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的中暑和三伏天的伤寒(下)
相关推荐
-
寒伤形
寒伤形: 寒邪能够 伤人形体 (金昔) 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收缩 外感寒邪,阳气不得宣泄 则会出现: 头痛.恶寒.无汗. 肢体疼痛.脉浮紧等 形体受寒邪 所伤的症状 寒伤形,热伤气 正确理解<内 ...
-
夏天喝绿豆汤,多加4样,牢记2个“趁”,清凉舒爽,赶走暑热湿气
大家好,感谢阅读我们分享的文章,这次我要和大家说的是:『伏天喝绿豆汤,多加4样,赶走暑热湿气,牢记2个"趁",清凉舒爽!』 炎热的三伏天,喝一碗绿豆汤,顿觉神清气爽,一身燥热迅速消 ...
-
三九天的中暑和三伏天的伤寒(上)
现在处于三伏天的中伏,也是大暑节气,可谓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无论何时何地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天也太热了,什么也干不下去,就想在屋里呆着吹空调,伴随着天气持续的高温,这时一种时令疾病总是频繁出现,那就 ...
-
全靠这些汤汤水水,才熬得过三伏天“上蒸下煮”模式
三伏天又到了, 于是,老妈子各种功效神奇的汤汤水水又重出江湖. 光是盛汤的大碗和装汤渣的碟子就霸占了餐桌的"半壁江山",不要小瞧这些汤汤水水,它们是小鲜君和千千万万"老广 ...
-
18年7月:三伏天的烈日下,有这样一群——坚守的“蜘蛛侠”
■ 陈哲 7月19日下午3点,入伏第三天,在京九线麻城至罗铺区间,两台橙黄色的接触网作业车停在铁轨上,在万里无云的艳阳下,远远望去格外醒目,那是武汉供电段麻城供电车间的接触网工们正在对供电设备进行维修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旋覆代赭石汤方 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 ...
-
吴佩衡讲伤寒 | 不可发汗、不可攻下、不可涌吐,少阳病到底应该怎么治
少阳为天地生阳之气,从阴出阳,发育万物,故曰少阳.在自然界以一岁而论,属于春之正.二.三月,以一日而论,则为寅卯辰三时.盖天阳之气,在冬令亥.子.丑三月,潜藏于地下寒水之中,至春令寅.卯.辰三月渐升于 ...
-
《伤寒六经求真》:第三编 阳明病篇 第五章 阳明病下夺病势
今天 第五章 阳明病下夺病势 阳明病下夺病势是伤寒阳性病过程的最高阶段.或愈或死于此大致结束.仲景于此理法很为完备,辨证很为缜密,治疗十分精细,本章收入32条,证状表现各有等差.若以变化的观点看,3 ...
-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及其运用:剂量比值为8:3:3:2:4:2:2。“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
原载于<北京中医>第4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 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 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 ...
-
伤寒、温病结胸 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
[组成]莱菔子二两(生者一两,熟者二两) [用法]共捣碎,煎汤一大茶杯,顿服之. [主治]伤寒.温病结胸.其证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 ...
-
三伏天,10个禁忌千万别犯!小心落下病根!快告诉家人
▲三伏天,可谓是一年的重要养生时刻,也是危机四伏的时刻. 1 10个**千万别犯,小心落下病根! 1 .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