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访谈丨人性之隶书

叶杨 记者,主持人 大型活动策划人,社会活动家

临帖,可以改变你书法的起点和终点;读帖,可以改变你书法的重量和质量;背帖,可以改变你对中国文字认识的高度和深度。

——劉建民

刘建民

中共中央党校兼职教授,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安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字委员会委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华青少年文化教育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铁道书画院院长,安徽省文史馆员,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书画院艺术总监,书法家协会会员,政协委员,一级美术师,享受咖津贴。

临帖,可以改变你书法的起点和终点;

读帖,可以改变你书法的重量和质量;

背帖,可以改变你对中国文字认识的高度和深度。

我们,爱我们的文字,是我们民族的天性;我们爱书法,是爱我们自己的母根文化;我们爱书法艺术,是把我们从单一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变化成丰富多姿的艺术生活。

朋友,如果你有爱字的天性,那么,你会把世俗的物质生活丢弃,去享受多姿的精神生活和灵魂深处的自由。

心灵于北京旭楊书院灯下

2020年10月1日

临习碑帖的六要六不要

一、要认真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碑帖,不要选择(太有个性) 的碑帖。因为,每本碑帖都具有它的独特造型和它的疏密相兼的节奏规律及空灵的艺术效果。它包含着篆书、章草、隶书、楷书等多姿的笔法。

二、要和自己的硬笔结合起来练习,不要顾此失彼。一般要求使用软笔,尽量站着书写(小楷除外),考虑到身体因素,可以坐下来, 用硬笔感悟,用笔的速度,倾斜趋势,上笔笔意与下笔的相呼应,感悟字的造型、变形和变异等等。

三、要行楷(草)兼修,不要只练一种,而弃其于不顾。学习书法艺术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笔法”,它将是一个书法家一生的追求。如果每天只写一种字体,长此以往,不去同步进行其它的笔法练习,你有可能只停留在写字的领域,将和书法艺术无缘了。

四、要坚持独特的良好习惯,不要只动手不动脑。颜鲁公曰: 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令大。读帖说白了,就是研究字的造型与线条的关系、搭配比例、结构形式和前人总结的汉字布势“十六法” 。

五、要坚持临摹碑帖和创作作品相结合,不要只顾入帖而不出帖。几千年来,无数书法爱好者,只在一本或几本碑帖内下了一生功夫,没有在如何出帖的领域去深入的思考,这是学习书法艺术者一生悲剧。

六、要坚持,背帖、背字、背诗、背文相结合,不要只依赖手机。背帖、字、诗、文,实际是培养我们脑的记忆能力,提升文、史、哲等方面素养,是把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带入更高、更深、更专业领域的必由之路。

临习《乙瑛碑》与艺术欣赏

起源

隶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秦隶、西汉隶、东汉隶、唐和清隶五个阶段。从《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153年)立。全碑高260厘米。宽128厘米,18行,每行40字, 计720字。

艺术特点

一、结体多呈扁方,势态左右横展,神姿静中显动。寓岐于平。

二、运笔时,起笔藏锋逆入,按笔若蚕头之状。转笔平出,出锋带上挑之势,点画顾盼灵动。

三、变弧为直,运笔爽截,转折处多提笔暗转,或干脆起笔另下,力度内含。

四、笔画、章法布列均衡,意趣生动。变化丰富,各尽其妙。

临习

一、独体结构

横平竖正:字要写得横平竖正。切记不是横画要写得水平线一样。当长横画为字的主笔时,要写成“蚕头燕尾”波挑状。

二、左右结构

方正形。要使每个字体能写得各具姿态,又保持稳定,在笔画结体安排上,要橫、竖、撇、捺笔画分布搭配均匀,形如四方。

三、上下结构

承载形,也称地载,即是下面的笔画承托起上面的笔画,要上轻而下重,下画横画要左伸右展,“蚕头燕尾” 。

四、包围结构

三包围结构:下包上时,两侧竖稍低于所包部分,字形端正;左包右时,内包不应超出部首中的底横。

五、结体(一)

中紧外松,在写笔画重复的字时,往往以中部笔画收紧,外部笔画放從舒展的方法处理,有消解在结体上松散与不稳定的情况。

六、结体(二)

“燕不双飞”,在隶书中,如字有两个以上的横画,只将其中一个写成蚕头燕尾的波画,其余都写成平画,波画整体要平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