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来自母亲,价值感来自父亲?有男孩的家长请注意

 文丨 优宝
家有男孩的各位宝妈,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明明你是对孩子最上心、付出最多的那个人,但儿子却对爸爸更有好感。
平日里追追打打、玩玩闹闹的感觉也和母子之间的感觉大不相同。
甚至还会让你感到,好像有种专属于他们爷俩的语言一样,那时不时在父子两人之间绽放出的默契真真羡慕、嫉妒死个人。
是因为男女有别吗?还是因为同性特有的羁绊?又或是只因为父亲对孩子通常是比较纵容的态度?
这些原因也对也不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父母爱的灌注,但父爱和母爱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父爱如山?
有位网友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在他的记忆中父母在农村务农了一辈子,识字不多,对他与哥哥的管教也极严。
父亲在外人缘很好,但在家却总是凶巴巴的,小时候他们但凡和别人家孩子打了架,父亲便会不问三七二十一的先把他们哥俩打一顿。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他和几个小伙伴给生产队拉粪,孩子们都想去打篮球,所以那天干活都特别卖力气,提前一个多小时便干完了半天的活。
可就在他们去往打球的路上,父亲却拦下了他,还二话不说上来就给他两巴掌,让他立马回去继续干活,他委屈得哭了很长很长时间。
还有一次,他周末从学校回来刚一进门,父亲发现他的头发留得太长了,这很是让父亲看不惯,结果又是二话没说的一顿狠狠训斥。
随着他的年龄越大,和父亲的矛盾也就越多,那时的他心里甚至没有一点对父亲的感情,有的只是恨意。
后来他终于离开了家乡,来到大城市里闯荡,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才开始慢慢读懂了父亲这本内容极其厚重的书。
参加工作后,他第一次从单位回家探亲,母亲高兴得忙前忙后,白天都没顾上和他说话。
晚上,母亲让他躺在热炕上,自己坐在炕头,娘俩一唠就是大半宿,一双鞋底子都纳完了,话却还没说完。
而父亲也没有睡觉,就坐在一旁默默地听他和母亲说话,也很少插嘴。
等母亲的话说完了,父亲也还是静静的和他面对面对坐着,虽然这时谁没有说一句话,可两颗心却在目光默默的对视中愉快地交流。
他发现,几年不见父亲的脸上少了几许严厉,多了些平和。
回单位的那天,母亲依依不舍就好像再也看不见他了似的,眼泪怎么也擦不敢干,父亲却毫无表情,就像以前和他一起下地干活时的那样平静。
只是,父亲把他的提包挎到背上,双手抓着襻儿,默默地走在前面,坚持要把他送到大路边搭车的地方。
包里只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和零食,并不太沉,但父亲背着却似乎很是吃力,看着父亲前行的背影,那一刻让他感觉真是像极了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
那种酸楚楚的感觉是他以前从未感受过的。
父爱总是比较粗犷的,时而如山、时而也如山体滑坡~
行为学家发现,父子之间可以不分长幼的打闹、可以不断的触碰对方身体,这种人与人之间肢体的接触是更深一层次的沟通。
因此男孩才会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他也更容易在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于是便会下意识的以父亲为榜样。
哪怕父亲让他感觉非常严厉,甚至心中充满惧怕,但随着男孩长大都会慢慢理解,惧怕化为童年的误解,严厉变为男人的责任,毕竟那也是一种父爱。
现代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客体,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母亲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孩子就会体验到安全感。
这是男孩延伸出对于他人及世界的信任,感受到自尊、自信以及对现实和未来的确定感和可控感。
而价值观,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取向,与安全感相比,对于男孩价值观的形成,父亲的影响无疑更大。
在男孩成长的每一次磕磕碰碰中,母亲会更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共情他的遭遇,但父亲往往会告诉男孩——这个世界是有规则的,你要遵守才能立足。
这是感性与理性的合作,缺一不可,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母亲的爱让我们迷恋,但母亲过度的爱却会使一个男孩长不大,使他永远停留在小男孩的状态。
我们往往会在那些父亲角色缺位的家庭中看到这样的男孩,他们也通常会让人感觉有点“娘”,这便是理性缺失、感性泛滥之殇。
不止儿子会变娘
记得房祖名涉毒被判刑时,曾写过一封忏悔信。在信中,他向妈妈道歉,却向爸爸成龙抱怨,指责他不关心自己。
他是一位好演员,但在孩子眼里,却不是一个好爸爸。
成龙在外打拼期间,儿子房祖名的大小事情一应由妻子打理。
朋友曾问他:知道你儿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
他一脸茫然,朋友告诉他:他希望你去接他放学。
这么普通的小事,竟然是儿子心中最大的愿望。
遗憾的是,成龙第二天赶到小学门口却没看到儿子,打电话问司机才知道,房祖名已经上中学了!
成龙又赶到中学门口,等了很久的房祖名看都没看他一眼,直接上车了。
此时,他们父子俩已经有一年没见了。
车开到一半,房祖名忍不住抱怨:“我的同学都跑光了。”
原来,他一直等在门口就是为了让同学们看看:爸爸一定会来接我的。
缺少父亲的陪伴,长大后的房祖名少了一些男儿的阳刚正直之气,媒体露面时也多显得腼腆。
至于私生女吴卓林,则是与房祖名相反的性格特征,吸烟喝酒样样精通,到了谈恋爱的年纪更是公开出柜,十分叛逆。
64岁的成龙,谈到自己的儿女时多次落泪,但却也只是感慨:“儿女不争气!”
父爱的缺失不止让男孩不得不从母亲身上寻找人生方向,也会让女儿过度迷恋成熟的男性,甚至自己变成男性。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合格的母亲至少需要为男孩儿做5件事:
1、在男孩儿和父亲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帮助他们建立亲密关系;
2、创造一些机会,让男孩儿可以接触到一些对他成长有帮助的优秀男性,经常和他讨论优秀男性的品质和事迹;
3、鼓励男孩儿多交朋友,帮助男孩儿建立在与异性相处时的自信;
4、建立男孩儿良好的自我形象,母亲可以经常鼓励男孩儿,例如,我的儿子可真棒真优秀,如果哪个女孩儿嫁给你,真是他的福气;
5、培养一项运动爱好,帮助男孩儿释放多余的精力。
也许有人觉得,男孩只要一进入青春期,说什么都没用,父爱?那只会让孩子更癫狂。
甚至有些时候,男孩会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而向母亲的权利发出挑战,于是大家都说青春期的男孩变坏了。
其实不然,青春期的男孩之所以会有变坏的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到成人的世界。
这个时候母亲的管教对他们来说已经用处不大了,父亲最需要做的是与母亲站在一起,两个人用同样的态度教育儿子。
让儿子看到一个成年男性在日常生活的沟通当中是如何去尊重一个女性(母亲)的,这不仅需要父母统一战线,也需要一个真诚的态度。
父亲是男孩成长的榜样,也是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约束着男孩的行为,或许这就是对父爱最好的解释。
而比父爱更重要的,永远是父母愿意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孩子。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