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莱阳莱西莱山的首字均为“莱”,彼此如何区分? 2024-06-24 17:38:48 胶东半岛在春秋前为莱夷、莱国之地,汉代又有东莱郡之建制,因此带有“莱”字的地名相当多,过去就有莱州府以及莱阳县(蓬莱县之莱,来自仙山传说,似与莱地关系不大,暂且不提)。而到了现代,随着区划的调整,县市区一级的“莱”字地名已经达到了五个之多,分别为莱州、莱阳、莱西、莱山和蓬莱。前两者为烟台代管的县级市,后两者为烟台的市辖区,中间的莱西,是属于青岛的县级市。以上诸“莱”,就地名渊源与莱国的关系来看,以莱州为最正(古代也是东莱郡的治所),以莱山(区)为最不相关。而莱阳之“莱”,传说本意指的是城北的莱山(旌旗山),而民间也有“莱地之阳”的解释,相对来说,词义弱于莱州而胜于其他。 莱山区在历史上长期为牟平辖地,设区不过二十余年时间,只不过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知名度不算低。以至于很多不了解情况的朋友,只知烟台市区有“莱山”,而不知黄县南部还有“莱山”。其实后者才是正宗之“莱山”,在史籍中多有记载;而莱山区的“莱山”,本系牟平县东部的一个集镇,相传因为一座同名小山而来。 (黄县/龙口市南部的莱山)这些地名的由来暂且不论,但如今它们的首字都是“莱”。而在习惯上,首字也通常也用作区划简称,因此胶东半岛也出现“四莱并存”的情况(蓬莱简称为蓬)。在用全称的时候,它们可以区分;那么在用简称的时候,它们会不会产生混淆呢? 对于本地人来说,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即便使用简称也差不多可以区分开来,比如提到“两莱一体化”,就会想到莱阳和莱西。但对于外地的朋友而言,混淆就难免了,比如“文莱高速”和“海莱公路”这两个称呼中的“莱”。“文莱高速”,指的是从文登到莱阳的高速公路,它在去年刚刚通车。虽然这条路在西边的起点位于莱阳市境内,但由于距离莱西地界也不远,加上出口以“周格庄”命名(莱西境内的村庄),很多朋友以为“文莱高速”的“莱”,指的是莱西。而“海莱公路”,指的是从海阳到莱州的省道,这条公路途径栖霞和招远,并不路过莱阳市。但因为“海莱”这个词常用于并称海阳和莱阳,比如“海莱山区”,故此“海莱公路”的“莱”,也容易让人误认为是“莱阳”。既然这些“莱”容易混淆,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又是如何区分的呢? 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直观也比较权威的例子就是看当地公文的抬头。以“政字”文件为例,莱州市和莱阳市虽然都是“莱政字”抬头,但莱西市为“西政字”抬头,而莱山区为“烟莱政字”抬头,彼此区分还算是明显。其中,莱山因为是市辖区,抬头前面本来就需要加上市的简称。而莱西之所以用“西政字”作为抬头,原因大概就是为了跟其他地方进行区分了吧。莱州和莱阳虽然都有“莱政字”作为抬头,但两市现在并不接壤,产生混淆的概率不大。但莱西市的情况不同,它西邻莱州,东接莱阳。在旁边这两个邻居都用“莱政字”作为抬头的情况下,莱西再用这一称呼,就不便于交界处的人们进行区分,故采用“西政字”的写法。实际上,莱西在建县之后,为了避免与“莱阳”混淆,在一些地理标志的名称上,也尽量回避“莱”字简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黄水公路”和“蓬水公路”这两条曾经的省道。它们分别是黄县(黄河营)和蓬莱到莱西城驻地水集的公路,在这里就没有采用莱西的称呼,退而求其次,以水集的“水”字作为替代。(注:这两条公路的前身年代比较早,尚未有莱西县,不过正式建成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莱西已建县) 以上是现代的区分手段,那么在古代莱州府和莱阳县并存时,又是如何避免混淆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在“莱”字后面加注级别,莱州府一般简称为“莱郡”(莱府),而莱阳县则简称为“莱邑”。其实,因为两者级别不同、互不隶属,在过去也通常不会混淆。至于莱州府的驻地掖县,简称为“掖”,与莱阳更是秋毫不犯。只是掖县撤县建市之后,改用莱州旧称,而莱阳也同样是县级市。两者首字相同、级别相同,又同属烟台管辖,这才出现了两个“莱政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看文件就不能光看抬头,还要仔细读读正文标题了。 赞 (0) 相关推荐 烟台市行政区划史,龙口为现存首县,登州莱州相并存 全文约2100字,配地图10张,请妥善安排阅读时间.底图为现代地图,用作古今对照.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烟台市行政区划范围. 先秦时期,今烟台市地区属莱国,战国时期属齐国.及至秦朝统一天下,设郡置 ... 山东省烟台市地理知识,烟台为何多“莱”字地名?各市区地名溯源 烟台山 在烟台市芝罘区历新路附近有一座平淡无奇的小山,它三面环海.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并拥有辽阔的海域.它的海拔只有42.5米,面积45公顷.但就这样一座小山对于烟台人来说意义及其重大,因为他有一个响 ... 莱芜一词来源于古牟国!烟台的莱阳莱州莱西... 莱芜一词来源于古牟国!烟台的莱阳莱州莱西蓬莱一代属于古莱国 莱夷族与牟族(擅驯养牛)最先选育成功了小麦和大麦品种,并用它们的族称命名这两种粟类作物为"来"."牟" ... “莱阳”是莱西的曾用名? 曾用名 泛指曾使用过的人名.地名和科技名词. 按照定义,"莱阳"是莱西的曾用名无异议.现莱西的部分行政区域确有一个时期称"莱阳县". 为简明易懂,远的不说,自公 ... word如何设置“首字下沉”? 首字下沉是文字编辑的一种排版效果,有着比较突出的视觉效果,一般常用于一下报告文等等,下面就让小编来教大家如何来设置首字下沉吧! 1.将文档中的一段,用鼠标左键拖拽刷黑,之后点击上方的插入选项卡. 2. ... 同学情深小诗23首/陈克均 同学 情深 同学情深小诗几首 陈克均 七律·忆甲午初中同学会 同窗阔别恋思稠, 甲午金秋聚蔺州. 画影诗文留册集, 声容歌舞映心眸. 情浓岂畏天涯远, 谊重长随岁月悠. 福寿康宁相与共, 吾将祝愿向君 ... word设置段落首字视频:添加首字下沉及悬挂样式 word设置段落首字视频|word段落首字样式视频|word添加首字下沉视频|word段落首字悬挂视频 本视频教程由部落窝教育分享. sⅰncere(a真诚~挚坦率的ad~ly)形近首字→p~c~钳子6之一?? 作者:; 作者机构:; 来源:家用汽车 ISSN:1673-2979 年:2016 卷:000 期:004 页码:P.18-18 页数:1 中图分类:F406.1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制造型企 ... word中如何设置首字下沉效果 在我们使用word编辑文档的时候,有时为了让文档看起来更加活泼不死板,或者为了强调首字,可以使用首字下沉的效果,以便强调首字.其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1.将光标(word中闪烁的竖线)放在需要设置首字下 ... word中如何设置首字悬挂效果 在我们使用word编辑文本的时候,有时为了突出显示段落中的首字,让段落中的首字更显眼,我们可以设置首字悬挂的效果,即首字自己占据一列.其具体设置步骤如下: 1.将光标(word中闪烁的竖线)放在需要设 ... 【今日一谜160202】拒绝妥协,齐天大圣获胜(6字NBA球队愿望,首字四笔) 国粹微谜擂2016年2月2日 今日一谜拒绝妥协,齐天大圣获胜(6字NBA球队愿望,首字四笔)[小提示:在公众号直接回复谜底即可,若谜底完全正确,将会收到自动回复信息.在下一期我们会公布猜中者名单和新的 ... 【今日一谜160313】仲由无活可干(5字郁闷事·卷帘,首字4笔) 国粹微谜擂2016年3月13日今日一谜仲由无活可干(5字郁闷事·卷帘,首字4笔)[小提示:在公众号直接回复谜底即可,若谜底完全正确,将会收到自动回复信息.在下一期我们会公布猜中者名单和新的谜题哦.阁下 ... "满妃阿胶"【今天一谜160515】(时间连身体不适,2+2,首字两笔)面出《三国志》吴书 点击进入:[赞助商]正品轩酒业点击进入:第一季度领奖公告点击进入:要对自己好一点点击进入:早恋的利与弊点击进入:你到过新疆没? "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祖不礼之"(时间连身体不 ...
胶东半岛在春秋前为莱夷、莱国之地,汉代又有东莱郡之建制,因此带有“莱”字的地名相当多,过去就有莱州府以及莱阳县(蓬莱县之莱,来自仙山传说,似与莱地关系不大,暂且不提)。而到了现代,随着区划的调整,县市区一级的“莱”字地名已经达到了五个之多,分别为莱州、莱阳、莱西、莱山和蓬莱。前两者为烟台代管的县级市,后两者为烟台的市辖区,中间的莱西,是属于青岛的县级市。以上诸“莱”,就地名渊源与莱国的关系来看,以莱州为最正(古代也是东莱郡的治所),以莱山(区)为最不相关。而莱阳之“莱”,传说本意指的是城北的莱山(旌旗山),而民间也有“莱地之阳”的解释,相对来说,词义弱于莱州而胜于其他。 莱山区在历史上长期为牟平辖地,设区不过二十余年时间,只不过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知名度不算低。以至于很多不了解情况的朋友,只知烟台市区有“莱山”,而不知黄县南部还有“莱山”。其实后者才是正宗之“莱山”,在史籍中多有记载;而莱山区的“莱山”,本系牟平县东部的一个集镇,相传因为一座同名小山而来。 (黄县/龙口市南部的莱山)这些地名的由来暂且不论,但如今它们的首字都是“莱”。而在习惯上,首字也通常也用作区划简称,因此胶东半岛也出现“四莱并存”的情况(蓬莱简称为蓬)。在用全称的时候,它们可以区分;那么在用简称的时候,它们会不会产生混淆呢? 对于本地人来说,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即便使用简称也差不多可以区分开来,比如提到“两莱一体化”,就会想到莱阳和莱西。但对于外地的朋友而言,混淆就难免了,比如“文莱高速”和“海莱公路”这两个称呼中的“莱”。“文莱高速”,指的是从文登到莱阳的高速公路,它在去年刚刚通车。虽然这条路在西边的起点位于莱阳市境内,但由于距离莱西地界也不远,加上出口以“周格庄”命名(莱西境内的村庄),很多朋友以为“文莱高速”的“莱”,指的是莱西。而“海莱公路”,指的是从海阳到莱州的省道,这条公路途径栖霞和招远,并不路过莱阳市。但因为“海莱”这个词常用于并称海阳和莱阳,比如“海莱山区”,故此“海莱公路”的“莱”,也容易让人误认为是“莱阳”。既然这些“莱”容易混淆,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又是如何区分的呢? 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直观也比较权威的例子就是看当地公文的抬头。以“政字”文件为例,莱州市和莱阳市虽然都是“莱政字”抬头,但莱西市为“西政字”抬头,而莱山区为“烟莱政字”抬头,彼此区分还算是明显。其中,莱山因为是市辖区,抬头前面本来就需要加上市的简称。而莱西之所以用“西政字”作为抬头,原因大概就是为了跟其他地方进行区分了吧。莱州和莱阳虽然都有“莱政字”作为抬头,但两市现在并不接壤,产生混淆的概率不大。但莱西市的情况不同,它西邻莱州,东接莱阳。在旁边这两个邻居都用“莱政字”作为抬头的情况下,莱西再用这一称呼,就不便于交界处的人们进行区分,故采用“西政字”的写法。实际上,莱西在建县之后,为了避免与“莱阳”混淆,在一些地理标志的名称上,也尽量回避“莱”字简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黄水公路”和“蓬水公路”这两条曾经的省道。它们分别是黄县(黄河营)和蓬莱到莱西城驻地水集的公路,在这里就没有采用莱西的称呼,退而求其次,以水集的“水”字作为替代。(注:这两条公路的前身年代比较早,尚未有莱西县,不过正式建成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莱西已建县) 以上是现代的区分手段,那么在古代莱州府和莱阳县并存时,又是如何避免混淆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在“莱”字后面加注级别,莱州府一般简称为“莱郡”(莱府),而莱阳县则简称为“莱邑”。其实,因为两者级别不同、互不隶属,在过去也通常不会混淆。至于莱州府的驻地掖县,简称为“掖”,与莱阳更是秋毫不犯。只是掖县撤县建市之后,改用莱州旧称,而莱阳也同样是县级市。两者首字相同、级别相同,又同属烟台管辖,这才出现了两个“莱政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看文件就不能光看抬头,还要仔细读读正文标题了。
胶东半岛在春秋前为莱夷、莱国之地,汉代又有东莱郡之建制,因此带有“莱”字的地名相当多,过去就有莱州府以及莱阳县(蓬莱县之莱,来自仙山传说,似与莱地关系不大,暂且不提)。而到了现代,随着区划的调整,县市区一级的“莱”字地名已经达到了五个之多,分别为莱州、莱阳、莱西、莱山和蓬莱。前两者为烟台代管的县级市,后两者为烟台的市辖区,中间的莱西,是属于青岛的县级市。以上诸“莱”,就地名渊源与莱国的关系来看,以莱州为最正(古代也是东莱郡的治所),以莱山(区)为最不相关。而莱阳之“莱”,传说本意指的是城北的莱山(旌旗山),而民间也有“莱地之阳”的解释,相对来说,词义弱于莱州而胜于其他。 莱山区在历史上长期为牟平辖地,设区不过二十余年时间,只不过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关系,知名度不算低。以至于很多不了解情况的朋友,只知烟台市区有“莱山”,而不知黄县南部还有“莱山”。其实后者才是正宗之“莱山”,在史籍中多有记载;而莱山区的“莱山”,本系牟平县东部的一个集镇,相传因为一座同名小山而来。 (黄县/龙口市南部的莱山)这些地名的由来暂且不论,但如今它们的首字都是“莱”。而在习惯上,首字也通常也用作区划简称,因此胶东半岛也出现“四莱并存”的情况(蓬莱简称为蓬)。在用全称的时候,它们可以区分;那么在用简称的时候,它们会不会产生混淆呢? 对于本地人来说,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即便使用简称也差不多可以区分开来,比如提到“两莱一体化”,就会想到莱阳和莱西。但对于外地的朋友而言,混淆就难免了,比如“文莱高速”和“海莱公路”这两个称呼中的“莱”。“文莱高速”,指的是从文登到莱阳的高速公路,它在去年刚刚通车。虽然这条路在西边的起点位于莱阳市境内,但由于距离莱西地界也不远,加上出口以“周格庄”命名(莱西境内的村庄),很多朋友以为“文莱高速”的“莱”,指的是莱西。而“海莱公路”,指的是从海阳到莱州的省道,这条公路途径栖霞和招远,并不路过莱阳市。但因为“海莱”这个词常用于并称海阳和莱阳,比如“海莱山区”,故此“海莱公路”的“莱”,也容易让人误认为是“莱阳”。既然这些“莱”容易混淆,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又是如何区分的呢? 在这个问题上,比较直观也比较权威的例子就是看当地公文的抬头。以“政字”文件为例,莱州市和莱阳市虽然都是“莱政字”抬头,但莱西市为“西政字”抬头,而莱山区为“烟莱政字”抬头,彼此区分还算是明显。其中,莱山因为是市辖区,抬头前面本来就需要加上市的简称。而莱西之所以用“西政字”作为抬头,原因大概就是为了跟其他地方进行区分了吧。莱州和莱阳虽然都有“莱政字”作为抬头,但两市现在并不接壤,产生混淆的概率不大。但莱西市的情况不同,它西邻莱州,东接莱阳。在旁边这两个邻居都用“莱政字”作为抬头的情况下,莱西再用这一称呼,就不便于交界处的人们进行区分,故采用“西政字”的写法。实际上,莱西在建县之后,为了避免与“莱阳”混淆,在一些地理标志的名称上,也尽量回避“莱”字简称。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黄水公路”和“蓬水公路”这两条曾经的省道。它们分别是黄县(黄河营)和蓬莱到莱西城驻地水集的公路,在这里就没有采用莱西的称呼,退而求其次,以水集的“水”字作为替代。(注:这两条公路的前身年代比较早,尚未有莱西县,不过正式建成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莱西已建县) 以上是现代的区分手段,那么在古代莱州府和莱阳县并存时,又是如何避免混淆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在“莱”字后面加注级别,莱州府一般简称为“莱郡”(莱府),而莱阳县则简称为“莱邑”。其实,因为两者级别不同、互不隶属,在过去也通常不会混淆。至于莱州府的驻地掖县,简称为“掖”,与莱阳更是秋毫不犯。只是掖县撤县建市之后,改用莱州旧称,而莱阳也同样是县级市。两者首字相同、级别相同,又同属烟台管辖,这才出现了两个“莱政字”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看文件就不能光看抬头,还要仔细读读正文标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