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法象

(0)

相关推荐

  • 肝脾通调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对白光教授所用的中药进行用药频率.相关性分析等多方面的统计分析,探索总结其治疗IBS-D的核心药物.药性.归经.药类.药对等,为以后IBS-D的治疗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为专家经验总结提供新的 ...

  • “治有缓急,方有大小”,临证大方小方有何不同?

    中医临证配伍既能形成药味颇多的大复方,又可形成只有寥寥几味药的精巧小方.大方与小方有什么不同?分别适用于何种病症?历代医家对此一直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兹就临证中的大小方情况一谈拙见. 对大小方的界定 ...

  • 陈意教授治疗脾胃湿热证用药经验的聚类分析

    目的 通过对陈意教授治疗112例脾胃湿热证中药处方的聚类分析,揭示其组方规律,总结治疗脾胃湿热证的用药经验和临证思路. 方法 1.一般资料:筛选和收集2008年11月-2013年10月浙江省中医院陈意 ...

  • 于睿教授治疗失眠遣方用药规律探析Law of prescription方剂

    目的:通过收集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处方,挖掘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临证思路.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331诊次处方,统计处方中的药 ...

  • 《中医实战笔记》第二章:用药法象与脏腑用药简要

    一.用药法象 用药法象,先辨阴阳: 五味四气,奥义中藏.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寒热温凉,四气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 ...

  • 用药法象:古人是怎样通过“取象比类”认识中药的?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是独特而又神奇的应用方法. 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住中 ...

  • 一本手抄本医书,用药法象很独特

    一.十二经引经药(略)和一般医书上的一样 二.四时用药 春季--薄荷.荆芥 夏季--香薷.生姜 长夏--人参.白术 秋季--白芍.乌梅 冬季--黄芩.知母 三.六淫各证用药 (一)风 1风证--防风 ...

  • 《本草精荟》:用药法象与五脏用药规律

    一.用药法象 用药法象,先辨阴阳: 五味四气,奥义中藏. 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上奉之.寒热温凉,四气象于天.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 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 ...

  • 手抄本医书—用药法象很独特

    二 四时用药 春季--薄荷.荆芥 夏季--香薷.生姜 长夏--人参.白术 秋季--白芍.乌梅 冬季--黄芩.知母 三 六淫各证用药 (一)风 1风证--防风 荆芥 2风热--薄荷 双花 3风寒--羌活 ...

  • 用药法象丨古人怎样通过“取象”认识中药?

    在中医的几大思维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思维即取象比类.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则也包含了这一智慧,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以及生长环境,推知功效与用法等,是独特而又神奇的应用方法. 通过此法,相信你能很好的记住中 ...

  •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十七)〔药类法象〕

    [卷之下 十二.[用药备旨]] (十七)[药类法象] 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 防风气温味辛,疗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之仙 药也,误服泻人上焦元气.&l ...

  • 用药思维篇: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 ...

  •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

    常见的10种病最怕的中成用药,中医医师医师都在用,建议收藏备用! 1.子宫肌瘤--"最怕"--宫瘤消颗粒 2.口疮--"最怕"--知柏地黄丸 3.颈椎病--&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