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内家拳)入门第一要-“放松”是害人的迷魂药

阿福是放松理论的的受害人之一,只是我被害的时间有点长----二十多年,因此对它更是深恶痛绝。我想跟我一样受其毒害的人绝不在少数。只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没有醒悟,仍然乐在其中。只要看一下公园里的太极拳,甚至电视,网络上的太极拳表演就知道了。他们练得是什么样的太极拳呢?

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门户大开,松松松垮垮,等着挨打。”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不仅是太极拳,其它传统武术也是如此。它们从注重实战的真功夫走向了表演化,套路化的花拳绣腿。不过太极拳习练者最多,受放松理论毒害最重,也就变成了最不经打的豆腐渣。

咱们看王宗岳的《太极拳论》,通篇也没有一句让人放松的话。后来的人自作聪明,加上了放松,自以为得了太极拳的真谛。其实这正如王宗岳所言:“舍近求远,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阿福认为如要用松字,必须加上另外一个字,“开”,用“松开“ 二字更准确一些。否刚就很容易误导人为松懈无力,松垮散乱,即不能健身也不能实战。阿福认为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柔韧“二字。

其实我们真正要练的是周身一家的协调,筋的柔韧,伸缩,骨的坚实挺拔,节节贯穿,劲力的八面支撑,全身的浑圆一气,虚实变化的敏感等。所谓的“松”是在长期的符合规矩的站桩和拳架盘炼下自然产生的筋抻而能伸缩,关节开而能回转自如,骨升而肉降的结果,它不是习练的方法和原则。那些自以为很放松的操友,其实是假松,只要遇到强大一点的外力就不敢松了,也松不下来了。

因为现在的人们把练拳的顺序弄颠倒了,就比如你想盖个三层楼,不从地基开始建,却想从第三层开始造。怎么可能造成呢?难怪现在的人都把太极拳练成了挨打的拳了,是个阿猫阿狗都可以来欺负一把。

有时看看擂台上的太极拳比赛,对抗开始前选手自己先表演几下,打几式拳,那是行云流水,松软得很,看起来很潇洒。但一对抗起来,谁也不敢放松了,都使出了全身力气,成了顶牛比赛了。最终还是要看谁长得高大粗壮,谁的本力大,那获胜的可能性就大。根本就看不到太极拳的以弱胜强,以柔克钢。

这就是因为这些选手把松字误解了。实际上他们还没有真正抻开筋骨,还没有练出松弹之劲,没有真正掌握虚实变化的功夫,不会引进落空,更谈不上六面浑圆力了。

总之一句话:“不要被放松二字误导,放松是结果而不是训练方法,练拳只要不努气,不使拙力就可以了。”

(未完等续)

(0)

相关推荐

  • 太极拳非教而会,乃学而得

    <拳论>上有句话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太极拳论)".此 ...

  • 咏春拳入门第一关是什么?

    大凡学咏春拳,入门第一要忙的无非是扎马扯拳之类. 其实,我认为是白忙活的,因为入门第一是要弄明方向,不然以后还是要重来. 那究竟要怎样入门?第一关就是换力. 很多朋友说,我本来就有力,卧推多少多少公斤 ...

  • 内家拳学习第一步:通络或抻筋@张烈老师讲武术

    原文标题:试验一:练习内家拳的共同感觉 孙禄堂先生曾经讲过,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式不同,其理则同.这个论点已被广大习武者接受,已成为习武者的共识.为体会练习这三种拳术的共同感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 ...

  • 内家拳身法第一要素:立身中正!

    歪斜:上不领顶劲,中不守重心,下不把闾舵,头容不正,线路(脊椎)不涩,外不能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身体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前后左右失衡之谓也. 凡内家拳术历来忌歪斜,讲究" ...

  • 内家拳的第一要义

    大国崛起 民风尚武  炼拳纪与修行手札 内家拳最重要的就是龙.虎.熊三劲:龙就是脊椎劲,虎就是胯骨劲,熊就是肩胛劲,三劲合一,就有了整劲,内劲.龙虎熊三劲.狗抖毛.虎捕食.豹奔袭.驴打滚.熊蹭树都是用 ...

  • 孙存周谈内家拳入门之要

    导读:练功夫是枯燥和艰苦的,对于初学者练功夫要过五关,这五关就是酸.热.涨.沉.空.基本功的练习取巧不得,看看孙氏拳一代亚圣讲述练拳最切实的经验. 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孙存周把 ...

  • 孙存周先生论内家拳入门,值得一看!

    推荐阅读:站桩练拳大汗淋漓好吗,出汗以后,怎样抓住时机养生? 今之学拳术者,每好高骛远,辄以练气凝神,毋须拘拘于形式.这种理论固极高深,但它不切合于初学者.因为拳术无论少林武当,欲舍姿势之外,是无其他 ...

  • 内家拳练什么? 放松恢复本能!

    中国传统内家拳,主要包括八卦掌.太极拳.形意拳,古有"形意好,八卦巧,太极灵"之说.内家拳以道家思想为基础,讲究内外兼修,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万动意先动,意到手到.内家拳既是拳术, ...

  • 萝卜酒丨内家拳入门三法

    古人从不藏私,一切都在拳论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拳论中很少有具体练法,这是因为先贤怕后人误解,执着于细节.两个典型的后人继承出错,执迷不悟的例子,一个是"砸拳震脚",一个 ...

  • 内家拳入门的捷径,站桩!

    清末,内家三拳(形意.太极.八卦;其代表人物分别是:郭云深.杨露禅.董海川)横扫当代武林.而现代武坛,内家拳却雄风不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即是内家拳的核心功法"六面整体浑圆力"的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