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北归》书评
相关推荐
-
民国记忆|背叛,也是一门学问
啸鹤文字|守护心灵-- 温 暖 · 真 诚 · 乡 愁 背叛,也是一门学问 杨辉峰 | 文 傅斯年本是黄侃的得意弟子,但一次偶然机缘,傅斯年竟"背叛"师门,成了胡适的学生.胡适刚到 ...
-
何为大师?
考古学之于历史 初中的时候,我的政治课分数特别高,经常都在90以上,如今想来,一方面归功于年轻时候记忆力好,一方面则源自毫无批判和思考能力的全盘接收. 这几天看<南渡北归>,才发现,我所学 ...
-
梅贻琦西南联大侧记:处置闻一多遇刺后事,日记中多饮酒吃饭
清华建校110周年,卓越的校长有两位:其一梅贻琦,其二蒋南翔.梅贻琦之于清华,正如蔡元培之于北大.他是清华的"直接留美生",在校史上又称为"史前生",即在清华学 ...
-
民国媒体笔下的陈寅恪
作者:刘克敌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中,相对于梁启超身份及兴趣的多样性,其他三位的学者身份更加单纯,而陈寅恪因很少介入社會活动以及回国之初暂时没有多少研究成果,更是较少出现在媒体报 ...
-
早识当年路本歧——一代学人傅斯年
1946年,成立于抗战烽火硝烟中的国立西南联大宣布解散,北归复校,冯友兰撰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 ...
-
几点感想——读《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一.傅斯年与胡适之间的相似之处 傅斯年生于1896年,胡适生于1891年,二者相差不了几岁,二人在学术上有互相影响的关系,在私人关系上其实还可能含有相似身世上的互相认同,这种认同也可能影响到了二人对传 ...
-
死亡可以,但看中医不可以,因为'科学观念'不允许
这个题目还有这种做法现在让人觉着实在不可思议,但却是20世纪上半叶曾经存在的一个事实,亦是一个很可玩味的历史事实. 这不能不让人感叹,现代思维与'科学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力.没有办法,每个人都 ...
-
《我在现场: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书评
朋友计划今年离开北京,与男友一同南下,定居南京或是上海抑或是杭州,具体还没有确定,不过人却已开始收拾旧物.<我在现场: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这本书便是被她放弃掉的一件,然后被我收入囊中. 实 ...
-
剑桥大学社会学学者因为田野调查丢绿卡,数千学者抗议
超过1200名学者签署了一封信,向英国内政部抗议有关剑桥大学一名研究员的不公正待遇,该名研究者因为长期在国外进行田野调查被告知要离开英国. 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的社会学家Asiya Islam在英国生活 ...
-
田野调查:以大型商超卖场为中心的“线下老年商业生态圈”
"深入'市井',是做好老年行业的根基." AgeClub线上预告丨2021开年论坛:年终复盘,过去一年老年行业创业中经历的难忘时刻,1月22日,文末扫码报名! 撰文丨格格 编辑丨陈 ...
-
《中国手工纸文库》丨最权威手工造纸普查,耗时十余年耗资近千万田野调查成果
<中国手工纸文库·云南卷> 汤书昆.陈彪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ISBN:9787312044397 / 9787312031519 定价:珍稀收藏版4980元 / ...
-
【衡道丨笔记】「白求恩·肿瘤病理学社」之「三甲病理现场」课程学习笔记(一)
「白求恩·肿瘤病理学社」之「三甲病理现场」,旨在促进国内恶性黑色素瘤病理诊断的规范化.增强相关分子检测意识,提高恶黑精准诊断水平. 今天由瑞金医院的笪倩老师带来「白求恩·肿瘤病理学社」之「三甲病理现场 ...
-
司马迁写《史记》,是如何开展田野调查的?
感谢小秘书邀请. 司马迁写<史记>,不仅饱览天下典籍,还花很多时间做了大量"田野调查",堪称治史和治学的典范,写就了全世界为之赞叹的史学和文学巨著. 一,司马迁祖上的重 ...
-
《红楼梦》方言词语称谓民俗气候地理背景田野调查报告。
任侠家 <红楼梦>方言词语称谓民俗气候地理背景田野调查报告. 作者:任侠家.翟桂春.渤海寒士.终南寒士. <红楼梦>研究,二百余年来,众说纷云.窃以为,最有效途径是:研究者走出 ...
-
最权威手工造纸普查,耗时十余年耗资近千万田野调查成果
<中国手工纸文库>总序 造纸技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正是在这一伟大发明的推动下,我们的社会才得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获得比人类使用口语的表达与交流更便于传承的介质.纸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五 ...
-
以田野调查视角管窥巴中巴文化
巴中日报手机数字报2021.6.12 正文字号:[大][中][小] 图:通江县擂鼓寨遗址 彭从凯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约公元前11世纪,巴人参加了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因为巴人的英勇善战 ...
-
龙某人的田野调查 —— 阳春三月,见龙在田(上)........
这篇文章接地气吗?很接地气......隔着屏幕,都能够闻得到的泥巴味道.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使放到今天,仍然极少有人愿意身体力行. 就拿我们这一行来说,大部分的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