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华师京山分院(2)——唤起了我的回忆

鲁金华(左)和鲁恩宏(右)在京山分院旧址

  

京山分院食堂自拍(前排左起:李光满、山人、刘平治。后排左起:唐承通、鲁金华、鲁恩宏)

  
京山分院学教学楼,几年前还是京山县技校的教学楼
教学楼是当年最气派的建筑。除英语外,我们当年究竟是在二楼还是三楼的大教室上课,在来的路上,我无法确定。当我来到分院后,站在这幢教学楼前,看着这幢在我人生中有地标式意义的建筑,我确定了,是在二楼的大教室。并且想起了马老师在讲国统区文学的时候,专门抽出时间给我们朗诵高兰的朗诵诗《哭亡女苏菲》:
“你哪里去了呢,我的苏菲,去年的今日,你还在台上唱打走日本出口气!今年的今日啊,你的坟头已是绿草凄迷……”才朗诵了开头的几句,马老师的眼泪就噼噼啪啪地掉了下来,不少女同学也禁不住抽泣起来。“姗姗而来的是别人的春天,鸟啼花发是别人的今年!对东风我洒尽了哭女的泪,向着云天,我烧化了哭你的诗篇!小鱼!我的孩子,你静静地安息吧!夜更深,露更寒,旷野将卷起狂飙!雷雨闪电将摇撼着千万重山!我要走向风暴,我已无所系恋,孩子!如果你听见有声音叩着你的墓穴!那就是我最后的泪滴入了黄泉!”马老师朗诵到最后,已是泣不成声,而整个教室更是一片哽咽……
  
在京山分院,我们的精神是富足的,但物质是贫乏的。施秀娟同学组诗《留一坛心事到日暮苍山》中的《朝花夕拾》是这样写的:
从京山到桂子山,坐同一个教室/吃一个锅煮的萝卜白菜,一样寡水缺油/那是一代人饥渴的求学路/幸而遇到一群博雅敬业的老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充实七八级同学饿得发慌的心灵/瘦弱的我们,从此精神富足
  
诗真的写得很好,但我似乎对其中“吃一个锅煮的萝卜白菜,一样寡水缺油”感受尤其深刻。是的,饿,是我在京山分院学习时生活上最大的感受。当时国家给我们的伙食费标准是14.5元,本来不低,但由于当时国家还实行凭证供应粮油、肉食制度,且分院的食堂完全是官商的做派,每顿饭只提供两个菜,肉是点缀,最多只有薄薄的一两片,没有选择。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上一顿肥猪肉!
  
本来,我此行是必须看看当年蜿蜒而去的梭罗河的。当年,我曾经多次到河里游泳,暑假前还到附近的村子,以5分钱一个的价格购买鸡蛋带回广州给亲戚。但当我们走到水塔前,我们不得不终止了脚步,因为当年通向梭罗河的小路看不到了,只有一片藤蔓、杂草。我想,39年前水量充沛的梭罗河,现在也许已经断流、干涸了。但后来听潘会棕同学说,梭罗河京山分院段已成为了水库。
  
京山分院今日的破落,确实让我无法高兴,但唤醒了我的回忆。而且重访京山分院,圆了我多年的梦,遂了我多年的愿,是非常值得的。
  
离开京山分院,我们在孙桥一家饭店吃午饭。期间,我把我写好的《重访京山分院》五言律诗二首发到了桂子山7804班群:

1979年春季入住的京山分院学生宿舍,几年前还是京山县技校的学生宿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