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87):一场精彩的皇位争夺战——李世民立太子(2)
相关推荐
-
公元643年,唐太宗在两仪殿议完政,低头...
公元643年,唐太宗在两仪殿议完政,低头便撞向龙床,连续的"咚咚咚"闷响,让一旁4人目瞪口呆,匆匆跑上扶抱. 跟着太宗听政的小儿子晋王李治,此时15岁,正站在旁边,看到父皇的& ...
-
唐朝的长孙无忌权倾一时,为何最终落得悲惨下场?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李世民的手里很吃得开,不见得在下一位皇帝还能,长孙无忌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及宰相,位列凌烟阁第一功臣! 可能看到这里,有的同学不知道唐朝的凌烟阁是什么?给大家解释一下~ 贞观 ...
-
李世民最优秀的儿子?为何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很怀念李恪?
吴王李恪不但是李世民的子嗣,他还是杨广的亲外孙.可以说隋唐两朝皇族血脉融合者李恪,是身份最尊贵的一位皇子.但高贵的血统,也注定李恪终身无缘皇位.李恪当皇帝,让拥立李渊和李世民的新贵如何自处?贞观十七年 ...
-
唐太宗的三子夺嫡,父子相逼的悲剧再度重演,李治是白捡的太子?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在唐太宗李世民背后支持女人,就是我们经常能在影视作品里听到的那位长孙皇后.长孙皇后13岁那年嫁给了李世民,此后一直扮演着贤妻的角色,帮助他慰勉将士.出谋划策.在 ...
-
李治在嫡子中排第三,皇子中排第九,为什么唐太宗会立他为太子?
古代皇位继承一般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即皇后所生最年长的皇子继位.有人可能会觉得,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应该选最有能力的皇子继位才合乎逻辑.如果你真这么想,那只能说明你对古代的治国体系还不够了解. 古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86):一场精彩的皇位争夺战——李世民立太子(1)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86) 李世民痛下决心废掉太子李承乾,围绕新太子人选,再次展开一场明争暗斗. 竞争主要在长孙皇后另外两个儿子: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之间展开. 太宗嫡三子 因为李承乾的事来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88):一场精彩的皇位争夺战——李世民立太子(3)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88) 李世民这样煞费苦心.甚至有失身份地做底下人工作,只存在一种可能--私心. 一个事出于公心,大家不理解可以说服教育.实在不行强制执行,事后还能解释.若出于私心,那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96):贞观19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些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96) 冷兵器时代,人多很重要.但面对高句丽十五万大军,唐军好像并不在意.听李世民那意思,他不担心自己人少,只担心别被对方跑了. 当时他作了个形势分析:敌人上策是找个山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99):一次奇怪的亲征,两场盛大的宴会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99) 领导最重要是面子,面子归根到底又来自业绩.业绩好时,信心十足:业绩不好时,难免焦虑.李世民贞观十九年(645年)亲征高句丽失利,底下人虽然不说,对他的威望多少是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1):唐朝不杀开国功臣吗?其实是个误会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1) 贞观八年(634年),一连串军事外交活动均告失败后,吐谷浑再次发兵侵扰凉州(甘肃武威).这次,李世民下决心作一个彻底的解决.11月21日,'下诏大举讨吐谷浑.'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2):西定慕容——李靖的最后一战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2) 贞观九年(635年)唐朝对吐谷浑的作战,比五年前打更厉害的东突厥,还要艰难得多.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天时,东突厥遭受了连续天灾,国力受损:地利,突厥颉利可汗当时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3):消灭敌人,既开心,又操心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3) 打垮吐谷浑,估计李世民的心情和五年前差不多:既开心,又操心.当时也是李靖带队,三个月消灭东突厥,还活捉颉利可汗.要说有什么区别,可能这次开心少一点,操心更多一点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4):什么样的女子,能够成为百代楷模?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4) 贞观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渊去世,李世民更多的是一种礼节上的哀悼.而次年另外一位至亲人物--长孙皇后的离世,则给他带来深切的悲痛. 这个长孙皇后可不简单. 虽 ...
-
轻松读史之大唐(175):唐朝老百姓,都交些什么税?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75) 李渊和长孙皇后的离世,对李世民来说,感情上固然有丧亲之痛.但从权力的角度,其实去掉了两个潜在的制约. 自李渊去世那年(625年)起,一系列重要的法规制度纷纷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