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经验』文洪教授平衡针法临床经验探析

文洪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分会委员,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临床教学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2006~2008年曾任山西援喀麦隆第l3批医疗队总队长兼分队长。文洪教授运用“平衡理念”治疗腰腿疼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有幸跟随文洪教授学习,并依据门诊病例将平衡针法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理论探源
    中医学早在几千年前就以朴素的辩证思想提出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淮南子·汜论训》中有“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等平衡、和谐的思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和健康的观察与体验。
    1.阴阳平衡。《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离决,精神乃绝。”“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变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从生理、病理、治疗等不同的角度都说明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深刻地反映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演变是一个平衡的整体。
    2.经络平衡。《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离合真邪论》:“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经脉纵横交错,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人体相互联系的整体。
    故而中医学无论对于疾病的认识还是治疗,皆深刻地反映了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平衡”。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32岁。周围性面瘫1月余。患者额纹消失,左侧眼睑闭合不全,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乳突部略有疼痛。自觉左侧颧骨周围麻木,进食时伴有流泪。舌淡苔白,脉细沉。辨证为风寒入络,气血痹阻。治当散风通络。治疗取穴:①左侧:听会、完骨、翳风、风池、肓俞、腹通谷、足三里;②右侧:合谷;③中脘、气海。治疗2个疗程,患者鼻唇沟明显变化,口角下垂以及乳突部疼痛明显减轻。
    《卫生宝鉴》:“风中脉,口眼喎斜:听会、颊车、地仓。”《针灸甲乙经》:“僵仆,狂易,面有气,完骨及风池主之。”《针灸大成》中提到翳风的主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合谷为行气祛风之要穴,足三里配合谷.一远一近,共同起到祛风通络、补气养血的作用。文洪教授“平衡针法”在治疗过程当中,不仅照顾到局部与整体的配合,同时将上下、左右、远近等选穴原则运用其中,针对上述病例的虚实夹杂,进行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例2.患者,男,45岁。腰痛2年余,伴有左下肢疼痛,行走困难,家属搀扶前来就诊。自觉背部怕冷,受寒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X线示:L4`5膨出,轻度椎管狭窄。辨证为寒凝气滞,经脉痹阻。治当温阳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取穴:①长强、腰俞、腰阳关、八髂穴(双侧)、大肠俞(双侧)、命门、肾俞(双侧)、至阳、三阴交(双侧)、昆仑(双侧)、太溪(双侧);②左侧:志室、秩边、环跳。治疗2个疗程腰痛明显减轻,4个疗程可以自行前来就诊。
    文洪教授认为,督脉与膀胱经具有相反相成的平衡关|系,在躯干的背部构成了循行方向上下相反的体系,对立统一,维持着背部的局部平衡,并认为督脉与膀胱经是十四经的根本,是治疗的核心。八髂穴的左右平衡对脊柱的左右平衡非常重要;督脉的络穴长强,也是调整整体脊柱的重要穴位[1]。“脊柱与骨盆错位是多病之源”[2],于是调整脊柱的平衡便成了治疗脊柱疾病的关键。合理的调整l平衡,结合具体病例运用适当的补泻,以达到整体的平衡。
    讨论   
    1.穴位平衡:在治疗过程当中,尤其是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的选穴,左右平衡,上下平衡,以及督脉与膀胱经的循行平衡的原则,尤为重要。   
    2.病穴平衡:针对疾病选穴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照顾到疾病的需要,平衡疾病与选穴的整体观念。
    3.整体观念:平衡针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结合临床实际的广义整体观,是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必将对广大的临床工作者大有裨益。    _
    参考文献   
[1]文洪.针灸新悟.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33.1
[2]田学主.田氏脊柱疗法.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86-88.1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金伯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临床研究

    跟师金伯华教授学习三年来,对金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较系统的学习总结.主要包含四方面内容:金伯华教授学术思想渊源.金伯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金伯华教授诊疗经验.金氏华佗夹脊督脉温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 ...

  • 针痴系列汇总

    第1期:阴阳九针七日系统课程 授课:余浩 徐桦 林益武 适合人群:中医针灸爱好者.中医临床从业者,尤其适合乡村医生的针灸提升 夯实阴阳九针基础理论,讲透中医象思维. 从术到理.从理到道,层层解析阴阳九 ...

  • 小科室藏有中医大乾坤

    李晓亮正在为患者把脉. 李晓亮正在为患者做检查. 在人们眼中,一家综合性二级医院的中医科真的只能算是"小字辈".然而,在济南医院中医特色门诊,小小的科室却大有乾坤--小到感冒.发烧 ...

  • 『名医经验』黄永生教授治疗急症经验

    黄永生教授从医近50年.曾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心病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医,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 ...

  • 『名医经验』李世增教授慢性胃炎的证治体会

    李世增为首都医科大学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近50年,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特别在治疗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方面,注重辨病施治, ...

  • 『名医经验』张琪教授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衰竭经验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潴留而呈现消化道.心肺.神经.肌肉.皮肤.血液等广泛的全身性中毒症状,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难治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且预后差.医疗费用高,已 ...

  • 『名医经验』杨惠民教授治疗老年脾胃病的经验

    杨惠民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高脂血症.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及其他内科杂症具有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确切,其在治疗脾胃系 ...

  • 『名医经验』李世增教授应用对药治疗疑难杂症经验

    李世增教授是北京市第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全国第5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师从事中医40余年,熟读经典,博采各家之长,尤其对脾胃病.慢性前列腺疾病.慢性肾病等的治疗有独到 ...

  • 『名医经验』陈志刚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总结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各国报道的年患病率女性为3.3%-32.6%,男性为0.7%-16.1%.西医对偏头痛治疗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5-HTl受体激动剂(麦角类制剂及曲普坦类). ...

  • 『名医经验』王平教授治疗健忘学术经验

    王平,男,1962年生,湖北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醒脑益智重点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王平教授先后师承陈如泉.张六通.邱幸凡等著名中医专家 ...

  • 『名医经验』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纵擒宣摄法治慢性疑难病举隅

    纵擒宣摄法是通过宣泄与固摄功能相反的药物配伍,调节脏腑机能的太过与不及.所谓脏运不及,纵而宣泄,使其张之:脏运太过,擒而固摄,使其敛之,它是"宣可祛壅""涩可固脱&quo ...

  • 『名医经验』沈舒文学术临床经验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食管下段神经肌肉功能不良引起,以食管缺乏蠕动和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不良为主要特征,在1674 年由托马斯威廉斯爵士首次提出了本病.其病因不明,主要是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