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 王二涛研究团队在丛枝菌根共生“自我调节”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推荐
-
口腔菌可侵入到健康肠道远端?PNAS:尚无证据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969期日报. 口腔细菌定植肠道=疾病发生?! PNAS[IF:11.205] ① 通过生成精确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同时采集两国66个健康成人唾液.粪便菌群,研究口腔细菌是否可定植远 ...
-
新品系菌根高效共生水稻 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
科技日报讯 (记者魏依晨)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是我国水稻产业发展中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共性问题.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培育高效节肥减药水稻新品种是水稻育种的新方向.7月26日,记者从江西 ...
-
微生物植物互作新进展:种子内生菌改变水稻的抗病能力
写在前面 好事总会发生在下一个转弯 种子内生菌改变水稻的抗病能力 Bacterial seed endophyte shapes diseaseresistance in rice 第一作者: Har ...
-
科研 | Science Bulletin:量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组装的扩增选择模型(国人作品)
编译:Echo,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微生物类群的作用.其中,植物根系周围富集了丰富的微生物类群,不同微生物类群间的功能差异较大,如能使植物致病的病原 ...
-
植物“自我调节”磷吸收也会“一石二鸟”
该论文登上<细胞>封面.受访者供图 记者 李晨 ■黄辛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植物能根据自身的磷营养状态调控其与丛枝菌根真菌之间的共生,这被称为菌根共生的"自我 ...
-
Nature子刊:Sundaresan组-水稻长期干旱之后持续性的扰乱微生物组构成(宋毅点评)
论文题目:长期干旱使水稻根系微生物组组成发生持久性的变化 Prolonged drought imparts lasting compositional changes to the rice roo ...
-
科研 | Nature:根际微生物驱动磷酸盐胁迫与免疫的直接整合
本文由Jingzhi Zhang编译,董小橙.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植物生活在多样性的地球化学土壤中,这些土壤中蕴藏着及其丰富的微生物区系(根际微生物).植物器官(根系)与这些 ...
-
Molecular Plant: 王二涛组及合作者揭示丛枝菌根共生与根瘤共生的协同进化机制
Molecular Plant: 王二涛课题组及合作者揭示丛枝菌根共生与根瘤共生的协同进化机制 丛枝菌根共生通过调节根际微生物促进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 Mycorrhizal Symbiosis Mo ...
-
MPB:生态环境中心陈保冬组-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 ...
-
PNAS|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在水稻共生和免疫信号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研究亮点: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适应性依赖于对共生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的适当响应.几丁质是菌根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主要的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可激活模式识别受体,触发植物免疫.MAMP ...
-
cell 子刊 | 中科院John R. Speakman研究团队揭示膳食脂肪调节能量摄入并导致小鼠肥胖
一.成果短讯: 2018年9月3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John R. Speakman的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Cell Metabolism 上发表了题为" Dietary Fa ...
-
Cell |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张友军研究团队揭示“超级害虫”烟粉虱为害600多种植物的奥秘
北京时间3月25日,Cell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友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昆虫通过水平基因转移方式"偷窃"植物源解毒基因,进而 ...
-
丛枝菌根真菌介导的植物耐旱性机理研究综述
干旱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愈发严重.在植物根际周围存在一类土壤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mycorrhizal ...
-
MPB:中农冯固组-研究菌丝际微生物互作的胡萝卜根器官-丛枝菌根真菌双重培养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 ...
-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宋任涛教授团队应邀综述玉米胚乳发育的研究进展
玉米(Zea mays)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泛且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工业原料和能源作物.自2001年起,玉米的产量已超越水稻和小麦,成为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UN/FAO ...
-
丛枝菌根研究荣登Science子刊
期刊:<Science Advances> 影响因子:14.136 近期,派森诺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论文,研究了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