告诉世人它建于1855年(清朝咸丰五年)。整座民居为河石瓦木构筑。围内中间天井,二层四周出靠栏。有木梯可登楼。围墙牢固结实,底层外墙厚1米。民居青砖瓦木构筑。中间祖堂,三厅二井。两侧民居,二厅四房组合,地面铺薄青砖。

据介绍,它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防盗防匪,退守围内可坚守半月至数月。

长围内部楼房走廊均为木头,没有用一块石头青砖,让人堪称奇特。2011年3月,广东省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影片《战时省委》也在此拍摄部分外景。

桑蚕基地

罗坝县桑蚕基地是粤北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也是广东省蚕桑专业镇。

罗坝镇桑蚕养殖文化已初具规模,涵盖桑树种植、蚕虫饲养、蚕茧加工、桑蚕文化展示等多方面,罗坝镇以桑蚕文化作为“一镇一品”的打造重点,除了现有的桑葚酒、桑叶茶外,还将研发各种桑蚕制品,如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拟将桑蚕制品展示馆进行立面改造升级,增设游客可参与性的互动活动;结合桑蚕文化,完善周边餐饮、住宿、停车等设施。

古围楼建筑群

罗坝镇有长围、土围、白围、石头城等众多围楼建筑,如散落的珍珠遍布在罗坝镇境内。如此繁多的历史遗留文物,亟需相关部门对此进行保护,并加大罗坝县古围楼的文化特色,结合石头城石质生活用品展示,开发小型家用石制品制作及特色产品的推广等工作。

刘张家山温泉度假区

始兴是个温泉之乡,到处都有优质的地热水资源,而且大多是富含微量元素的矿泉,现在这些资源通常建成为标准的温泉浴池及游泳池,离县城16公里、位于到车八岭路上的“刘张家山省级森林公园”一带,就有大量的温泉。温泉浴后皮肤变得光滑,久浸而手指头不起皱是为好水。泡温泉后能令精神更加饱满,再辅以饮用大量的山泉水泡山茶,对于都市红尘中人实在大有裨益。

刘张家山温泉度假区位于始兴县城之南16公里,毗邻刘张家山省级森林公园,区内山清水秀,环境卫生状况良好。刘张家山温泉度假区内陆热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泉眼众多,温泉地表水水温达68—72℃,水质好,水质中主要含化学成分硫磺,可健肤,对皮肤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罗坝河风景区

发源于县境东南部山区的罗坝河从东南向西北贯穿全镇中部,罗坝河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包括都亨峡谷的开发建设、都亨石笋的包装开发、石笋生态农庄住宿、餐饮、烧烤、钓鱼场、休闲度假的升级发展。建成后的罗坝河风景区将是山水相依、风光秀美的桃源之地。

桃源村

从始兴县都亨墟出发,穿越曲折险峻的十里“竹海长廊”,便到了一处10多米宽的窄小隘口,隘口处一门楼赫然现于眼前,上书“桃梓坑”三个大字。进得隘口,眼前豁然开朗,确有仿若隔世之感觉。

桃源约有60多户人家,400多人口,林姓居多,因为村前小溪两岸长有大量山桃,连成近公里,春季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源,后称桃源。据村中长者林老伯说,林姓清朝时期迁入此处,先祖可能是生于清朝雍正年间的林明伦。

在桃源村的村头、村尾各有一座结构独特的泥砖围楼,墙壁上布满射口和瞭望口,守护着整个村庄。站在村前的小山上,整个村落一览无余,绿油油的梯田由整齐有序的竹制篱笆包围着,村落沿山脚而建,大多是带有木制“靠栏”(阳台)的砖瓦结构房子。午时,只见炊烟袅袅,依稀可闻鸡鸣犬吠之声。林老伯介绍说,桃源村人主要经营毛竹、木材、香菇、木耳、笋干、茶油等,过去也有人兼以打猎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