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做跃龙门的鲤鱼

做跃龙门的鲤鱼

张禾年||陕西

前几日,在读季羡林先生作品《读书与做人》时,为其中一段关于学习外语方法的论述所吸引,读罢深表赞同。于胸中有些感慨,特此记录下来,与诸位分享。

为什么要将文章的题目写作“做跃龙门的鲤鱼”呢?在这里先抖个包袱,待诸君读完我的文章后,应当能够晓畅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首先援引刚才介绍的季老先生作品,供诸君观赏:

我常有一个比喻:我们这些学习外语的人,好像是一群鲤鱼,在外语的龙门下洑游。有天资肯努力的鲤鱼,经过艰苦的努力,认真钻研,锲而不舍,一不耍花招,二不找捷径,有朝一日风雷动,一跳跳过了龙门,从此变成了一条外语的龙,他就成了外语的主人,外语就为他所用。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则在龙门下游来游去,不肯努力,不肯钻研,就是游上一百年,他仍然是一条鲤鱼。

读罢文章,在欣喜掌握一种学习外语方法的同时,更是引发了自己的感慨喟叹:行文做人莫不如是!

季老先生劝勉学外语的人,要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痴迷劲儿,在达到一定境界之时要勇于跳出圈囿,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去追寻那种“观念一变天地宽”的豁达。说到写文章何尝不是这样?

正如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志青年整天喊着“革命”,渴求着“创新”,但究竟革谁的命、创哪里的新,时至今日依旧困惑着我,萦绕在心怀。因而在联系到行文做人之时,有了一些顿悟,权且在这里抛出愚见与诸君分享,不满不如意处尽可拍砖。

革命,首要的就是要“革自己的命”;创新,自然是要“创从事行业之新”。写文章也该当是这样!让·保尔·萨特曾说“他人即地狱”。要想来一场头脑风暴,自己稳坐泰山是行不通的。文章想要读者买账,首先自己就得“鸡蛋里挑骨头”,敢于在文章中找刺,才能让读者顺利下咽。至于那些佶屈聱牙如有字天书,洋洋洒洒如主妇流水账,“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自言自语,还要在网络媒体中狂圈“点赞之交”的,真真是霸道之极!向唐朝白乐天成诗之后,还不忘吟诵于老妪,虚心接收批评指正。试回想我们行文时,是否还有“霸的蛮”,是不是还在强行向读者兜售观念,说起来真是可恶至极、愤慨之至!更有甚者,还巧言令色谈什么“风骨”,讲什么“风格”,实在是羞煞旁人!遑论他人,那些读不懂的文章还是自己包圆打包回家吧!放在一室之内供着,放在电脑上存着,偶尔拿出来荼毒荼毒自己就足够了,千万不要觉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还考虑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了!

至于谈及“创新”,个人觉得实在是极端重要!倘若诸君能明白“苟日新,日日新”的道理,就该知道每日创新于个人究竟有怎样的意义!“以今日之我宣判昨日之我”,这既是做人应有的态度,也该是读书为文该有的胆色。环顾写文章与做人之时,何尝不是这样:奋力跃上一崭新平台,殊然不易,自然万分珍视,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至于在后期巩固扩大已有平台,自然也是不惜力的,在血与汗中成就坚实堡垒,歆享这成就所带来的无限风光。但情随事迁,在岁月的打磨下,再光鲜亮丽的堡垒都敌不过狂风漫卷、尘沙漫漫,必定早已残缺破败、不复当年。

但至于是选择固守所成、日复一日机械重复,还是在痛苦转型中换羽重生,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其中既有个人的天分差异,也因个人的态度而异,不能一味强求。但因为这选择,最终也将区分开来鲤鱼与金龙,让那些骨子里是金龙的鲤鱼在历尽煎熬与锤炼之后,终究跨越人生的阻隔,实现蜕变的梦想。

但依旧心戚戚焉,犹自深感不足。怎可重复过一生!每当心念此句时,便不禁背后阵阵发凉。想来这既是对世人的劝勉警醒,更是深夜之时对自我的无情鞭笞。究竟是不见未来的生活可怕,还是一眼望得到底的生活更可怕,我亲爱的朋友,你将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张禾年,陕西西安人。作为90后,不喜追剧游玩,平时喜欢博览群书,尤喜阅读古文名著。愿意用笔触记录下自己对时代、军旅、人生的思考,常撰写散文及评论文章,作品散见于全军政工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