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 孝忠一体与家国同构——从丁忧看传统中国的政治形态
相关推荐
-
《清平乐》中范仲淹丁忧引起争论,为什么对刘太后杀伤力这么大?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清平乐>的开场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情节,那就是在宋仁宗赵祯知道自己的母亲不是刘太后以后,开始与刘太后对抗,尤其是在朝堂上用范仲淹申请丁忧来讽刺刘太后, ...
-
清朝为何贪官那么多?官职明码标价,有钱就能做官
卖官鬻爵一词听上去不是那么的美好,被看作政治黑暗的表现,更被视为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但其实在每个朝代都存在着卖官鬻爵的现象.比如实现大一统的秦始皇,也曾下令"始令民纳粟,赐以爵", ...
-
俞可平:“小家”何以服从“大家”——从丁忧看家国同构
10月29日中午,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政治学讲堂" 第四期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周年院庆系列讲座在廖凯原楼207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 ...
-
李说我听:中国古代最长的有薪假,或许你并不想享用
我们为你准备了语音版本 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治国,儒家思想倡导的行为写入法典,使之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就是最自然的国家意志. "百善孝为先"作为儒家尊崇的最重要的思想,它作为社会 ...
-
明清两朝为什么封闭保守?
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加起来将近有六百年,也称为第三中华帝国.相比之前的秦汉第一中华帝国和隋唐第二中华帝国,明清两朝确实比较封闭和保守.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封闭和保守,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
-
清代官员的“丁忧”(二)
按清制,父母.养父母.继父母等亡故均"丁忧"(又称"丁艰").丁忧本由儿子承担,如果儿子已故,则由孙子承担,儿孙皆故,则由重孙承担,这就是所谓的"承重 ...
-
孝忠一体与家国同构——从丁忧看传统中国的政治形态
作者简介 俞可平,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丁忧制度即是规范官员服丧守孝的强制性规定,是最具有特色.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最深的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之一.丁忧制度的伦理基础是孝和忠,它实质上 ...
-
家国情怀 匠心筑梦 |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特辑
<礼记·大学>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讲"天下兴亡,匹夫有 ...
-
河北黄骅举行“家国情怀·黄骅风采”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歌朗诵会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河北黄骅举行"家国情怀·黄骅风采"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歌朗诵会 采风网沧州站赵志忠报道:2019年4月23日, ...
-
家与国:从《周南·关雎》看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家国同构
诗经国风中的开篇诗:<周南-关雎>不是简简单单的求爱诗,而是有着明确地政治和伦理意味的诗歌.这是关于周代贵族婚姻和家庭的诗歌.祖先们将这首诗歌排在国风中的第一篇,是有明确的用意的,为后来的 ...
-
《歌曲〈国家〉中的“家国同构”思想》
歌曲<国家>的歌词涉及"家国同构":"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谈到对"家富"和 ...
-
300句治国平天下的千古佳句!国多勇士根基固,家有英雄世代荣
治国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安不忘危臣所愿,常思危困必无危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变古乱常,不死则亡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不为近重施,不为远遗 ...
-
契丹小字“家国永安”铜鎏金小平钱
契丹小字"家国永安"铜鎏金小平钱.钱文契丹小字以楷书书写,汉译穿上为"家"字,穿下为"国"字,穿右为"永"字,穿左为&q ...
-
中华诗词大典入刊●诗人.孔德平《家国情怀组诗词九首》(添加中)......。
东方典藏●金榜名篇 <中华诗词大典> 各位天下知音朋友: 为了传承中华五干年的文明,弘扬中华诗词文化,汇聚老,中,青三代人优秀诗文,选精典之作入选书刊.人的一生,需要创造一次传奇,让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