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将迎来最惨烈搏杀 鹿死谁手难料

北京——“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压力”,这样忧心忡忡的前景如今国人们多已耳熟能详,因为三期叠加正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国内的各行各业里,而以往的智能手机行业正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受此感染不重的行业,但市场的好日子估计也就能坚持到到今年秋天为止,在几大不利因素的融合影响下,最惨烈的洗牌淘汰之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首先是缺席今年年初CES的“苹果”投下的阴影正在靠近。2016年1月9日世界最大规模的家电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闭幕。展会期间3600多家企业齐聚美国拉斯维加斯,据悉其中中国企业达1100家,约占参展企业的3成,大家纷纷拿出新品以示强劲,但实际上内心里都清楚,今年秋季美国苹果公司将进行2年1度的机型转换,2015年开售的苹果6S只是机型的微调,这一次才是到了苹果大幅改变的年份,届时中国的手机企业也将迎来真正的挑战。“这次的“iPhone7”听说很厉害”,在CES的会场充斥着下一代苹果新机型的话题。而且普遍认为iPhone7将采用所有的最新技术,“画质将采用4K”等的猜测也浮出了水面。苹果在15年的1~3月期市场份额占据首位。因此再发布新机型,把中国各大智能手机生产商甩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但苹果7的阴影只是一个催化剂而已,智能手机市场大环境的降温才是要命。全球信息技术及电子企业已开始朝着“后智能手机时代”冲刺。从数量上来看,智能手机暂时还会继续普及,但价格眼看着就会像液晶电视那样以每年30%的速度下跌。业界都已同样认识到,智能手机很快就会转为亏损领域。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不过目前的相关市场环境并不乐观。智能手机销量基数增长迟缓也在雪上加霜。2010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持续以两位数速度增长,而2015年为13亿900万部左右,仅增长7%,增长率降至1位数。预计2016年智能手机的销量在亚洲、中东及非洲等地区仍将增加,但全球销量也仅为14亿1100万部,增长8%。据美国民生技术协会统计,预计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将两年连续维持在一位数的增长。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增长明显放缓。

接下来第三个夺命索就是国内智能手机供给的过剩。在中国市场上,现在已有越来越多其他行业企业纷纷涉足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那些增长乏力行业中的领头企业,均希望能“依赖智能手机”实现业务转型。比如,受小米、锤子这些低价智能手机迅速兴起的影响,海尔集团正讨论在日本市场投放智能手机产品;此前以电视业务等为主业的TCL集团今后也将进一步拓展智能手机业务;美的也于2014年底与小米展开了资本业务合作,从小米获得约240亿日元出资携手开发融合智能手机和家电技术的产品;阿里巴巴集团则受经由智能手机进行网购的用户增加的推动,向新兴智能手机企业珠海市魅族科技出资约700亿日元,希望以此获得智能手机技术;还有如格力电器、三一重工等企业也早已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机产品;据称目前国内已经有约600家智能手机厂商,智能手机市场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

面对如此三大阴云压顶,智能手机领域的玩家们没有谁可以高枕无忧了。——《调查清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