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精品盖碗鉴赏(古玩艺术237)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精品盖碗鉴赏(古玩艺术237)

潜力无限
05-12
阅读 1142
关注

来自话题
#晒晒我的藏品
7765篇

盖碗,又称“三才碗”、“三才杯”,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盖碗的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合一之意。古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物,盖碗亦然,反映了中国器之道的哲学观。

盖碗的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托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托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正是因为盖碗功能全面,能够满足品茗追求的“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在投茶、冲水、出汤、弃茶渣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因而为广大茶人所喜爱。

盖碗的形制并非一墩而就,它是伴随着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善演变的。根据考古研究表明,早在汉代时期就有碗上加盖的器型出现,但作为专为茶具的盖碗则出现于宋代时期,清代以后逐渐流行。

1975年,在江西吉安南朝纪年墓(南齐永明十一年(493年)有带托的盏出土,此外,在浙江瑞安市塘下区凤山乡的梁天监九年砖室墓中也出土有带托的盏,证明至迟在晋代,就有带托的盏这样的器型。

唐代,一盏一托式的茶盏更为多见,且更注重器型的美观精致。在陕西省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整套唐代茶具中便有一盏一托式的琉璃材质茶盏,依然是有托,有碗,没有盖。而在江苏苏州虎丘塔第三层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带托茶盏,茶托为四片卷边荷叶形,托面下凹置茶盏于其中,盏外壁装饰规整的莲瓣纹样,端庄雅致,灵秀隽永,是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

据记载,到了宋代,当时的各大窑口,如定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均有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烧制,盖碗的器型基本定型,且设计上更加精细,款式翻新。

明代,两宋时的斗茶之风已消失了,饼茶为散形叶茶所代替,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饮茶方式变革进而影响到了当时的茶具,以壶与杯搭配的茶具是当时的主流茶具,盖碗并不流行。

清代,盖碗大行其道。盖碗的材质除传统的瓷质外,还出现了金银、玉器、象牙等不同材质的盖碗,其形制、装饰也较前代更为精致、美观。

时至今日,盖碗依然是茶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用器之一,而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就展出了几件精美的清代盖碗,将古代茶文化的优雅和精致展示在世人眼前。

清乾隆 矾红盖碗

矾红亦称“铁红”、“红彩”、“虹彩”,是一种以青矾为原料,以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下烧制而成的低温釉上颜料,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

盖碗的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托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托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正是因为盖碗功能全面,能够满足品茗追求的“察色、嗅香、品味、观形”,在投茶、冲水、出汤、弃茶渣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因而为广大茶人所喜爱。

清乾隆 豆青描金菊纹盖碗

碗壁豆青地之上暗刻菊花纹饰,花朵立体感强,纹饰清晰精美。菊花纹是汉族传统寓意纹样之一。菊花,在中国古代又有节华、更生、金蕊、周盈等别名。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是“长寿”之花;又因菊花“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的特性,还被看作是花群之中的“隐逸者”,故常喻为君子。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鱼藻纹带托瓷盖碗

此件盖碗盖、托、碗皆有,器形完整,品相完好。碗底青花书“乾隆年制”二行四字篆书款。外壁满施豆青釉,釉面凝厚莹润,色泽淡雅柔和,美若湖水。整器豆青地之上绘有粉彩鱼藻纹,整体构图疏密有致,韵味绵长。数尾红金鱼怡然自得,形态各异,首尾相接,悠闲嬉戏于水草之间。游鱼之间满布水草,虽无水纹,但用水草的飘拂示意水的流动。 因“鱼”、“余”同音,具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的含义,而鱼戏水草间的景象又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故鱼藻纹成为各个时期瓷器装饰的传统题材,在明清两代尤为常见。

清乾隆 豆青地粉彩山水纹瓷盖碗

盖碗器形雅致,胎体细密厚重,釉质丰腴,外壁满施豆青釉。圈足,盖碗提手和碗底青花书“乾隆年制”二行四字篆书款。碗口沿及盖口沿饰以金彩,碗壁豆青地之上绘有粉彩山水图,笔触粗犷,色彩搭配协调,绘画技艺较为流畅。画面上呈现了富有江南特色的粉墙黛瓦朱门,小桥流水人家,桃红柳绿青松,白塔群山扁舟,层次分明,风格写实。

清乾隆 粉彩花虫盖碗

此件盖碗形制秀美古雅,素雅宜人,品高含蓄。碗身腰微收,碗口沿及盖圈足口沿饰以金彩,提手和圈足底露涩胎一周,中落“乾隆年制”四字二行矾红篆书款。盖碗之上用粉彩技法绘荷花、石榴等四季花卉,叶脉、花茎清晰可辨;蜜蜂、蝴蝶、蟋蟀等小动物或翻飞于花间,或嬉戏于花丛;整体构图简洁流畅,笔法简洁娴熟,布局疏朗空阔,呈色淡雅柔和。

清嘉庆 青花五彩仕女盖碗

此盖碗原为张宗祥先生旧藏。张宗祥生于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海宁硖石人,字阆声,晚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其一生学识渊博,于史学、考古、金石、书画、医学、音乐、戏曲无所不精。最初,张宗祥先生将这件盖碗捐赠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在中国茶叶博物馆筹建之初,此盖碗又由浙江省博物馆无偿调拨给中国茶叶博物馆。

清 宝石蓝料器盖碗

清 宝石蓝料器盖碗盖面

料器又称“玻璃器”,是指用加颜料的玻璃原料制成的器皿或手工艺品。清代时期料器大为流行,不仅数量多、色彩绚烂,而且工艺复杂、高超。此件为清代的蓝料器盖碗,制作工艺精湛,造型典雅高贵。碗口微撇,腹深,圈足,碗径大于盖径。盖碗通体透明度较高,呈璀璨的宝石蓝色,整体轻薄亮丽,晶莹剔透,静色无纹。

来自话题
晒晒我的藏品
7765篇内容 10.7万人参与
订阅
发布于 05-12

来自作品集古玩艺术
(0)

相关推荐

  • 漏归茶

    漏归茶是花卉茶的一种,大家应该对它并不是很陌生.那么大家都知道漏归茶用法是什么吗?漏归茶功效是什么吗?漏归茶作用又是什么呢?不要着急,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原料 漏芦5g.当归3g.红花3g ...

  •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盖碗(精品赏析)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是在民间盖碗也指一种齐刘海发型,因这种发型的刘 ...

  •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茶具鉴赏

    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 17 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 世纪 20 年代茶 ...

  • 茗香远扬谁为器——中国茶叶博物馆藏清代外销茶具赏

    茶叶作为商品大量外销出现于 17 世纪以后.当时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欧洲国家的船队经过好望角进入到东南亚以及东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中国的生丝.茶叶.陶瓷是外销的大宗物品.18 世纪 20 年代茶 ...

  •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历代茶器(宋辽金元明)

    宋代以后,点茶兴起,相应的在茶器方面,形制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以煎煮为主的茶釜慢慢地被点茶的执壶所替代.同时,宋辽金元时期,我们瓷器烧造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五大名窑,以名分布于南北方的各个窑 ...

  •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历代茶器赏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历代茶器赏(部分) 唐以前 01 战国 原始瓷鼎式炉 汉 青铜兽耳釜 南朝 青釉点褐彩茶托 唐.五代 02 唐 越窑青釉横把壶 唐 白釉煮茶器 唐 邛崃窑黄釉茶铫 唐 越窑青釉带托盏 ...

  • 首都博物馆馆藏精品鉴赏(1)

    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截至 ...

  • 首都博物馆馆藏精品鉴赏(2)

    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 截至 ...

  •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精品鉴赏(高清大图)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全世界范围内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几个大博物馆之一,它所收藏的中国历代瓷器陈列在二楼亚洲馆大厅四周.藏品从早期青瓷.白瓷,唐代长沙窑.三彩,宋代定.汝.官.钧四大名窑,到元代青花. ...

  • 【鉴赏】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藏:瓶类

    南宋官窑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 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