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白便分阶段预防治疗,控水质,控饲料投喂量,勿滥用药

随着天气转暖,局部地区的高温说来就来,特别是南方省份。高温虽然难熬,但对于水生动物来说却是难得的快速生长季。南美白对虾素来喜高温,长期高温,总能带来较高的养虾成功率,但高温也会给日常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像残饵粪便就会随着饲料投喂量增加而增加,加上对虾生长快速,给水体藻相、菌相平衡造成很大负担,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白便就是高温季节多发疾病之一。

南美白对虾白便

何为白便?

白色、细长、粪便状粘性物质,截止目前为止,关于白便的形成还有很多说法:有说是细菌性肠炎,有说是寄生虫病,也有说是饲料变质、藻毒素引起的,等等。其实白便就是肝脏腺管上皮、肠道柱状上皮细胞病变后脱落和增生的纤维细胞脱落所形成的白色油状粘性物质,即肝脏和肠道病变结果。

国内关于南美白对虾白便报道最早出现于2009年华南地区对虾土塘养殖过程中。在当时和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少量“白便”,发病率低、危害小。一般通过常规水质调节、内服清热解毒和保肝类中药或直接使用抗生素即能治愈,未能引起养虾朋友们的关注。白便于2010年开始正式进入养虾朋友们的视野,让养虾户们熟知的是在2011年,但当时的发病率依旧很低,常规保肝类药物治疗均能治愈,全行业也未能给予足够重视。2012年后便开始从华南到华北蔓延至全国,乃至于泛滥成灾了,对整个南美白对虾养殖业造成了极大损失。

南美白对虾白便

一、早期

1、症状

早期症状不明显,表现为:

肉眼观察对虾基本正常,少数虾肠道偏细、偏黑或偏绿,空肠不明显;

吃料减少;

水面基本无白便漂浮,塘底可观察到虾粪便细长且灰白色,此时粪便还未上浮于水面;

再严重些能看到几小段白便漂浮在下风区水面,数量偏少(图2)。此时虾吃料有所减小,无空肠,不抛网很难发现问题。多发生于放苗后第18-25天。

2、预防

白便发病早期,抗菌类药物几乎100%有效!日常巡塘应加强抛网检查。

3、治疗

吃料比较正常时,投喂连翘解毒散,拌饵量按体重比0.5g/Kg,连用 7~14天。

南美白对虾白便

二、中期

1、症状

对虾肝脏受损进一步扩大,消化吸收功能失调,肠道粘膜开始受损,粘性聚合物增多,蛋白质代谢失调,蛋白质消耗量和蛋白质合成量持平,生长趋于停滞。对虾食欲差,吃料慢,出现空肠虾,肝萎缩量可达5%,白便成分占正常虾便比例扩大,对虾会悬浮于水中,此阶段又称作白便悬浮期。多发于放苗后第25-32天。

2、预防

日常巡塘应关注吃料和肝肠情况,加强抛网检查。

3、治疗

日常巡塘一旦发现对虾吃料减慢、水面下风口漂浮“白便”,应及时外泼三黄散、大蒜粉等中药类抗菌药,同时可以内服西药抗菌药予以治疗。白便减少后可依具体情况延长内服时间,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白便症状得到初步控制后,要尽快内服乳酸菌恢复肠道功能,另外要及时施以碘制剂进行水体杀菌。

南美白对虾白便

三、后期

1、症状

又称白便漂浮期,水面可见漂浮的白便,摄食量降低,加不起料,抛网可见明显肝病,萎缩可达8-10%,空肠空胃可达10%以上,一半虾壳肉分离明显。病虾粪便中白便成分占多数,呈现白色,浮于水面。多发于放苗后第35-45天。

2、治疗

内服抗菌保肝药调理治疗,待白便减少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再延长内服时间,防止病情反复。庆大霉素等常规渔药可用作防控弧菌引发的白便。

南美白对虾白便

四、晚期

1、症状

又称满塘白便期,白便又粗又白,又多又长。吃料明显减少、减慢,肝病变的对虾可达15%,空肠虾可达20%。

2、治疗

早上泼洒光合细菌5~7.5Kg/亩,每3~5天/次;晚上用过氧化钙2~2.5Kg/亩,每2~3天/次。同时,饲料中按体重比例添加三黄散10~16g+小苏打20g/Kg,每天两餐,连用3~5天对白便控制效果不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