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治疗低血糖昏迷方法及医案

闫某,男,76岁,2007年11月22日初诊。

主诉:血糖升高27年,反复低血糖反应半年。

患者于1980年发现口干、多饮,入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近半年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减量西药则血糖升高不达标,稍增加降糖药物则发生低血糖反应,且低血糖反应无规律,今年8~9月,出现3次严重低血糖昏迷。现口服二甲双胍0.25g,每日3次;格列吡嗪7.5mg,每日3次;阿卡波糖片50mg,每日3次;降糖通脉宁4片,每日3次;糖微康4片,每日3次。近期FBG5.3-7.7 mmol/L, 2hPG.9-10.5 mmol/L.

刻下症见:大便干,2日一行,夜尿2次,纳眠可。双下肢乏力,夜间口干口渴。

身高167cm,体重58kg,常发生低血糖反应,故停用降糖药物,仅用瑞格列奈,每次1.0mg,每日3次,仍反复低血糖反应。既往史:白内障;脂肪性肝炎,现肝功能已正常;结肠炎;平素易感冒。

[西医诊断]糖尿病,反复低血糖反应。

[中医诊断]消渴。

[中医辨证]脾肾亏虚。

[治法]健脾补肾。

[处方]①干地黄30g,山茱萸30g,鹿角霜10g,肉苁蓉30g,龟板胶(烊化)10g,阿胶珠(烊化)10g,鸡血藤30g,夜交藤30g,知母30g,黄芩30g,天花粉30g生牡蛎(先煎)30g。②停用目前服用所有口服降糖药物,改服瑞格列奈,每次1.0mg,每日3次。

二诊(2008年7月23日):患者以上方为基础方服汤药5个月,后改服水丸3个月,血糖稳定,偶有轻微低血糖反应(心慌、微汗),二便调,腹部怕凉,余无不适,舌淡苔白有裂纹,舌底络滞,脉略弦滑数。手足针扎样感,肌电图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处方:黄芪30g,桂枝15g,白芍30g,鸡血藤3g,黄连30g,干姜6g,山茱萸15g,肉桂15g三诊(2008年8月13日):前天晚餐前出现1次低血糖反应,服糖后缓解,大便略干,夜尿2次,苔厚腻,舌底瘀,脉弦硬数,眠安,HbAlc6.3%。处方:黄芪45g,桂枝15g,白芍30g,鸡血藤30g,黄连30g,干姜6g,陈皮15g,苍术30g。制水丸,口服,每次9g,每日3次。

四诊(2009年7月29日):脚趾发麻,大便干,2~3日1行,时若羊粪样,舌苔厚,脉弦硬滑。HbAlc6.0%。处方:黄芪30g,桂枝15g,白芍30g,鸡血藤30g,黄连l5g,酒大黄6g,火麻仁30g,生姜3片。

五诊(2009年11月18日):已无低血糖反应,舌红,苔白厚腻,脉沉。HbAle5.3%。处方:黄芪30g,桂枝30g,白芍30g,酒大黄30g,黄连45g,干姜6g,炙甘草15g。制水丸,每次9g,每日3次,服6个月后随访,服药期间无低血糖反应发生。

【按】

(1)患者以“反复低血糖反应”为主诉,又因年事已高、糖尿病病程已久,兼有消瘦(BMI为20.8)便干、口干、怕凉等阴阳不足之症,其低血糖反应系年老体衰,阴阳无以为系,阴不足则不敛、不荣,表现为消瘦、便干、口干、汗出;阳不足则不温、不养,表现为怕凉、心慌等。患者有结肠炎病史又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白内障)并发症,故治疗需要兼顾而整体治疗。

(2)患者虽有减量降糖药物则血糖升高的经历,为减少低血糖反应的风险,患者首诊先减少诸多口服降糖药和中成药,予六味地黄丸合瓜蒌牡蛎散为基础方,加阿胶珠、龟板胶滋阴,加鹿角霜、肉苁蓉温阳,加夜交藤、鸡血藤通络祛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加知母、黄芩、天花粉、生牡蛎滋阴养液以降糖。患者服用汤药4个月后血糖平稳,低血糖反应得以控制,后改服水丸小剂量维持。

(3)2008年7月23日复诊,服水丸后仍偶有轻度低血糖反应发生,又腹部怕凉,手足麻凉明显,其主症已由“低血糖昏迷变为“轻度低血糖(心慌、微汗),所以复诊治疗的主要矛盾就集中在“腹凉、手足麻”,兼顾低血糖反应,故选择黄芪建中汤,同时寓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黄芪建中汤以健脾阳而由滋阴液,为阴阳双补之剂,在无糖的情况下,以黄芪为君健脾益气,以白芍为臣柔肝养阴,以桂枝为臣温中鼓舞脾气,佐以甘草健脾,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又予肉桂、山茱萸,一阴一阳,滋补元阴元阳,此二药乃治疗老年人低血糖反应的常用药对又酒大黄泻浊通便;火麻仁润肠通便;黄连、生姜辛开苦降,为降血糖之经验药对;苍术、陈皮健脾行气燥湿针对厚腻之舌苔、消瘦等;鸡血藤活血通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用药。患者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方治疗16个月,血糖控制平稳,低血糖反应消失。

小结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加用黄芪,是治疗虚劳证的主方。《医门法律》中评析此方时指出:“虚劳病而至于亡血失精,消耗精液,枯槁四出,难为力矣。《内经》于针药所莫制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盖舍此别无良法也。”黄芪建中汤以甘温健脾立法,不仅可生充精血,尚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病案1为胃食管反流病合并癔症性晕厥,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白金丸益气养阴、燥湿化痰。病案2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出血,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附子温中,加苏连饮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气机。病案3为低血糖昏迷,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山茱萸、肉桂滋补阴阳。

(0)

相关推荐

  • 金匮要略瓜蒌桂枝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 [诠释]太阳病,其证备是指太阳中风之发热汗出,恶风,头疼,身痛等表证具备,当与桂枝汤治疗.今身体又现强急几然,不仅是风伤卫表 ...

  • 偏三针治疗偏头痛方法医案

    偏三针治疗偏头痛卓效. 偏三针:太阳穴(患侧).合谷穴(健侧).太冲穴(患侧). 针刺方法:常规穴位消毒后,先取1支6~8厘米长毫针,由太阳穴向率谷方向斜刺到率谷穴,再用2厘米长毫针针刺合谷穴.太冲穴 ...

  • 黄芪赤风汤治疗脊髓动脉栓塞(痿证​)方法及医案案例

    季某,男,53岁,干部.1982年11月18日初诊. 患者于1982年9月27日下午骑自行车摔倒,右侧肩.肘.膝着地,右前额轻度挫伤,自行按摩,稍息片刻后步行回家.10月2日出现排尿障碍,10月7日双 ...

  • 黄芪赤风汤治疗尺神经损伤(痿证)方法及医案案例

    李某,男,17岁,学生.1994年3月7日初诊. 患者半年前因参与斗殴,被人用刀刺伤上臂,创口愈后,遗留右手发凉,4.5指无力,伸屈不自如.经某医院诊为尺神经损伤,经给予ATP.维生素.丹参片口服,并 ...

  • 黄芪赤风汤治疗腰痛方法及医案案例

    赵某,男,53岁,干部.1993年10月5日初诊. 患者就诊前3天,洗浴后,腰部受冷风吹袭第2日即感腰部冰凉,僵硬困痛不舒,加衣覆被亦感腰部冷风嗖嗖,而前来就诊.查体神清,舌黯淡,苔薄白,脉沉细.证属 ...

  • 乙字汤治疗痔疮方法医案

    [方药组成] 当归18克柴胡15克黄芩9克升麻6克大黄9克(后下) 甘草12克水煎服. [病案举例] 王xx,女,53岁,工人. 患痔20余年,多次到大医院治疗,诊为内痔.多年来,经常便血,有时可见花 ...

  • ​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肝炎(黄疸)医案及药方

    某患,女,46岁.患者于1年前出现黄疸,经某院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曾用中西药保肝治疗,黄疸退而未清,自觉胁痛腹胀.纳呆神疲等症依然.多方医治,效果不佳,于3个月前被诊断为& ...

  • 黄芪建中汤治疗弥漫性肝实质损伤医案体会

    詹某,女,49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肝炎病史,经检查谷草转氨酶(680U/L).谷丙转氨酶(560U/L),虽经中西药治疗且仍反复发作,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胁肋困痛,脘腹痞闷,不思饮食,因劳累加 ...

  • 上肢穴治疗痔疮方法医案

    取穴:循手太阴肺经,在尺泽穴与太渊穴的连线上,用双手拇指指腹交替按压,在被压点上出现皮肤变色.凹陷或显示有指纹的就是本穴.暂命名为痔疮阿是穴.笔者临床体会,此痔疮阿是穴部位在手太阴肺经尺泽穴下三寸为痔 ...

  • 治疗脾胃病的医案一则

    L某 性别:女性  年龄:72岁  就诊科室:中医科      就诊日期: 2021/03/24       主观资料 主诉:      便秘数周 现病史:  便秘,大便干结,排出困难,一天一次,晨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