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280期】【中国作协会员】叶建华丨辛夷飘香 ——听袁院士谈蒋院士

辛夷飘香
——听袁院士谈蒋院士
 
作者/叶建华
2020年9月2日上午,经中国工程院郑召霞老师多次联系,我办理了复杂的进入中国石化集团大楼的相关手续,由袁院士秘书王澈到门口迎接来到袁晴棠院士办公室。袁院士今年八十有二,她穿着朴素、头发花白、面带口罩、身材窈窕、步履矫健、思维敏锐、声音爽朗。
我们虽是初次见面,但神交已久。
为了进一步补充《蒋士成传记》素材和故事,我在今年6月采访中国石化集团原高级副总裁曹湘洪院士之后就通过王澈秘书联系采访袁院士之事。王澈秘书告知:袁院士正在准备重要材料,天天加班加点,实在抽不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相约7月份再联系。7月份我又与王澈秘书取得联系,王澈秘书告诉我,袁院士准备国家科技进步的申报工作还未完成,还得往后推迟。
经历四年打磨的《蒋士成传记》最近已通过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党组成员、传记编审委员会成员、总审稿人葛能全先生认可,不需要再作补充采访,增加注释等内容即可出版面市。
袁晴棠院士(右)在她的办公室接受我的采访
但我们仍然希望通过袁院士的采访使《蒋士成传记》更加完善。8月下旬,我通过中国工程院郑召霞老师向袁院士说明了情况,希望袁院士能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的采访。郑老师联系后,袁院士认为自己也说不出更多的内容,婉拒了受访。郑老师反馈信息后,我告诉她,我在6月份就已准备了一个具体的采访提纲,能不能转发给袁院士,她见到具体提纲,可能有话可说。郑老师同意了我的建议,当她看到我的采访提纲后说:“感觉您的采访提纲比较细。”经过郑老师的再次沟通,袁院士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请求。
8月30日,王澈秘书告诉我:“袁院士想周三上午请您到我们办公室做客,不知您是否方便?”我们相约周三上午见面。由于疫情期间进入集团办公大楼需要填写来访人员信息,还需要加盖单位公章提前报批。在王澈秘书的协调下几经周折,终于在周二上报了相关信息。
正所谓好事多磨。
因此说,我与袁院士神交已久。
袁院士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们的开场白从祖籍开始,当她听说我的祖籍是河南南阳叶县时,袁院士高兴地说:我们还是老乡呀!她说,她的祖籍是河南南阳南召县,离叶县较近,古时同为南阳府。
有了老乡这层关系,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瞬间拉近了许多。
辛夷,又名紫玉兰,是河南省南召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袁晴棠犹如一支从南召大地上开放的紫玉兰,将春天的芳香播洒神州大地、五洲四海。
袁晴棠196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无机物工学专业。先后在化工部第一设计院、燕山石化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并于1981年—1982年,在美国Badger工程公司在职学习一年。1983年进入中国石化总公司发展部工作,担任副主任、主任、中国石化科技开发公司经理、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科技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等职务。袁晴棠主持了新型裂解炉技术开发,实现了裂解炉技术的突破,开发成功的系列裂解炉技术已得到大量工业应用并出口国外。组织了乙烯分离技术与催化剂开发,推动了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担任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政议政,为我国石化工业和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贡献突出。
据王澈秘书介绍:袁院士退休不离岗,虽然年过八旬,却一直坚守岗位,即使在疫情期间仍然承担着繁重的任务,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袁院士对我采访提纲中提出的问题早已梳理、准备并进行打印。
说起对蒋士成院士的总体评价时,袁院士说:蒋士成是一个踏实认真、追求执着、诚恳和善的人,是一个非常好的院士。我们尽管在一起私下交流不多,但印象深刻,他的口碑非常好,精神让人感动。他年近六十,离开首都北京毅然调到三线小城仪征安家,为的就是实现聚酯装置国产化的梦想,一般的人很难做到。
他到仪征化纤公司后,先从聚酯装置增容开始,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并联合了国内知名的华东理工、纺织设计院和南化机械厂联合攻关,为聚酯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仪征化纤加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不久,就推荐他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1999年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对他工作成绩和贡献的充分肯定。
中国石化集团非常支持仪征化纤公司的聚酯国产化攻关。因为聚酯、化纤尤其涤纶对国计民生非常重要,我国是化纤涤纶消费大国,不能长期被国外垄断卡我们的脖子。仪化有蒋士成院士领衔,有装备、管理、技术优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很快将聚酯国产化项目纳入“十条龙”计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蒋士成团队非常努力,按计划完成了攻关任务,没有把遗憾带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聚酯装置国产化成功,技术一跃为世界先进行列,彻底改写了世界聚酯工业版图。由于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民营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我们的聚酯产量很快成为世界第一,现在的产量已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蒋士成主导的国产化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我国的聚酯工业不仅让中国人受益,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因此,蒋士成院士功不可没,历史应该铭记,一定要把他的传记写好。
说起蒋院士近期的工作,袁院士深有感触。她说:蒋院士年长我4岁,他身体很好、善于学习、勇于创新、非常活跃。他了解技术前沿发展方向,行业技术特点,每年所作的学术报告都有新思想、新观点、新建议,为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近年来,他还承担了科技部、工程院、纺织行业的高新技术课题。蒋院士还担任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顾问、技术委员会委员,对化纤企业发展提出了不少好思路好建议。因此,蒋院士在业内是公认的技术权威,广受尊重。
袁院士对蒋院士的人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蒋院士不仅是技术权威,而且是为人楷模。他一向谦虚低调,宽容大度,与他相处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这也是他能够凝聚多方人心,联合攻关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蒋院士的夫人陈雅我们也非常熟悉。陈雅本是一位非常能干的化工专家,为了聚焦蒋士成,一肩挑起了家庭重担,不仅是贤妻良母,而且是得力助手。去年,陈雅腿受伤行走不便,蒋士成则成为了陈雅的护理,亲自买菜做饭、调配营养、照顾生活。由于陈雅行走不便,蒋院士无论到哪外出参加活动,都携手同行,并亲自推车,真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模范夫妻,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流,考虑到袁院士的时间非常宝贵,我不忍心过多打扰。
我提前为袁院士书写了一幅嵌入“晴棠”名字的隶书作品“晴云秋月  甘棠有荫”。袁院士非常喜欢这幅书法作品,称赞我的隶书写得很好,并愉快地与我合影留念。
我迈出袁院士的办公室,回首看到热情挥手告别的她,不正是一株迎春绽放的紫玉兰吗?华夏大地,正因为有无数的紫玉兰绽放装点,才春光无限、万紫千红。

作者介绍:

叶建华,祖籍江西省永修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学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高级书法家。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