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演义》全文及译文
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以“演义救国”旨,历时十年,创作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上起秦始皇,下至1928年,全面记述了中国封建时期2166年的历史,以内容丰富、取才翔实名重一时,深受读者青睐。
这套书的编写体例综合了《三国演义》及毛宗岗的批注,有正文、有批注、有总批,只不过是蔡东藩自批自注。通过这些批注,或对有关的虚诞说法加以批驳,或对某些史料的运用注明出处和异同,或对古代的某些官制、法制、地理、器物、名号乃至方言俚语加以通俗的解释,或对所写某些人物加以褒贬,以此达到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弄清历史。在史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蔡东藩以“正史”为主,兼采稗史、轶闻,而出于稗史、轶闻者必有旁证,对史料“几经考证”,“务求确凿”。由于蔡东藩如此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反对虚构杜撰,因此,这套演义虽然通俗,但却有较高的史学价值。
《前汉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共100回,概述了前汉二百一十年间的历史,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嬖幸,有阉宦,故治日少而乱而多。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且秦皇汉武,为后人连语之口头禅,两两相较,不期而合,即秦即汉,会心固不选耳。
《宋史演义》是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
《宋史演义》讲述:武人出生的赵匡胤,趁着主幼国疑的机会,制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继而演出杯酒释兵权的一场戏,巩固了赵氏政权。全国逐步趋向统一,堰武修文,宋朝的经济与文化都有较辉煌的成就。然而北方先后兴起辽、金、夏,华夷反复较量。宋延积弱难返,神宗、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告终。在打着恢复新法的一些奸臣蒙蔽下,北宋两个皇帝都做了俘虏。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为此杀害了坚决抗金的将领。最后重蹈覆辙,蒙古大军步步进逼,三个皇帝或被俘,或死于逃亡途中,或葬身大海。三百多年的历史表明,自强不息才能生存发展,昏庸腐败终归要灭亡,权奸误国实在是最大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