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剧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最近,不完全地看了长篇电视剧《知否》。女子明兰经历传奇,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百转千回,娓娓道出人世情义,刻画了一众性格鲜明、不同命运的人物。
之所以“不完全地看”,是感到传奇色彩浓重,反而突显虚构色彩,使人物失去真实感。因此就不太在意情节了。看的是其他一些闲镜头:居住的房屋,摆设,庭院里的布置,日常器皿,衣饰,月夜,烛光,灯火。
布景、道具、建筑、园林、街道、服饰,这些设计中看到北宋精致生活的一部分。再加人物参与的活动,马球会、雅集等。还有君臣朝堂议事,不似清宫剧的等级森严,是更开明的氛围。
最初吸引我的是剧中常出现的夜间烛光。幽微的光,暖色调,如博物馆有些年岁的纸张质感。秉烛的夜晚,易生遐思,也适合低低地说些心里话——闺怨因此产生吧。府院生活不易,背后的筹谋也常在夜深人静时。走动的人影落在窗扇或屏风,影影绰绰,有时是美感,有时透着暧昧不清。
黄昏,点亮蜡烛、灯笼。仆从分送至各个院子,在檐廊下挂好。女使们从廊下经过,裙裾微微拖地,发出簌簌声响。
各个院子都有典雅名字,与主人气质相衬。葳蕤轩,水仙阁,朝晖堂,寿安堂。庭院不大,摆放盆景,另有石头灯台。木质主屋,细条木质窗扇,贴窗纸。似乎铺有木质地板,可以席地而坐。屋子以屏风隔断,也有几帐和竹质、布质帘幕。熏香袅袅。
园子开阔。小桥,亭台,池水,游鱼。有时在亭子待客,看风景,品食物。女子亦吃酒。酒杯是大的,叫酒盏可能更为合适。大家有时同坐一桌,有时分坐小桌。大型宴请分设男女席位。有限制条件的社交活动。开明的丈夫偶尔会带妻子去酒楼——赵明诚也曾带李清照外出吃酒吗?
女子盘或高或低的发髻,露出光洁脖颈。秀发如云,只戴少许钗环。婚嫁当日,女子是极美的。穿大红、鲜绿两色的裙子,外袍。戴珠冠。手持扇子掩面。步态轻移。走向未知的生活。
街市酒旗飘飘。女子掀起马车的窗帘。下雨,行人撑起硕大雨伞。
家中有人去世的人家,穿白色与麻色相间的外衫。白与麻的搭配,素净而静雅。
上元节,可算为古时的狂欢节吧。街市挂满各色花灯,人头攒动,笑语欢声。宋人的闲情和浪漫啊。这些画面再现了诗词中的记载。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月下相见的人,今时去了何方?又一个春天开始。看灯人形单影只。众人笑语中独自怅惘。抬起衫袖拂拭泪痕。泪珠却接连滚落,打湿了春衫。
还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在拥挤的人群中看烟火。如星如雨如花树。流光婉转,照亮夜空。众人欢喜,笑语盈盈。不料失落了同行人。左右顾盼,四下寻索,找了好久还是不见。心里焦急,烟火再次起落也顾不得。无意中转身。噢,他原来在这里!来人但笑不语,只等寻到。哎呀,岂不白白错过了刚刚的蛾儿雪柳黄金缕!
而明兰一段未尽的少年情缘,和陆游与表妹的爱情悲剧有几分相像。错失,未得的心伤,陆游写得真挚动人。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探春远嫁     © 1986版《红楼梦》
《知否》里有宋人生活的情景,也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比如嫡庶身份的悬殊。女子明兰恰似《红楼梦》中的探春,两人同是庶女,都聪颖有才能——也许明兰的故事是脱胎于探春吧。
明兰的传奇在说入世可能走向的光明之路。学习,谋算,积极的态度,不懈的坚守,秉持纯全善良,终会云开见月明。
探春身世更曲折。她没有像明兰一样得到母亲的爱意,祖母的荫庇。众人称赞她的才能。亲生母亲赵姨娘却从来只有辱骂、诋毁。探春的尊严与出路,唯有靠自己获得,在可能的道路中选择更趋利避害的一条。
家族尚兴盛时,探春远嫁异邦,远离了家族的权荣和照抚。没有想到,她因此避开了家族的败落。
孰是孰非,是得是失?且由个人品评体会。
曹雪芹犀利彻底。他看似宿命,却道出更深的生命真相。他经历了巨大繁华,已从梦中醒来,只觉“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独立小楼

--- 从一砖一瓦开始,建筑自己的世界 ---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