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62.中医房劳医案(1例) | 求索网

解析:房劳咳嗽多见于不注意节制性欲之男子。由于恣情纵欲,性生活无度,肾精耗损,以致抵抗力下降,外邪侵袭后发生伤风咳嗽。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房劳咳嗽多见于不注意节制性欲之男子。由于恣情纵欲,性生活无度,肾精耗损,以致抵抗力下降,外邪侵袭后发生伤风咳嗽。现将临床常见的证型介绍于下,供读者参考。

  肺燥房劳型:患者表现为咳嗽长期不愈,身体消瘦,干咳无痰,牵引胸胁部疼痛,声音嘶哑,鼻燥咽干,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弦细。治宜滋润肺阴、生津止咳。可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每次1~2支,每日两次。

  肺肾两虚型:患者表现为咳声较低,痰黏如胶,口干咽燥,咳血潮热,胸痛颧红,腰膝酸软,舌红无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水、润肺止咳。可选用麦味地黄丸,每次6~9克(大蜜丸),每日两次。

  肾虚房劳型:患者表现为偶尔咳嗽,痰少而黏或痰中带血丝,夜间咳嗽较剧,低热盗汗,身体消瘦,腰膝酸软,腰部隐痛,舌红少苔,脉细。治宜养阴清热、补肾止咳。可选用都气丸,每次9克,每日两次。

酒色无惮:在消渴病案中,有5例医案中提到了过度饮酒和过度房劳为其致病因素,表明古代医家认为嗜酒及过度房劳是导致消渴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发病正如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消渴》中所述“人惟淫欲恣情,酒面无节, 于是炎火上熏,脏腑生热,燥热炽盛,津液干焦,渴饮水浆而不能自禁”而患消渴病。

1.【医案】太塘程晓山,程松谷从弟也。客湖州,年四十,悬壶之日,湖中亲友举贺,征妓行酒,宴乐月余。一日忽言曰:近觉两手小指及无名指掉硬不舒,亦不为用。口角一边常牵扯引动,幸为诊之。六脉皆滑大而数,浮而不敛。其体肥,其面色苍紫。予曰:据脉滑大为痰、数为热、浮为风。盖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君善饮,故多湿。近又荒于色,故真阴竭而脉浮,此手指不舒,口角牵扯,中风之症已兆也。所喜面色苍紫,其神藏,虽病犹可治。切宜戒酒色,以自保爱。为立一方,以二陈汤加滑石为君,芩连为臣,健脾消痰,撤湿热从小便出;加胆星、天麻以定其风,用竹沥、姜汁三拌三晒,仍以竹沥打糊为丸,取竹沥引诸药入经络化痰。外又以天麻丸滋补其筋骨,标本两治。服二料,几半年,不惟病痊,且至十年无恙。迨行年五十,湖之贺者如旧,召妓宴乐者亦如旧,甘酒嗜音,荒淫而忘其旧之致病也。手指、口角牵引、掉硬尤甚,月余中风,左体瘫痪矣(瘫痪俗所谓半身不遂也)。归而逆予诊之,脉皆洪大不敛,汗多不收,呼吸气促。予曰:此下虚上竭之候。盖肾虚不能纳气归原,故汗出如油喘而不休,虽和缓无能为矣,阅二十日而卒。(《孙氏医案·新都治验》

【临证思路与用药特色】

  患者年已四十,体肥丰腴,善饮美食,长期征妓,恣情声色,致使酿生痰热,损耗肾精,肾阴亏虚,阴不制阳,风阳挟痰浊上扰,痹阻脉络,因而口角牵扯,手指不舒,脉滑大而浮数;面色紫为气血凝滞之象,然其色苍而神藏,正气未衰,且病属初发,故虽病犹可治也。此乃本虚标实之证,治当标本同治,方以二陈汤为君燥湿化痰,滑石清利湿热,导湿热从小便而出;芩连清热燥湿,助二陈汤清化热痰;胆南星、天麻相合清热化痰熄风;更以竹沥、姜汁引诸药以化痰,以消除口角牵扯、手指掉硬不舒。半夏、白术、天麻、黄连配伍应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有仿李杲《脾胃论》半夏白术天麻汤(黄柏、干姜、天麻、苍术、茯苓、黄耆、泽泻、人参、白术、神曲、半夏、大麦蘖、橘皮)、龚信《古今医鉴》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之意,后世程国彭创立同名半夏白术天麻汤时或也许受其影响。因患者年已至中年,纵欲过度,致真阴亏竭,故仿刘完素防治中风经验而以治诸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等证的天麻丸(天麻、牛膝、玄参、杜仲、萆薢、当归、附子、羌活、生地黄等)滋补其筋骨,坚持服用近半年之久,以巩固疗效,并嘱咐切戒酒色,以防中风复发;如此标本两治,标本兼顾,竟十年无恙。

  由于患者不记医嘱,忽略预防,年届五十时又一次放纵酒色,再次出现中风先兆,且较前次为重。患者四十岁时沉溺声色与美味佳酿,根基已虚,虽服用天麻丸二料滋补筋骨,但以后未能长期坚持服用天麻丸进行预防,加之年龄已届天命,阴气自半;而召妓宴乐则更亏其肾精,致使手指掉硬、口角牵引等轻微症候发展至瘫痪,汗出如油,呼吸气促,喘而不休,脉洪大不敛的危证,此乃肺肾皆亏,肾虚不能纳气归原,下虚上竭,阴阳离绝之候。程某中风先兆首次发作时,面色苍紫,神藏,说明肾精乃一时亏耗;脉滑大说明痰盛,正气亏虚不甚,病程较短,就诊及时,故“虽病犹可治”也。而十年以后的再次发作,则以肾精亏耗,肺肾俱虚为主,脉洪大不敛说明神已不藏,下元虚衰,无可为矣;正所谓“得神者昌,失神则亡”。

  孙氏治疗中风,高度重视预防,抓住了中医治疗中风的关键,并提出三大措施。一是长期服药预防,用天麻丸阴阳并举,滋补肝肾,行荣卫,壮筋骨,巩固根基,重在预防,兼祛风邪,防治结合。二是戒色,防止房劳过甚耗损肾精,以有利于天麻丸发挥作用;因而清代喻昌进一步明确指出房室过度是引发中风的重要诱因,故节欲房事是预防中风之本。三是戒酒,防止损伤脾胃;过饮则助湿生痰,影响脾胃健运,还可以助热;同时还应远厚味,薄膏脂。这不但充分体现了孙一奎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更符合现代治疗中风病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清代俞震评价说:医书谓凡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者,三年内须防中风,当远房帏,绝嗜欲,戒酒戒浓味,以杜其患。

  本案记录时间长达10年,随访时间之长,在古代医案中极少见到,也说明孙氏对医案的高度重视,对于中风病防治也颇为关注。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看法,请自行鉴别吸收。
(0)

相关推荐

  • 痰浊头痛治疗方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化痰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配方]半夏9克   白术15克     天麻12克    陈皮9克    茯苓15克  ...

  • 高血压(痰湿内阻型)治疗方

    [症状]头痛而重,眩晕,胸闷,恶心,食少,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化痰祛湿.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组成]天麻9克  白术12克  半夏9克  茯苓12克  陈皮6克   泽泻15 ...

  • 美尼尔氏...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张伯臾案

    5.梅尼埃病惯用方 熟附片(先煎).生白术.制半夏各9克,明天麻4.5克,钩藤12克(后下),茯苓.白芍各9克,炒川芎.陈皮各6克,生姜3克. 该症通常病史较长,发作性眩晕.晕厥,迁延难愈.患者感天倾 ...

  • 面神经炎效验良方

    面神经炎是以口角 斜.面肌麻痹.周围性面瘫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非化脓性面神经疾病. [病因病机] 西医学认为发病的原因可能为病毒感染后,面神经肿胀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轴突髓鞘变性而致麻痹.部分患者在着凉 ...

  • 难得:中风瘫痪,被一张方子逆转了!养血化痰,力挽狂澜,请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 ...

  • 半夏白术天麻汤

    由半夏,天麻,茯苓,陈皮,白术,甘草以及生姜,大枣共同组成.功效为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本方所治之风痰眩晕,以头重,呕恶,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其病 ...

  • 中医论淫习的危害 | 求索网

    现在网上绝大多数都是"手淫无害论"或"手淫适度无害论",这种错误言论害人不浅.因为手淫行为具有高度成瘾性.高度破坏性,一旦成瘾,很难克制,长期手淫会严重损害身体 ...

  • 眼睑痉挛中医,神农解痉方剂治疗案例,了解眼睑痉挛的医案

    患者,女,35岁 于2020年9月14日初诊 主诉:双侧眼睑痉挛.眼睑不能抬举3个月. 病史:3个月前因疲劳,感觉左眼不适,双侧眼睑痉挛,继而双侧眼睑无力,只能闭合不能抬举,面部皮肤拘紧麻木.曾有焦虑 ...

  • 手脚麻,勿同房!朱丹溪治“房劳中风”的医案,发人深省,请品读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 ...

  • 手脚麻,勿同房!朱丹溪治“房劳中风”的医案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藏象学>.< ...

  • 总感觉自己特别容易累?一动就喘得厉害?中医分享1则虚劳医案

    初诊 女,27岁,甘肃人 平素疲劳好几年,稍微活动(如爬楼梯)则气短.曾服中药无效. 近两天极度疲劳,甚至平躺也气喘,动则更甚.蹲下站起则头晕眼花,心跳加快.面黄肌瘦,脸上多斑.食欲差,有时候即便肚子 ...

  • 老中医治疗虚劳医案大全

    医案一 杨某,女,58岁,工人.病历号c64799,1992年7月20日初诊.主诉发现白细胞减少已4个月.患者今春体检时发现白细胞减少,最低时为2.1×10°/L,平时波动于(3.1~3.6)×10° ...

  • 「谦川中医经典经方医案分享」桂枝生姜枳实汤愈阑尾炎一例

    ​导语: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多见腹部剧烈疼痛,现代医学常采用手术或抗感染治疗.此案患者手术在即,但经过四剂经方治疗后,彩超却显示病灶已除.那么究竟是什么法度,帮助患者度过难关,免去一刀之苦呢?且看下文 ...

  • 中医经方医案1例,58岁,冠心病四年,心悸,手足心发热,咳嗽

    陆某,58岁,患冠心病四年,心悸,晚上咳嗽哮喘,有痰.白天症状减轻,腰酸怕冷,偶尔眩晕,手足心发热,口渴欲饮,舌尖略红,苔白腻,脉沉缓. 辩证:阴盛阳虚,肺气遏逆 处方:附子.茯苓.白术.白芍.干姜. ...

  • 《黄煌经方医案50例》《医学三字经 》《汉唐中医方剂讲解》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黄煌经方医案50例>一.长期低热案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二.咳嗽案 <黄煌经方医案50例> 三.咳喘案 <黄煌经方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