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vs耶稣受难日,中法文化碰撞

——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

农历二月廿三

即将到来的法定节假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目测也将伴随小雨而来。小编身边已经陆陆续续有人踏上扫墓祭祖之路了,也有其他小伙伴开始踏上假期的旅途了。与清明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法国的耶稣受难日,那么,两国在“清明”文化上有哪些差异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la fête de Qingming),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渊源

清明,是汉字文化圈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画蛋、荡秋千等活动。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包括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等习俗。到唐代,人们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宋代清明与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的节俗“上巳春嬉”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清明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溪区等少数民族,在越南、韩国、日本琉球等地,清明节也是重要的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Vendredi Saint 由来

Vendredi Saint,又称圣周五,耶稣受难日是基督徒在复活节星期天之前的星期五举行的宗教纪念活动。 它标志着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和s亡的日子。

该活动从星期四(纪念基督与使徒们的最后一餐)到复活节的Vespers结束。在东正教传统中,它被称为“大星期五”或“圣洁和大星期五”。在欧洲(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瑞士等),美国黎巴嫩(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智利,美国50个州中的12个等),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和亚洲(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澳门等),这也是法国摩泽尔省,下莱茵省和上莱茵省的公共假日(le jour férié)。

复活节的前两天是耶稣受难日,耶稣受难日是对耶稣基督受难和耶稣受难的纪念,基督的死和他复活的信仰是基督教的基础。因此,所有基督教会都庆祝这一天。

在许多人口为基督教徒的国家/地区,这一天是公共假日,例如在德国,安哥拉,加拿大,西班牙,芬兰,意大利,新西兰,荷兰,葡萄牙,英国,瑞典甚至瑞士。

———法国传统节日———

两国人民的过节方式虽有不同,信仰也有所不同,但不变的都是对先人的缅怀,对生者的勉励。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