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占有死者财物行为性质的解释路径
相关推荐
-
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关系及其认定
作者:陈洪兵,男,湖北荆门人,清华大学刑法学博士(师从张明楷教授),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客员准教授(师从前田雅英教授),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刑事法研究所所长,东南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副 ...
-
【实务】非法占有死者财物行为性质的解释路径
本文大概 10000字 阅读需要 10分钟 号外 非法占有死者财物行为性质的解释路径 张倩 何珊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 摘 要:对非法占有死者财物行为的定性,可以以场所之封闭属性为基础,结合公共开 ...
-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执法为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构成什么罪?
作为"自我损害型"犯罪,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必须是被害人自己选择的结果,也即被害人必须是"自愿"地处分了自己的财产.但是,如何理解"自愿性", ...
-
串通投标罪的解释路径与适用
浅议串通投标罪的解释路径与适用邱远典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怡璇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本文刊登于<中国检察官>杂志2021年2月(司法实务版)摘 要:由于 ...
-
转承包人非法占有发包方财物如何定性
案情:某地产公司在重庆市开发一商业地产项目,与某配电公司签订电缆工程承包协议,由地产公司购买.提供电缆线,配电公司负责安装,并承担施工期间电缆线的保管,剩余电缆线交还地产公司.之后,配电公司与李某个人 ...
-
诈骗类犯罪无罪案例 | 明知无分红返利能力,隐瞒事实,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何无罪?
吴斌:广强律师事务所刑事律师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诈骗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手段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 ...
-
读文摘要——《互联网平台用工的“类雇员”解释路径及其规范体系》
王天玉 学法摘要 2月1日 <互联网平台用工的"类雇员"解释路径及其规范体系> 在我学法律的过程中,对于劳动法学习本身就不是很透彻,因此看到这篇与当今社会外卖平台.网约 ...
-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伙在境外利用电信网络技术,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且结伙偷越国(边)境,构成...
起诉书(邹某甲.邹某乙等诈骗.偷越国(边)境案) 瑞检刑诉[2021]171号 诈骗罪 2021-01-14 被告人邹某甲,男,1997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511 ...
-
尚权推荐 丨李山河:犯罪构成的性质:事实认识方法抑或规范解释模型
摘 要 犯罪构成性质问题是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性和方向性问题.从事实与规范关系视角考察,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犯罪构成性质的定位有案件事实认识方法与规范解释模型两种.从应然的立场,基于事实与规范关系的法理.犯 ...
-
【案例解析】如何甄别“打招呼”收受财物行为的性质?
刑事诉讼法规范总整理(第四版) 作者:刘志伟 案情:2006年至2018年,被告人张某在担任A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民一庭副庭长.执行庭庭长期间,直接收受他人贿赂341万元:同时利用本人职权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