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药于肚脐

1970年,村里的老中医教给我一个3代家传的祛湿诀窍,说:敢用喝汤药就祛湿的人,都是一些'猛人’,完全不知道这样湿气会越来越重。当时我只是觉得他信口开河,没想到,是我有眼无珠!
 
上世纪70年代,我被下放到了一个偏远的农村,我是学医的,便有很多人围着我,让我给他们看病。
 
队里把我分配到和一个老中医待在一起,为病人看病。给病人看病也并不是就在房子里一呆,哪里都不去,还经常要去山里采药,一去就是好几天。
 
有一次,有个妇女,过来问诊,观她面色:脸色苍白,脸上还有痘痘,皮肤油的都能反光,头发也出油。
 
她说:平时每天都不想吃东西,一到晚上,就睡不好,经常都是半梦半醒,也没有一点力气,小腹还冷痛,有时候大便都是稀的。
 
老中医看她头发、面色出油、长痘。脉象薄弱,舌苔厚腻。一下子就判定她这是寒湿导致的。
 
我说:寒湿体质导致脾胃虚寒、湿气重,应该开点温阳的汤药。
 
老中医说:敢用喝汤药就祛湿的人,都是一些'猛人’,完全不知道这样湿气会越来越重。于是,老中医便拿起自己的方子给这个妇女。
 
我开始只是觉得老中医想多挣点工分而已,可他后来的解释,让我五体投地。
 
老中医说:你知道为什么不能喝汤药吗?
 
我说:不知道。
 
他说:湿气重就是因为脾气运化不佳导致的,既然是这样,喝下去的药就需要经过层层关卡,才能到达脾胃,这样子药效还能有多少?
 
【夏末秋初,是一年中需要“清废水、养脾土”的时期。】
 
祛湿先健脾,老中医为什么不建议喝药,喝药的同时也加重了脾胃的运化负担,更重要的是药三分毒,药物进入人体还要启用肝肾的解毒能力,你说这孰轻孰重?”
 
我问道:“那应该怎么办呢?不能吃药,也不能就这么等着她自己好吧。”
  
老中医说:“这倒不至于,内服汤药不行,咱们就用外治法,
你回去把白芷,陈皮,桂枝,茯苓团,艾绒,桂圆,花椒每晚睡前敷药于肚脐,早晨醒后取下,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

她说:“就这么简单?”

老中医说:“快刀斩乱麻,大道至简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这就是用了肚脐有回阳救逆的功能。
张景岳曾在《类经图翼》中说: '神

穴若灸至三五百壮
量词,施灸时,一艾绒灸'完为一壮。
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
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神阙穴敷药的重要性。
这里面的艾绒可以打通全身经脉,散一身之寒,祛一身之湿气;
桂圆可以滋养心脾之血,通交心肾;
花椒又是是祛湿散寒的高手,尤其善于启动脾胃功能,祛脾肾的寒湿,可以将寒湿逼出体外;
剩余的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陈皮——行气除湿消胀;
桂枝——通阳化气、温经散寒、解肌;茯苓团——利水、渗湿、健脾。

还可以贴于涌泉穴,睡前贴,睡醒撕
夏天是湿气最重的时候,本来是要借着夏天将湿气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体外的,
但是现代人都经常吃冷饮,吹空调导致毛孔闭塞湿邪滞留与体内从而形成了湿气。

这样一来既方便又不伤脾胃,还能温宫暖经祛寒湿

(0)

相关推荐

  • 正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一位乡下的...

    正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一位乡下的老中医说:"祛湿让你去拔罐,运动排汗的人顶多是无知,但让你喝汤药祛湿的是庸医." 小薛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熬夜加班,但是 ...

  • 智商低的人反应快,智商高的人反应慢

    中医直言:脾胃虚寒.湿气重,喝汤药不管用,不如试试这个方法   十几年前,我和同事被分配到云南的一个小山村.不知道是因为气候的原因,还是在城市里待习惯了,到了村子以后各种不适应.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浑身 ...

  • 在一场中医交流会中,一个老西医说:脾胃虚...

    在一场中医交流会中,一个老西医说:脾胃虚寒之人喝药是糟践药材,场下医生一阵谩骂,听过他的解释后,中医生们肃然起敬 在一场中医交流会上,老中医告诉我们,脾胃虚寒的人喝药就是浪费好东西. 我当时听见他说的 ...

  • 中医提醒:脾胃虚寒有湿气,一个方法比喝汤药管用

    记得当年在县城医院里实习的时候,我们科室有一个医术高超的老中医.他看病跟别人不一样,很少给患者开汤药服用,一般都是用自己制作的药丸或者粉末来给人治病. 我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再加上年纪小,所以总觉得老中 ...

  • 艾绒脐贴除湿

    2000年,去广西游玩时,无意之中碰见了国医大师邓铁涛,他说:凡是说出汗.喝药能够祛除湿气的,都是无稽之谈,只有没有脑子的人才会相信.听后他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 我在去广西游玩时,无意中碰见了邓铁涛 ...

  • 脾胃虚弱之祖方——加味参苓白术散!善治脾虚腹泻,一剂7250克

    脾虚腹泻,是因脾阳虚而引起的腹泻.中阳素虚,或寒湿直中,脾阳运化失常,清阳之气不升,浊阴之气不降,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腹泻.其特点为肠鸣.腹满.腹泻.食不化.腹泻与痢疾不同,泻由水谷不分,病在中焦,痢乃 ...

  • 乡下老中医提醒:百病皆因痰起,祛湿最好的方法不是喝汤药

    记得很多年前,我回农村探望亲戚,路上遇到了一个赤脚医生,他告诉我说,百病皆因痰起,要想去痰除湿,最好的方法不是喝汤药.我当时还觉得他在胡说八道,但后来却被他的方法彻底折服了. 那时我身体上的湿气就比较 ...

  • 1992年,乡村老中医接诊一位大便黏浊,...

    1992年,乡村老中医接诊一位大便黏浊,下肢浮肿的患者时说:"去除湿气这么重的患者让你去运动发汗的大夫顶多是医术不精,但是敢开薏米仁这类汤药的必是庸医无疑."当时我不敢苟同,但是之 ...

  • 湿气重、脾胃虚、肚子胀、拉肚子,都有这些共同点

    湿气重、脾胃虚、肚子胀、拉肚子,都有这些共同点

  • 3年前清华的一位中医教授对一个大便秘结,...

    3年前清华的一位中医教授对一个大便秘结,反复口腔溃疡患者说:"你这是体内寒邪太重了,绝不能用内服汤药的方法,更不能用清热解毒之剂." 当时患者的主要情况就是便秘,用了不少的办法情况 ...

  • 一位寒湿比较重的患者找已经退休的中医教授...

    一位寒湿比较重的患者找已经退休的中医教授查看,中医教授看他之前喝的汤药很多,但是大都没有效果,教授坦言道:"祛湿予以汤药者,庸医,庸医是也!" 自古就有"千寒易去,一湿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