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华容胡林的教育,在70年代达到鼎盛高峰时期。

胡林高中当年就在龙潭与大湖之间的幸福桥边,龙潭一侧,现在建了养猪场。相传这里曾经是龙的腹部,催汤是龙尾,现在的胡林中学位置是龙首,所以现在胡林中学选址就建在龙首上。
   1977年,胡林高中已从茅家湖迁至大胜桥。大胜桥地处胡林大湾,东南向是大湖,西南向龙潭,西向是新安。如果说龙潭、崔汤地形为龙的话,胡林高中居于龙首上。当时校舍是几排瓦房,大门面朝东南方,校门外土路对面有一口水井(水塘)是师生饮用水源,校门旁是食堂,其它东西排列几排教室,靠西南边院墙处的教室改作教师宿舍,靠西南边的教室改作学生宿舍,西边院墙处建有公共厕所。
   我们的老师有(名字记不全):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夏思齐、数学老师胡树--、罗----、廖----、外语老师吕----、政治老师是校长徐新明、物理老师张(章)----、化学老师万阳明。
   前面说过当年胡林的教育还是不错的,我们79届高考创造了历史,数十人考上大学、中专“跳农门”了。

   可惜未过几年,胡林中学停办高中改办初中了,一些老师调到其他高中,同学们毕业后到了四面八方,更遗憾毕业三十多年没举行过一次高中师生聚会。
    胡林的教育在70年代还是不错的,每个大队都办有小学,一段时间内还戴帽办了初中,胡林公社办有胡林中学(高中),还在崔汤毛淌湖办了几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胡林中学(高中)在79年高考创造了历史数十人考上大学、中专“跳农门”了,其中考入人大(廖某胜)、武大(冯某源、石某金)、华工(程某豪)等大学共十一人,我有幸成为十一人中的一员,成为当年全国新生28万分之,才离开胡林求学
   胡林小学在大、小咀之间。大咀湾头有一汪水塘,应是当年湾里洗衣场所。不经年间,医院、银行、供销社、食品厂、棉花库、粮食库、邮局、搬运站经营兴旺起来,胡林小学也搬迁至胡林大湾14队,原小学所在地建起了后来的胡林镇镇府办公楼所。如今不过二、三十年,胡林镇没了,一声叹息;大多数地方被没什规划地开发成多层(4—6)住房了,也只能一声叹息----
   胡林大小学。那时每个大队都有了自己的小学.因鄂城属丘陵地貌,人口集聚密度较大,小学离家较近.像我们小队离学校不过千米远,对我们农村孩子来说不过十来分钟的路程.我比同龄人迟一年上学,未上学前我是十分想上学,有时路过学校,在一年级教室窗外,听“d--a”大,好羡慕.不知什么原因,我上学后学校竟然没有教我们学“d--a”大.导致我异乡工作三十余年,至今还有浓浓的乡音.
    当年教师多半为民办教师。民办敦师确保了农村普及小学教育有了师资保证。另一方面民办教师多为回乡高中生,为农村储备了知识人才。对民办教师个人而言,保证了学习时间,保留了读书的习惯,知识的积累令他们视野开拓、素质提高。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胡林公社考取大学8人,其中大多数是民办教师.如胡林的熊某维,马桥的余某法,新安的徐某为等。改革开放后,民办教师中许多成为农村发家致富带头人,大队或公社干部,留在学校的多转为公办教师。

    不知从七几年开始胡林各小学都戴帽办了初中,我们这代人得到低层次普及初中教育。胡林小学当年位于大、小咀之间,离火车站很近。胡林小学戴帽办初中后,增加了一些公办教师,学生人数得以扩张,从“红小兵”中也成长了一些“红卫兵”,“学工、学农、学军”也有了学生兵。“学工”:整个胡林没有一个工厂可去;“学农”:学生们都是农村伢,从小放牛插秧都做过;“学军”:胡林肯定没有驻军,但好象时兴“拉练”活动,少则一个班,多则一个学校,列队外出,步行多少路程后按时返回。也有两个学校间约好,相互交往,交换牟级,“拉练”到对方学校,开展活动,其中有一项学生结对交友活动,中午学生带结对学生回家吃吃午饭,下午再返回。
    不知是中学几年级的语文课文《春满鄂城》令只识胡林的我为鄂城自豪,为我是鄂城人自豪。《春满鄂城》的内容已记不住多少了,但语文老师讲解时神彩飞扬的形象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作者立西山之巅,东远眺、南眼收、北观望、西府视。鄂城春色尽收眼底,流淌笔端,好一幅《春满鄂城》的图画。
(0)

相关推荐

  • 我的小学(二)

    二年级时我们就去了校本部,同学和老师也都多起来,教语文和数学的也分开了. 印象里,整个小学只有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其他都没有. 从二年级开始到五年级,教过我的语文老师,有周老师,赵老师和沈老师,教数学 ...

  • 散文||文脉经身苦涩多

    文脉经身苦涩多 历史上北方多战乱,地瘠人穷,除个别财主大户外,少有读书人.祖辈的传说中,我村最大的知识分子,就是清末同族中出了个刘秀才,是个教书先生.刘秀才的儿子刘宗汉在世时,我称之为曾祖.我的祖上几 ...

  • 王学章:代课的日子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代课的日子 作者 | 王学章 原创 | 乡土中原(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证书

    石老师四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通过参加各类培训 或自学,取得了一系列的证书.石老师纪念馆中现存的计有十几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的证书. 免试证.1989年12月1日,颍上县教育委员会颁发.主要内容是: ...

  • 哥们儿于德会

    刘国儒,毕业于昭乌达蒙古族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在宁城天义中学教书十年,后改行从警二十八年.工作近四十年,不慕名利,追求自由,轻松快乐是生活主旋律. 哥们儿于德会 真快,于德会已经走了五年了,他的逝 ...

  • 小学一走是一天,中学一走是一周,高中一走...

    小学一走是一天, 中学一走是一周, 高中一走是一月, 大学一走是半年, 上班一走是一年, 仿佛离家越来越远, 再不陪孩子, 他(她)就长大了, 孩子7岁以前,家就是他的全部, 7-13岁时,家就是晚上 ...

  • 我的初中时代(下)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我的求学生涯 第二部 我的初中时代 (下) 程党会 22.我抄完了一本书 那时的学生,除了课本以外几乎连一本像样的辅导资料都没有,因为已经取消了十多年的考试制度,这十多年来出版部门根 ...

  • 胡盼:教育,是人的教育

    她,就这样一直在这坐着,从我观察她开始,已经换了好多个姿势.说换姿势其实不对,她只是沿着她坐的地方换着方向,换到太阳能照的到方向. 她是谁呢?为什么一直在校园里坐着呢?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冬天的下午一直在 ...

  • 胡盼:教育的另一种使命——唤醒

    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成其为教育" ...

  • 【河北省十大藏书家风采】- 热爱藏书的写作者胡林声

    本期介绍:胡林声 以书为伴,以笔为足,胡林声,让读书藏书成为生活方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影响培育文坛有志青年. 以书为伴 以笔为足 --记邢台威县藏书人胡林声 "我现在仍然坚持每天读书两个 ...

  • 胡林​朗诵:《 让我为你唱首歌 》——献给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作者:关民

    < 让我为你唱首歌 > --献给抗疫前线的医护工作者 文 | 关民 朗诵 | 胡林 审|郝文慧 柳洪涛 编辑|静听美文 点击上方音频,聆听主播朗诵 世界以痛吻我 要我报之以歌 都说岁月静好 ...

  • 草圣林散之:颇有怀素之风,70年代的书法被誉为当代第一草书

    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之家. 今天分享的是林散之的 草书作品,其草书作品70年代 ...

  • 胡盼:教育无痕

    "爸爸,刚刚我帮弟弟撕开了零食,我棒么?" "嗯." "我还帮弟弟把包装袋放到了垃圾桶里,我厉害吧?" "是的." &q ...

  • 红色档案丨胡林的袜子

    1945年12月6日下午4时左右,胡林去看望妈妈和嫂子王玉轩,妈妈让他带上刚刚为他千针万线密密缝好的袜子.胡林与她们的告别,没有想到竟然是永别.第二天下午,妈妈从牺牲的儿子脚上脱下了这双穿了不到一天的 ...

  • 乔慷慨、胡林焕和李军这三位《夜遇城皇庙》,这下可热闹了

    乔慷慨、胡林焕和李军这三位《夜遇城皇庙》,这下可热闹了

  • 婺源胡林发!传承弘扬烙画技艺,倾力打造“婺农居”品牌

    在上月举办的江西风景独好"开局起步品牌行"活动中,江西上饶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婺源烙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林发先生,他创办的"婺农居"摘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