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博物馆 见证“片”语言万事

(0)

相关推荐

  • 甘肃加强简牍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让千年简牍走出“深闺”重焕光彩

    转自"甘肃省文物局"公众号 李迎春教授为研究生授课. 康居王使者册(局部) 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 简牍博物馆新馆效果图.本版图片由甘肃简牍博物馆和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提供 简牍是 ...

  • @兰州人 你期待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有新进展~

    12月18日 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项目主体封顶 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 素有"汉简之乡"的美誉 在纸张面世之前 竹木简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文字载体 它记载了两千多年前古人 书信往来.政治 ...

  • 《金城书画沙龙》——张德芳“谈出土汉简与书法传承”邀请函

    张德芳(1955-),甘肃永昌人.甘肃简牍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西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甘肃敦煌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第一层次 ...

  • 听文物讲故事|汉简里的腊八节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也是我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这一天,我国多地保留着喝腊八粥.吃腊八面等习俗.千年以前的古人怎么过腊八节?文物专家在汉代简牍上找到了答案. "不侵隧长石野,臈(通" ...

  • 甘肃8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出书重温“丝路故事”

    甘肃8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出书重温"丝路故事"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5-12 08:48 X 图为甘肃省博物馆出版的<丝绸之路文物故事甘肃省博物馆卷>. 甘肃省博 ...

  • 甘肃这个博物馆很小众,见证着丝绸之路,藏有国宝级文物北凉石塔

    作为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在历史上曾经风风火火,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沙漠.戈壁,荒无人烟让如今的敦煌看起来有些荒凉,不过好在藏在敦煌博物馆的文物依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辉煌. 规模不 ...

  • 「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简牍博物馆 见证“片”语言万事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王雯静 在纸张面世之前,中国人利用竹简与木牍作为书写载体.一枚枚简牍,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不同的故事:有边塞狼烟四起,有驿使马蹄疾驰,有家书堪抵万金--作 ...

  • 兰州市,七里河区,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是简牍大省,自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首次掘得简牍以来,甘肃百余年间已有30多批次8万多枚历代简牍出土.甘肃简牍既是我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 ...

  • 长沙简牍博物馆

    在纸张未发明之前,典籍.文书主要写在以竹.木为质地的简条上,再用丝线捆扎联结,便于阅读和保存.简和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宽度上,简细长,牍则更宽,能书写更多的内容,制作材料竹木皆可,但一般简多为竹,牍多为 ...

  • 传承公路文化,铸就公路丰碑――甘肃公路博物馆

    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 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1 20世纪50-60年代甘肃公路职工使用 ...

  • 从甘肃简牍看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

    原标题:[甘肃与华夏文明起源研究 甘肃日报西北师范大学联合推出][溯源甘肃] 从甘肃简牍看秦汉时期的行政管理 本报特约撰稿人 李迎春 中国古人不仅创造了琳琅满目的物质文明和文化艺术作品,更创建了独树一 ...

  • 甘肃一博物馆中有一铜俑,是一外国人捐赠的,它破解了胡腾舞之谜

    甘肃省山丹县有座博物馆,里面藏品自是价值连城,特别是其中有一件特别少见的铜俑,显得另类又吸睛.通过这个铜俑俑人,还揭开了一个千年之谜,即它还原了古代一种极为优美的舞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件铜俑身上的 ...

  • 【原创】走进甘肃公路博物馆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