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法象:古人是怎样通过“取象比类”认识中药的?
相关推荐
-
中药药象刍议【一点资讯】
关于中药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古代先民在找寻与尝试食物过程中,无意发现其有某种作用,进而再通过留心观察.反复体验而确认的.可以想象,这一过程极为艰辛.漫长且充满危险.而实际情况可能是,在积累了一定的药物学 ...
-
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目的:通过对谢晶日教授门诊慢性胰腺炎患者病例的收集.研究,总结谢晶日教授对慢性胰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谢晶日教授诊治慢性胰腺炎的临证思想.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06年01月到2016年01月 ...
-
常用中药主要功能与分类
从中药相关材料看,中草药从功能作用等方面来看,常用中药主要有22大类,46个分类.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 ...
-
中药的特殊功效、剂量经典总结!(建议收藏)
1.具有安胎功效的药物:紫苏.黄芩.桑寄生.砂仁.苎麻根.艾叶.竹茹.白术.菟丝子.杜仲.续断 2.具有通乳功效的药物:葱白.漏芦.通草.木通.冬葵子.王不留行.穿山甲. 3.具有截疟功效的药:柴胡 ...
-
用药法象丨古人怎样通过“取象”认识中药?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是独特而又神奇的应用方法. 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住中 ...
-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十七)〔药类法象〕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 (十七)[药类法象] 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风气温味辛,疗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 药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l ...
-
古人诊脉大多取浮、中、沉三部
古人诊脉大多取浮.中.沉三部.笔者体会,以分为浮.中.按.沉四部更为准确和切合临床实际.一般浮取主表或卫分,中取主半表半里或气分,按部主偏于里或营分,沉部完全主里或血分.浮.中.按.沉四部分法,可以分 ...
-
中国姓名学大师谈,古人是怎样取名取字的
中国姓名学大师谈,中国最权威的起名专家,谢咏老师谈,古人是怎样取名取字的 中国姓名学大师, 中国最权威的起名专家,谢咏老师谈起名,古人是如何起名字的,古人对起名字有哪些要求?下面和谢咏老师一起去了解一 ...
-
用药法象
不想错过善医行的推送?戳上方蓝字"善医行"关注我们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 自古中医药是一体,一个好的中医 ...
-
《中医实战笔记》第二章:用药法象与脏腑用药简要
一.用药法象 用药法象,先辨阴阳: 五味四气,奥义中藏.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寒热温凉,四气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 ...
-
取象比类、观象用药,为用药打开新思路(阶段总结,欢迎补充)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是独特而又神奇的应用方法. 清初医家张志聪提出 " ...
-
古人智慧,六取六恕,助你赢得通达人生!
人生在世必定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而且还要尽最大努力与其相处融洽,从而不至于让自己孤立无助形单影只,<汉书>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便阐明与人相处之道,做人不可 ...
-
一本手抄本医书,用药法象很独特
一.十二经引经药(略)和一般医书上的一样 二.四时用药 春季--薄荷.荆芥 夏季--香薷.生姜 长夏--人参.白术 秋季--白芍.乌梅 冬季--黄芩.知母 三.六淫各证用药 (一)风 1风证--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