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书成时

写在书成时

1

从今天起,我就是一个读过整本《论语》的人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整本地读过《论语》?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整本地读《论语》,但还没有开始读,或者还没有读完?

从今天起,在我三十八周岁生日之际,我可以说我是一个整本地读过《论语》的人了。

没有选读,没有跳读,而是由前到后,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读过来的。

不仅是逐字逐句读过了,而且是逐字逐句录入了电脑,形成了word文档。可编辑排版,可增补修正。

不仅录入了《论语》原文,还录入了注释。

当然,注释不都是我原创的。我是参考了系统的书籍,也查询了网络上的一些解答,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了我个人认可的对《论语》的解释。

有据可查:QQ空间里上传的第一篇《论语:学而第一.1》是在2018年6月15日,而“简书”里上传的第一篇《学而第一1.1/1.2/1.3》是在2019年1月17日,所以,我最晚是从2018年6月份就开始读《论语》了,一直到2020年12月读完,历时两年半。当然,中间有较长一段时间我去忙于另外的事,耽搁了。

这第一遍读,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接下来再读,应该就快得多了,因为基础打好了、框架搭好了嘛,剩下的就是修修补补、添添去去了。

这第一遍所形成的这个“成果”——读书笔记——我读《论语》——半解《论语》,权作2020版吧。

虚岁马上就四十了,有《论语》傍身,但愿可以无惑矣。

2

我这部,称“部”吧,显得厚重。我这部《半解<论语>》终于成形了。我已经记不得我是从什么时候下决心要把《论语》啃下来了。先是啃下来一半,不是说半部《论语》就可以治天下了吗?显然言过其实,别说天下,就连个人生活都摆布不开呢。

中间停了有好长一段时间,可能是去干别的事了,其实是读不下去了。后来自己给自己打气,才又开始接着啃下半部。到今天,终于算是啃下来了。很有成就感。

《论语》是不适合快速阅读的,你说我一周、一个月或几个月把《论语》读下来,那也不是不可能。那你也就是读下来了,读了一遍,而收获不会很大。当然,我不是你,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我觉得读《论语》得慢慢读,每天读个三四段,最多不超过十段。每天读,坚持读,细嚼慢咽,久久为功。读《论语》要有原文,要有注解,但不能仅仅读原文,背注解,而要读着原文,看着注解,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道理,一千个人读《论语》就会有一千种理解。原文在那儿,基本意思不会偏差太大,但每个人的年龄、阅历、学识不同,对《论语》的理解就各有不同。

诗无达诂。对《诗经》是如此,对诗词是如此,对《论语》差不多也是如此。

我们不追求大同,不强求统一,不计较谁对谁错。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能说清吗?除非找孔子来当裁判。但是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论语》又是由孔子的弟子,甚至是再传弟子凭记忆记录的,就算是孔子来了,估计有些事情他也记不准了。再说,当时是那样说的,没准换个场景,换个时间,换个对象,孔子又会换一个说法,甚至把之前的推倒了重来。

读着原文,看着注解,加入自己的理解,跟注解观点相似,那就简单补充、丰富即可;如果跟注解意见相左,那就在网上查一下有没有其它的解释,有没有跟自己的理解相似的观点。综合来看,比较、判断、调整,做出能让自己认可的解释。即使离题万丈,跟原文、原义有较大出入,但只要对你的人生有启迪,对你的生活有指导,那也算学有所获。

取名《半解<论语>》就是这个意思,不仅仅是谦虚,我不谦虚也不行啊,水平就摆在这儿呢。一知半解的半解,我姑妄解之,你们姑妄看之。不能当作一部严肃、考究的专门研究《论语》的书来看,当作消遣的读本来看吧。我解一半,抛砖引玉,谁看谁帮着再解解,希望得到你们好的建议和有价值的反馈。

现在解一半,拿我的下半辈子再解一半。我会一直读下去的,最难的阶段已经攻克了,剩下的就是修修补补,添添去去了。

每年读一遍吧,不求快。做个计划,落实到每一天。你们跟我一起吗?

《半解<论语>》这部书,是我纯手工录入的,脱胎于《丧家狗:我读论语》(电子版)。但跟他绝不雷同,我不止对其文本进行了大幅度精简,把他的话变成了我的话,还就其观点进行了逐一订正。

也不能算是订正,就像上文说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吧,我只不过是用我的理解代替了他原来的观点。对李零老师表达我最崇高的敬意,如果可能,希望有机会当面向您请教。

说到底,这就是一本我读《论语》所做的笔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讨论。

3

想读《论语》,读了,并且是整本地读,依章节推进,不跳读,不选读,更不读别人的“精选”。

不仅读了,而且“解”了,试着自己去注解。虽然只敢称“半解”(自己解一半,留给别人解一半;现在解一半,留给以后解一半),但毕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跟纯粹的人云亦云、照背默记还是有进步的。

不仅“解”了,而且录入电脑了,形成了文档,便于继续完善,也便于与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交流、讨论。谁敢说自己就是“真解”呢?再说《论语》传到今天,还能有“真解”吗?大家多讨论多交流,更接近于“真相”,或者能得到各自满意的解释,不就可以了吗?

(0)

相关推荐

  • 提到孔子你会想到什么?我的第一反应是《论...

    提到孔子你会想到什么? 我的第一反应是<论语>然后语文课本里孔子的头像慢慢浮现有没有跟我一样下条友? 随着"国家宝藏"走进"孔子博物馆",不禁感慨先 ...

  • 2017年写成的自序赵书成

    2017年写成的自序 赵书成 光阴易逝,顾影如昨.1952年腊月11日,我出生在甘肃省礼县永兴乡龙槐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是1968年的初中生,自1968年参加工作43年,提前退出职位,至2010年退 ...

  • 练字3年有长进,可是平时写出来与练字时差异甚大,是什么原因?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会遇到的问题.当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处在此时状态下的书写状态,与后来自己平时书写时候的另外一个状态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自己所学到的书写技能并没有完全应用在日常生 ...

  • 顺写倒书苏轼《题金山寺》

    潮隨暗浪雪山傾, 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 檻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 靄靄紅霞海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 碧峰千點數鴻輕. 輕鴻數點千峰碧, 水接雲邊四望遙. 晴日海霞紅靄靄, 曉 ...

  • 赵书成简介

    赵书成,网名:鬻爵院直,甘肃礼县永兴乡龙槐村人,1953.1.25日出生,退休干部.2010年提前退休后,学上网,学写诗填词,至今,<中华辞赋>,<长白山诗词>,<吉林日 ...

  • 历年吟蝉集束赵书成

    历年吟蝉集束 赵书成 忆江南.蝉噪 2021.5.10 鸣声大,爬在树株间.鼓噪无休装雅洁,风光虽短敢胡言.非没早高攀. 题记:鸣声很大,实为害虫.贪食地下,怕见天日.风光短暂,何言知了. 蝉鸣悟 2 ...

  • ​春天(新诗)赵书成

    ​春天 2010.3.26 春天 一年的初元 鲜丽明媚 充满生机 绿颜 色翠 花鲜 阳煦 人欢 耕耘 播种 那等待的 乃就是 秋天 且慢 其间 夏炎 冬藏了 也没有完 节序 永远在 循环 严冬 过后 ...

  • 小品文二则(随笔10)赵书成

    小品文二则2009-05-03 (一)人啊人 人有三六九等,货有千奇百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就物而言:言其无必有用,言其有,必有利.人呢?难说其万一.就其形,有高矮胖瘦,就其德有清有浊,有过有缺!就其学 ...

  • 也谈苏东坡(随笔9)赵书成

    也谈苏东坡2009-05-04 20:39 苏东坡,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文豪.词人.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坎坷一生.官场失意,家遭横祸,丧妻失妾,几遭贬斥,身陷囹圄,险些丧命.最远被贬放人烟稀少.瘴气肆 ...

  • 从王国维之死说开了去(随笔8)赵书成

    从王国维之死说开了去2009.5.5 王国维,是我国清末民初,最有成就的学者之一.无论在历史.考古.诗词研究.古文字研究,诸多领域建立了,无人取代的领先地位,且有些研究,被后来的发现证明:其立论,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