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冰山之八分之一

01

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是深入进行的生活中的一员,是局中人,是参与者,是甜酸苦辣咸滋味杂陈的体验者;是观察者,是争取拉开一些距离、一切又感同身受的摄录者;是记录者,是尽量客观又哪能不融入个人情感的书写者。

02

怎么没有灵感呢?有的。往往是:在如水流年,在春夏秋冬,在醒来的一瞬间,在一本书读到入迷时,在一部电影的观众席,在路上,在异乡的旅途,在一句话后,在沉默的时光,在一段音乐响起,在工作或忙或闲的某一个间隙,

在说着说着、心底一动,在下雨的清晨,在落雪的黄昏,在一边微笑、一边泪水盈盈、莫名伤感的青春,在失意和失望交替、疲累和疲乏迭加的中年,在可以望见的彼岸和可以预知的未来,在大风吹过的河湾,在梦中……她不期而至,突然来临。

03

选择自己手中的笔,选择文字,是且仅仅,为了一吐为快!我的天地,且歌且舞,我歌我舞,我笑我哭,我悲我喜……我的世界,我是君王,我无纲常,我可大醉,我亦疯狂……

倾诉了心中的积郁之后,似乎放开了桎梏,放弃了沉重,卸掉了包袱,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不再绝望!

一下子,又要面对现实、日子和人群。

04

第一是剪裁。

剪裁当然是个裁缝活。你见过谁把一块整布当成衣裳走出门的?要剪裁。要剪刀、线头、纽扣,要剪切,也要缝合。

剪裁也是一个木工活。谁砍下的树就是家具和农具?要木匠,要斧头、砍刀、锯、尺、楔头和钉子,要斫开,要刨平,也要契合、连接。

记得小时候,木匠师傅进场,首先要眯缝着眼久久地打量地上的一根根原木,细细盘算:它们能做什么?第一锯锯在哪?第一斧斫哪儿?这就是后来老师教给的打腹稿、成竹在胸……

05

记着海明威的“冰山的八分之一浮在海面,八分之七沉在水底”,就写那个八分之一。

记着契诃夫的简洁和“好和坏都不要叫出声来”,是的。

记着孙犁说的常见字更见功力,尽量写平常的句子。

记着司马迁描摹各色人等,借他们抒发他自己一个人的情怀。

记着蒲松龄哪里是谈鬼,其实全在写人。

记着曹雪芹唠叨的家里长短,寻常,琐碎,却让人读得惊心动魄。

记着朱耷的白眼、梵高的瑰丽背后是无边无际的凄凉。

记着近年读得不忍释手的帕韦塞、巴别尔……

百读不厌、只能仰望的这些大师啊,扪心自问,学到了他们的一点皮毛吗?下笔成文,留下了他们的一丝影子吗?

06

谁说笔下的欣欣草木一定是说喜悦?

谁说笔下的远山不是凝聚的痛苦?

谁说笔下千疮百孔的老树不是苍凉?

谁说笔下的流水哗哗不是无可奈何的聚散?

谁说笔下满天炫目的云彩不等同短暂的幸福?

花朵,微笑,哭泣,露水,泪珠,呼唤,叹息,奔跑,背影……

这些词,许多词,迷恋她们的冉冉走来,迷恋她们的远远离去。

她们,应该有别一番意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