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真武汤证与五苓散证?
相关推荐
-
田合禄五运六气解读《伤寒论》 之“太阳之为病”本义及证候诠释
张仲景用五运六气理论创作了<伤寒论>,在<伤寒论·伤寒例>中阐述的很清楚,外感六气通过六经而作用于发病脏腑,形成以六本气→标气六经→发病脏腑系统的体系,也必然会在<伤寒论 ...
-
五苓散证与真武汤证鉴别
五苓散症 为表邪入里,膀胱气化失司.水蓄膀胱. 以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少腹苦里急为主要特征,兼有表邪不解, 治以通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真武汤证 由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邪泛溢而成, 以下利,腹痛,四肢 ...
-
伤寒论学习:151条-154条
钦中医经方学社讨论记录 主持人:秋玲老师 时间:2017年11月21日 20::0-21:00 参与者:林佳明老师.高一萍老师.林利城老师.梁天.符英.刘敏.陈小芳.陈青.许永芳.覃秋玲及诸位同仁(不 ...
-
五苓散证
五苓散证
-
五苓散证治体会
"功能五态学说"是门九章教授根据中医学术本体属性提出的创新学说[1]."功能态"即"整体功能状态",是人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整体反应,明确 ...
-
真武汤证和苓桂术甘汤证的区别
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都有利水功效,但真武汤属于祛寒剂,温阳利水:苓桂术甘汤属于祛湿剂,温化水湿.真武汤重在温阳,苓桂术甘汤重在通阳,临床应用须加以区别. 一.真武汤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药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之五苓散证
昨在发的图不清晰,今天附上两张清晰的大图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 ...
-
中医中药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中医中药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
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
【申子龙:五苓散证的病位在三焦】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关于其病机特点,原书没有记载,后世医家称之为"水蓄膀胱",如清·吴谦<医宗金鉴>云:"小便不利者,是水蓄膀胱,宜五苓散." ...
-
五苓散证医案
本文摘自于<汉方治疗百话摘编> 为矢数道明先生在<汉方治疗百话第三集>中的医案. 例1.顽固头痛(肾炎性.高血压性)与五苓散 一位41岁妇女,10年来患慢性肾炎,有显著的蛋白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