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误国:末世帝师耿南仲(上)

周宣王六年(前822年),周宣王命召穆公及卿士南仲、太师南仲皇父及程伯休父率周六师征讨淮夷。大军沿淮水东行,沿途对淮夷民众广施恩泽。经过激烈战斗,周军击败淮夷中势力最强的徐国。徐国归降后,淮夷各方国、部族皆臣服于周。

《诗经·大雅·荡之什·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诗经·小雅·出车》: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赫赫南仲”,意即“威仪不凡、威风凛凛的南仲”。《诗经》记载了南仲作为周朝大夫,驱逐玁狁、打跑西戎的赫赫战功。

北宋后期的某一年(不是我卖关子,实在是没查到),开封府的一户耿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婴。耿家的家长为他取名南仲。也许这个名字寄托了长辈们对他的厚望,希望他也像那位西周卿士一样,成为扫荡外族、威震四方的名将。

他的名字,仿佛冥冥之中注定了就是要和外族打交道的。

北宋末年,风云突变,金人兵临城下。

这位南仲和那位先辈不一样:他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凭借科举进身。虽然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早已功成名就、光耀门楣、位高权重,连皇帝都要叫他老师,已经能左右国家的政策。

他,能像那位真正的南仲那样,为大宋朝力挽狂澜于既倒吗?

年轻时的耿南仲,通晓《易经》,有贤名。元丰五年(1082年)中进士。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八月,时任国子监主簿,被翰林学士蒋之奇应诏推荐为可以做台阁清要官员。

耿南仲历任两浙常平司提举、河北西路常平司提举,改河北西路转运判官、广南东路及夔州路提刑,荆湖、江西转运副使,入朝为户部员外郎、辟雍司业(即国子司业),因事罢为衢州知州。政和元年(1111年)三月,为侍讲、司门员外郎。二年(1112年),以礼部员外郎为太子右庶子。

然后,他的工作就稳定了。

他给两位皇子侍读,这两位皇子一个是嫡长子定王赵桓,一个是王贵妃所出的三皇子嘉王赵楷。

政和五年(1115年),赵桓被立为太子。

这一年的二月,耿南仲被任为徽猷阁侍讲。政和七年(1117年)十月,试太子詹事,后又任徽猷阁直学士,改宝文阁直学士,教授皇太子赵桓《易经》。这可以说是专业对口了。

宣和元年(1119年),赵桓奏称耿南仲已讲完《孟子》,请求让耿南仲讲《诗经》,获准。

——想必耿南仲对那位真正的南仲也是有所了解的吧。

但是,赵桓很有危机感,他这个太子是靠拼妈得来的,他父皇并没有很中意他。

徽宗中意的是耿南仲的另一个学生,也就是他的异母弟,赵楷。

这个赵楷了不得,因为第二任皇后所出的二皇子赵柽早夭,所以赵楷事实上是仅次于赵桓的帝位继承人。他本人又类似父皇徽宗,多才多艺,善于绘画,文学也不简单。重和元年(1118年),他竟然偷偷去参加科举。不知道是不是耿南仲教导有方,这位爷竟然不是靠拼爹而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一举夺魁!

宋徽宗一看,那还了得,为免非议,点了那一届的第二名为状元。

后来宋徽宗加赵楷太傅,又违反宗室不领实职的常例任赵楷为提举皇城司,出入禁省。

即使赵桓已经是太子,也难防旁人觊觎之心不死。赵桓厌恶太傅王黼,王黼就秘密谋划让当时改封郓王的赵楷夺嫡。赵桓子赵谌被任为节度使、封崇国公,王黼认为赵谌仅可当观察使,对赵桓说“皇孙不同于皇子”,召耿南仲到府第,指使他代东宫起草代赵谌辞官的奏章,使得赵谌没有被任官,意图以此动摇赵桓的地位。

可以说,赵桓、赵楷之争,耿南仲是亲历的。他甚至还有幸亲历了更大的场面:

金兵南下,宋徽宗仓促甩锅给赵桓,自己带着亲信和爱子赵楷跑路了。

这是要当背锅侠呢,赵桓当然不肯。正好他也病倒了,宰相百官排队等候,日暮了也不敢退去。宰相李邦彦说:“皇太子素亲耿南仲,可召之入。”于是耿南仲与门下侍郎吴敏到殿中侍疾,照顾赵桓就医用药直至夜半,赵桓稍醒,就这样不情不愿地登基成为了宋钦宗。

这时,耿南仲已经给他做了十多年的老师,父母也已经得到了追赠。

钦宗拜耿南仲资政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免去签书之职。因耿南仲是东宫旧臣,礼敬尊重他,赐宅一区。

耿南仲以为自己给皇帝当过多年老师,总该发达了,结果只做到门下侍郎,惨遭吴敏、李纲超车,心理不平衡了。

对金的大政策上,李纲主战,耿南仲偏偏主和,导致一些作战的准备工作半途而废。前知严州李邈上御敌之策,宋钦宗觉得可以,但耿南仲主和,于是没戏了。耿南仲指称伏阙上书的太学生陈东等为主战派李纲所指使,建议逮捕涉事数人下御史府,钦宗不从。

金人暂时退兵后,钦宗想尽办法说服太上皇宋徽宗回京。宰相们在延和殿奏事时,耿南仲商议屏去太上皇左右。李纲说耿南仲不以尧、舜之道辅佐钦宗,是暗而多疑。钦宗只是笑,耿南仲愤怒了。退朝后,钦宗在睿思殿召对耿南仲、李纲等,赐茶完毕,耿南仲突然起身说:“臣刚才在百官队伍中看到了左司谏陈公辅,他是李纲结连士民伏阙上书之人,岂可为谏官?请求下御史狱对质。”钦宗愕然。李纲说:“臣与南仲所论是国事,南仲却说这话!愿因陈公辅事被下吏问讯。”钦宗不认可耿南仲所奏,但耿南仲仍坚持。李纲因而请辞,钦宗不允。在太上皇回京后,耿南仲的建议生效了,太上皇的左右都被罢黜了。太上皇本想让儿子背锅,结果却被儿子软禁了。

谢克家、孙觌、李擢、李会、王及之、王时雍、刘观七人结党依附耿南仲主和。耿南仲和吴敏不顾御史中丞陈过庭和陈公辅反对,一起推荐李纲去救被金人围攻的太原,结果大败。金人兵临开封,众臣多主战,耿南仲却和翰林学士承旨吴幵坚持割地求和。耿南仲还指责敢说话的陈公辅是李纲党羽,陈公辅辞职,被贬。左正言程瑀辩解,无果。

朝中的主战派还有同知枢密院事许翰、太宰兼门下侍郎徐处仁。

许翰不但是主战派,而且早就是一个敢于和“六贼”为敌的耿直之人,也坚持朝廷务必要吸取前朝教训,重用“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这样的沙场宿将。

但是,与此同时,许翰却又坑死了种师道的亲弟弟、同为沙场宿将的“小种经略相公”种师中:因误信错误军情,他接连敦促种师中发兵救三镇,更不惜以军人最看重的名誉进行道德绑架,导致种师中仓促之下不带辎重和赏赐就上了前线,结果在种种原因下不但怒送人头,宋军的士气也遭到大损。

(姚古也不是故意的,无奈他也遇到了敌人)

后来许翰罢官,徐处仁又与吴敏在钦宗面前争执,耿南仲与依附自己上位的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唐恪、户部尚书兼开封尹聂山欲排挤二人取而代之,指使中丞李回弹劾,于是徐处仁、吴敏都被罢免。

吴敏:我们不都是主和派吗?

聂山:呵呵。

聂山本来是王太傅的人,后来又跟了蔡京,因此与老王反目,被老王贬官。钦宗诛杀六贼时,老王名列其中。正好吴敏起用聂山为开封府尹,聂山就派人去给老王发了盒饭,而且很礼貌地把老王的尸体丢在了路边。

吴敏感到聂山如此的作风怕要不为自己所用,于是提拔唐恪、徐处仁,丢下了聂山。

当陈东伏阙上书时,开封府尹已经成了王时雍。他想把陈东等人抓起来,在聂山坚持劝止下不果。钦宗很欣赏聂山,取西汉周昌之意,赐名聂昌。

王时雍离任后会很没节操,连继任的开封府尹也一样没节操。

中书侍郎何㮚反对割地,请求建四道总管,由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分别率军勤王。军队已响应,唐恪、耿南仲、聂昌却合谋认为:正要安民却不停调兵,如果让金朝人知道了怎么办,赶紧发檄文止住军队。

何㮚出身状元,还是御史中丞时就敢弹劾王太傅,以后还能做到更高的位子。

但是,他也不靠谱。

中书舍人刘珏说李纲勇于报国,被吏部侍郎冯澥指为为李纲游说而被贬。耿直的中书舍人胡安国封还词头,且弹劾冯澥越职言事。结果何先生和耿南仲一起把胡安国踢飞了。

何先生做了宰相以后会更不靠谱,下文分解。

当时天象不吉,彗星出于寅、艮之间。连老天爷都以天象示警了,耿南仲却说这是应在外夷身上。谏官李光对此有异议,被踢飞。

金朝使者王汭持右副元帅完颜宗望书信,欺诈耿南仲等大员说割地可以求和。十月,真定失守,唐恪、聂昌、耿南仲诬奏真定通判献城。

老将种师道得知真定、太原皆失守,檄召西南两道兵赴阙,南道总管张叔夜、陕西制置使钱盖各自统兵赴阙勤王,而唐恪、耿南仲仍然坚定地主和。正好,种师道病死了,二位爷就发檄文止住诸军前进,两路军也各自回师。

十一月,钦宗因对战和拿不定主意,召百官于延英殿商议割三镇(其实本来就已经差不多了)。耿南仲说皇弟肃王赵枢已出使河北军,建议派兵部尚书王云出使完颜宗望,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莫俦出使完颜宗翰。钦宗让他再与少宰商议,耿南仲又说只遣王云、吏部侍郎李若水亦可。

少宰是谁呢?唐恪。

太学博士万俟虚、监察御史晁贯之等去找唐恪建议主战,唐恪说“皇上欲以耿南仲、王尚书定议,遣康王前去了。”康王就是赵构,因为耿南仲主和,就提出让耿南仲一起去。钦宗因耿南仲年老,命其子中书舍人耿延禧为参议官代行。

这次并没有成行,因为局势有变,金人进逼了。完颜宗望要求让赵构成行才许和,耿南仲召王云到府告谕,要让赵构出使。金军兵临洛阳,不复言割让三镇,直接请求画黄河为界。王汭要钦宗派左右亲信大臣商议休兵,钦宗与唐恪等商议遣大臣去讲和办理割地,耿南仲以年老有病为由相辞,聂昌以亲人为由相辞,反而陈过庭愿意效死。钦宗大怒,令耿南仲出使河东完颜宗望军、聂昌出使河北完颜宗翰军,分别作为告和使,持书于军前,并赐河东河北两路守臣诏书,商议割地。

闰十一月,耿南仲陪同王汭去卫州。乡兵打算杀王汭,王汭逃跑,耿南仲独自去卫州,卫州人不接纳。

无独有偶,到了绛州的聂昌也遭到闭门不纳。不同的是,聂先生的运气差到爆。

他知道黄河一带的民风,出发时,早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被绛州闭门不纳后,聂先生手持诏书缒城而上,果然被暴民撕了。

死者为大,这里要给聂昌稍稍平个反。他虽然依附耿南仲这位主和先驱,但事实上一旦和谈希望渺茫,他就会本性爆发,热血上头,成为主战派。先前他官拜同知枢密院时,就在入宫谢恩时谈论御敌之策,反对割三镇,建议发檄文集结军队,围歼敌军,必要的时候我聂某也可以亲自上……很得到钦宗的欣赏。就在那场死亡之旅前,他遇到了完颜宗翰,还努力为自己争取到了身为朝廷代表的礼遇。出发时,他也曾对钦宗说,一旦和谈无望,他会尽力发动河北的力量勤王。

派主战派去办理割地,钦宗也是够了——此公更骚的操作是曾经派金朝使者送信策反辽朝降金的将领,给了金人问罪的借口,耿老师好教法!

得知聂昌死讯,耿南仲不敢动作了,住在卫州城外。

身负皇命,没完成任务,何去何从?

(0)

相关推荐

  • 聂昌

    聂昌(1078年-1127年),原名山,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北宋末年大臣.将领. 聂昌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后因惩治豪强,得罪权贵,贬为德安(今湖北安陵)知府,再谪崇信军副使,安置衡州. ...

  • 宋朝帝王世系

    一.北宋 1.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赵匡胤.涿郡人.高祖父赵朓(僖祖),在唐朝做过县令.赵朓生赵珽(顺祖),官至御史中丞.赵珽生赵敬(翼祖),官至州刺史.赵敬生赵弘殷(宣祖),后周柴 ...

  • 张邦昌

    张邦昌(1081-1127年11月1日),字子能,永静军东光县张家湾(今河北省阜城县大龙湾)人.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 出身南阳张氏,进士出身.宋徽宗.宋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 ...

  • 书生误国:末世帝师耿南仲(下)

    上回书说到:因为群情激愤,耿南仲无法完成割地任务,不知所措. 他运气真好,知道了一个好消息:赵构正在相州! 于是耿南仲连夜骑马去见赵构,仗着自己身边有代表朝廷的人,假传圣旨说: 皇上要你在河北起兵勤王 ...

  • 川 藏 南 线 上 的 25个 诱 惑,你 能 抗 拒 的 了 吗?

    现在!小编推荐一条有雪山.森林.湖泊.冰川-是许多驴友心目中的经典自驾路线--川藏南线.你值得拥有! 川藏南线全程大约2400公里,自驾大约10天可到拉萨. 成都 梦想之旅的起点 都市的钢筋水泥无法为 ...

  • 祝贺!汝城何氏南洞上龙尾祠堂落成庆典

    在举国欢庆建国70周年之际 座落在离汝城县县境北部 距离县城30多公里的南洞乡上龙尾村 就在昨天 在新落成的祠堂里 举行了热火朝天的 祠堂落成庆典活动 1 蓝蓝的上空,白云悠悠,阳光普照,灿烂大地.山 ...

  • 清溪:南丝路上的遗落明珠

    清溪古城地处崇山峻岭之中,自古就是南丝路上的交通要道 清溪古城为汉代始建,历代扩修,唐时初具规模,清代日臻完美.因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地理上又北接雅安,南连西昌,东接乐山,西通康藏.旧时的丝路.茶道 ...

  • 在南乔治亚岛上尽情欣赏风度翩翩的王企鹅

    南乔治亚岛以王企鹅为最多,在这里,我们尽情地欣赏着王企鹅的绅士风度 虽然蜕毛阶段身上像长了癞子一般,但依旧风度翩翩 和平共处 拍我啊,好不傲娇的样子 没换毛呢,依旧很绅士 金图企鹅 聊的还挺欢 相互好 ...

  • 南川上电视了!足足7分多钟,这下在全重庆都出名了!

    南川上电视了!足足7分多钟,这下在全重庆都出名了!

  • 书生误国?最高学历的大官和最低文凭的大师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们反思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时,甚至有人十分武断地给出了四个字的结论:书生误国.言下之意,在一个武人当道的社会,把政府交给一群文人,岂有不败之理. 有一份19 ...

  • 遗落在甘南草原上的城池——八角古城

    我从西宁出发,驾车沿着山脉翻山越岭,越过海拔3700米的达力加山垭口,来到了甘加草原.放眼望去,因为秋天的关系,草儿都被秋风染成了金黄色,甘加草原披上了一件金黄色的外套,枯黄的扬树叶飘落下来,好象是彩 ...

  • 甘南草原上的黄河湾

    国庆小长假就要到了,原计划提前一天出发,经年保玉则.色达前往川西.由于单位30号下午要举行登山活动,故出发时已是下午4点钟了.当我紧赶慢赶的到达泽库县时,天色已大黑,茫茫草原上伸手不见五指,原本打算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