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特赦出狱后,周恩来帮他联系家人,妻子却在国外提出离婚
相关推荐
-
【陈赓大将简历简介与妻子王根英照片】陈赓的去世时间
陈赓大将 1903年2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原名陈庶康,乳名"福哥",是陈家的长房长孙.陈赓生性活泼,幼年时爱听故事,还喜欢玩胡琴.唢呐一类的乐器,6岁起开始读私塾,12岁时 ...
-
王耀武的原配妻子,后半生没有背叛王耀武,晚年的结局怎么样!
解放战争期间,王耀武担任第二"绥靖"区主任兼山东省主席,驻守在济南,一手执掌山东的军政大权.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包围济南城,济南战役爆发.短短八天时间,济南被华东野战军攻克. ...
-
济南战役中,王耀武下令:释放战俘发给路费,全部礼送出城
1948年9月16日,济南城外炮声隆隆.经过周密的准备,由许世友将军指挥的解放军正式发起进攻,有"三大战役序幕"之称的济南战役正式打响.由于事先调整了计划,解放军在东西两线齐头并进 ...
-
解放济南前王耀武还有立功表现?没中老蒋圈套,功德林第一批特赦
作者:毅品文团队小书柜,欢迎转发! 原创首发公号:战争史(Warhistory) 山东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的战略意义非常重大,由于它地处东北与华北华东的交汇处,又是个锲子一样的半岛,所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
-
王耀武的后代过得怎么样?女儿生下“五朵金花”,每个都很优秀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赫赫有名的抗日铁军,曾经转战大半个中国,多次与日军交战,是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战绩最好的国民党部队,这支部队就是七十四军.七十四军的第一任军长虽然是俞济时,但这支部队却是在王耀武手上发 ...
-
1954年,汤恩伯在日本去世,留下的两个...
1954年,汤恩伯在日本去世,留下的两个儿子过得怎样? 褒贬不一的抗日名将--汤恩伯 汤恩伯作为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深受蒋介石信任,抗日战争爆发后,汤恩伯指挥军队在南口战役及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军,大大鼓 ...
-
汤恩伯的第二任妻子是如何与汤恩伯反目成仇的?
民间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四种人,名师指路.贵人相助.亲人支持和小人刺激.汤恩伯能够成为一代沙场名将,成为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正是因为他身边有亲人支持的缘故. 汤恩伯能发迹除了自身 ...
-
影视-王耀武杜聿明特赦后,碰见清朝皇上溥仪,历史真是有意思
影视-王耀武杜聿明特赦后,碰见清朝皇上溥仪,历史真是有意思
-
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后,有人问他最想见谁?他立即回答了两个字
要说起国军中指挥能力最强的将领,有不少人都认为是王耀武,毕竟此人在抗战时期立下过无数功劳,而且在内战时也有着相当不错的战绩.作为从黄埔军校中走出来的名将,王耀武的一生的确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蒋介 ...
-
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刚出狱他就说:我请求见一见粟裕将军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过去国民党中的重要将领,王耀武因"曾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而被送往北京功德林,接受了长达十年的劳改. 1959年,王耀武由于表现良好,被首批特赦出狱,而在出狱前 ...
-
1959年, 王耀武被特赦后, 最想见到谁? 他说了一个人的名字。
1959年,原敌战区司令长官王耀武,因在服刑劳改期间积极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思想追求先进,服刑已满十年,确实改恶从善,被列入首批特赦名单予以释放.这时王耀武已经55岁,当被人问起在特赦后最想见谁时,他 ...
-
王耀武被俘前的两个决定,助他成为首批特赦人员,死后葬入八宝山
在国民党的所有将领中,能让国共双方都称赞过的人并不多,王耀武就是一个.他曾经是蒋介石的爱将,蒋称赞他"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我党高层则评价他为"国民党中少有的明白人&q ...
-
王耀武被特赦后:周总理亲自介绍结婚对象,后来几个子女过得如何
国军将领王耀武 在"清末"年间,北京德胜门外有一座老庙,在民国之后被改建为"罪犯收容所",新中国成立之后更名为"北京功德林战犯所". 民间流 ...
-
1959年王耀武被特赦后,有人问他最想见谁?他马上回答了两个字:粟裕
要说起国军中指挥能力最强的将领,有不少人都认为是王耀武,毕竟此人在抗战时期立下过无数功劳,而且在内战时也有着相当不错的战绩.作为从黄埔军校中走出来的名将,王耀武的一生的确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蒋介 ...
-
王耀武曾俘虏一个红军师长,见面后说过一句话,预示了自己的前途
胡天桃,这个名字对很多中国人来讲非常陌生,既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他做过什么.即使到网上去查找,也只有寥寥几篇文章,而且内容也都是从金一南将军的<苦难辉煌>中摘抄出来的几段. 那么, ...
-
济南战役中,王耀武送给部下一把中正剑,这位部下战败后自杀
蒋介石这个人,非常地一厢情愿,他总是希望,自己的那些部下们,学生们,能够在最后时刻杀身成仁,为他效忠到死.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很多部下和学生在最后时刻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比如王耀武吧,那是蒋介石黄埔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