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黄老庄是通过丹道成就的吗?

……
……
这个渐法,发展到东汉魏伯阳祖师时候开始定型的。魏伯阳祖师做周易参同契,把大易、炉火、老庄养性之学融为一炉,形成道学修炼史上最具特色也是传播最广的
金丹大道。
丹道分为内丹和外丹。以内丹为主。丹道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性命双修,极其适合普通人修证。因为有路子可循嘛。就像昆仑之巅,据说没有人登顶过,但是如果有一条开凿好的阶梯,有一条通天大道,那就不同了,只要有一定的设备,体力也具备,那么普通人也可以登顶。这条开凿好的步步上升并且根据不同人还有不同入口的道路,就是丹道。丹道是道学思想及技术的精华凝结,孕育了无数的真人圣人,是长生久视的正道,也是普通人变化气质、延年益寿、成为社会佼佼者——就是贤人——的途径。我们熟知的葛洪、陈抟、吕洞宾、张三丰、王重阳等等真人,无一例外是从丹道而成就。
丹道的最终境界,与羲黄老庄是一致的。现在学术界对丹道的理解有一种不好的神秘化倾向,认为丹道是唯一证道途径,老庄也需要归于丹道;也有另一种倾向,是认为老庄太空泛,不是丹道,故老庄只是学问,没有功夫,不可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其实,这些都是偏激的、错误的见解。
首先,我们看,庄子的心斋、齐物,列子通过炼心而乘虚御风,这些境界,后来两千多年的丹道家,几乎没有可以比肩的。就不要说老子了,本身“长生久视”就是老子提出了命题,这里面包括了“形神俱妙”的含义——可惜后世道教降格为“长生不死”,这个格局与高度就不在一个层面的了。
老子身国一体,以治国比喻修炼,度己的同时度天下,这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他的功夫层次,一下手,至少就是丹道里面炼神还虚的境界了。
而列子的乘虚御风,在功夫层次上要和丹道做类比的话,那是标准的肉身羽化的阳神成就。
而庄子的梦蝶,也是阳神化蝶而出的内景,他的齐物,是典型的打破玄关之后的境界。
黄帝问道广成子,短短的一段话,守一,三毋,处和,把后世所有道家修炼的要素,都包括并且浓缩升华了, “守一”“处和”就是绝顶的修法纲领了。
很明显,老庄列尹文诸子的学问,是建立在实证基础的,他们的修证成就和学问,是同样的绝顶。要真正深入理解先秦诸子和黄帝的学术作品,回避他们实修实证的背景,那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研究路子。
其次,我们看看,
羲黄老庄是通过丹道成就的吗?
丹道包括外丹与内丹,从历史文献来看,没有证据表明老庄有炼外丹的活动,黄帝有首山采铜的活动,但是那个跟以追求长生为目的的炼外丹是两码事。
而内丹的标准程序和核心理论,那要等等陈抟、吕洞宾之后,才开始定型。
内丹是典型的渐进式修法,与老庄一步到位的顿法是不同的;老庄通篇不言丹、不言性命双修,虽然最后殊途同归,但是走的路子明显不同。
或曰:秦汉以后的祖师也有论述最上一层顿法啊。那是的确有,在李道纯祖师,王重阳真人,这里,都有描述,但都是一笔带过,几乎没有展开讲。
而清末黄元吉祖师这里,有一些最上一层修法的论述,如《乐育堂语录》里面,上神乘光章,还有《道德经讲义》第八十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最上层的修法,与讲究鼎炉药物火候的内丹九层次第,有很大不同,那是完全的扫除了鼎炉喻象、药物比拟和火候束缚。
采用的名词术语理法与丹道也有极大不同,完全没有后天之有为之相,相反,更多是向羲黄老庄复归,一步到位,浑然天成,无鼎炉药物火候铢两爻象之繁琐复杂。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
让它回复它的本来面目吧,
归于羲黄老庄之体系吧。
……
———节选摘自太易先生
《道学与净土》
请扫下图二维码进入全文阅读
【太易先生】号太始子。
道学实证学者;
道家文始派全法全诀传人;
大道家园教育培训学校创办人。
先生之主干传承乃是文始派,
根本尊师乃是终南山宁象理先生,
法脉传承是陈抟老祖----张无梦----贾德升----宁道守——宁包玉——宁括虚——宁万都——宁象理。
老子当年西出函谷,口传尹喜至道修炼之心髓,又手书《道德经》为证,留下道学文化之种子,尹喜位证文始真人,留下道学里面最高深又最隐秘的文始派,又因尹喜之后历代传承人都好隐,故又称隐仙派。
太易先生的道学以至道修炼为核心,首次将至道修炼梳理为顿法(老庄无为法)、渐法(金丹大道)及顿渐结合法(大成净土)这三大主干,三大主干皆以“道德并进,性命双修”为核心。
……
更多太易先生介绍请点击图片
分享转发大道正法令当闻者得闻功德无量

文
始
法
脉
1、传统文化夏(冬)令营(丹道)
2、传统文化“生命与生死”研讨会(净土法)
3、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研讨会(无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