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艺术】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076—080)
076 《长夏江寺图》
宋 李唐 绢本设色 纵44厘米 横2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唐(约1050—1130),河阳三城(令河南孟县)人。原是北宋画院待诏,离乱后,到临安街头卖画,被一个内官发现,后又重入画院。其画法远追李思训,变小斧劈而创大斧劈,笔意不凡,使人产生一种“神惊目眩”的威压之感。长江岸上群峰罗列,寺观丛林,互相映带。江水粼粼,风帆出没于其间,气势雄伟壮阔。用笔方硬坚重,山石峭丽雄浑,气魄雄伟,境界浩莽,用墨善用墨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画上有“李唐可比唐李思训”题签。
077 《万壑松风图》
宋 李唐 绢本双拼 纵188.7厘米 横139.8厘米
此画有款在远峰上一行:“皇宋宣和申辰春,河阳李唐笔。”此图画法与《江山小景画卷》最为接近。但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墨色涩而不枯,厚重而又不失灵气,山石虬劲丰实,笔意不凡,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远山空灵峻丽,似有升腾之意,石下小泉流水,似有汩汩之音,别有一番雄奇秀丽之境界,气魄壮丽,云中山顶,四面峻厚。
078 《江天楼阁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97.4厘米 横54.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无款印,写江天坡石,远山楼阁,舟船人物,松枝虬劲。精致生动。可看出典型的“马夏”式构图,取一角之景,加以远山的绵延起伏,浩渺深远,意境深幽,为画面的水天一色注入了新的活力。画上钤有“苍岩”、“万几清暇”、“大雅斋”、“慈禧太后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079 《秋山红树图》
宋 萧照 绢本设色 纵28厘米 横28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萧照靖康后随大画家李唐南渡,从之学画,山水、人物及奇松怪石,种种皆精妙,绍兴中入画院为待诏。此图画远山红树、小舟、溪径,无名款,清代大收藏家梁清标题为萧照之作。此画远山渲染,树石运笔似草草而写实,虽师李唐却具己法,意境深远。画的右上方钤有元内府都省书画之印,明礼部评验书画关防骑缝半印。
080 《风雨牧归图》
宋 李迪 绢本浅设色 纵123.7厘米 横10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描绘风雨将作时,二牧童赶牛回家的情景,是一幅具有风俗性质的小景山水画。画中以极简洁的场景,却烘托了一个极充实的情境,整个牧童、牛、大树、湖水、苇丛等景物都被置于忽来的风雨主题与气氛之中。因而画幅虽大,景物虽简,但仍显得充实而饱满。画中用墨、设色均轻淡细腻,除极好地表现两牛形体、骨肉的细微变化外,对整个画面气氛的烘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