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故事 | 儿时的记忆 扑捞树叶~ 刨茬子

(0)

相关推荐

  • 正月里搂柴

    〓 第 1408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俗话说,头伏压地末伏翻,三九磙地永不干.这句话,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这是历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每年夏季有三伏.就压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杨树/宋亚兰

    在故乡,一抬头便看见杨树.杨树在村道旁,公路边广泛种植,随处可见.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以杨柳为主的行道树乃至果树类中,杨树起着首屈一指的作用.女人们常常催促着自家的男人,鼓励着男人们多栽几棵杨树,好盖 ...

  • 京畿旧事:烤百病

    幼年时,在老家永清南部一带乡间,每年正月十六,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大人孩子都要到村边甚至更远的旷野,捡拾野地里的枯干的柴禾.杂草.树叶.树枝,然后堆放在一起,用火点着.一家人围在火堆旁边烤火, ...

  • 出茬子

    出茬子 出茬子是一句东北民间俗语,是指做事出差头了,要坏事了. 而我今天所说的出茬子不是东北土话的那个意思,是指东北地区过去的年代里白色的毡帽用高粱的空穗子(俗称高梁挠子)加水在大铁锅里熬制,再加以黑 ...

  • 安平饶阳地里柴禾怎么这么多?

    冬天无事,到地里溜达,除了小动物很少,地里很空寥之外,到处可见的是满地的柴禾,有果树底下农民剪下的枝条满地,有槐树地里不少干棒,横七竖八的任意躺在地上,也有倒下的树,有的是新的,有的已经腐朽,树叶子更 ...

  • 拾草

    拾草,山区叫砍柴,平原叫拾草,也叫拾柴禾. 说起拾草,上世纪50.60.70年代的人们大都会记得,可现代年轻人都很陌生,与儿女们讲,她们说是您在讲故事,我说就是讲故事,讲爸爸小时候和年轻时经历的故事- ...

  • 烧荒

    烧荒又称为炼荒. 所谓烧荒是垦荒前烧掉荒地上的野草.灌木等.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破坏环境.不利于环保环的野蛮性行为. 烧荒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可以便于第二年春季的耕梨:二是可烧毁大量草籽,便于第二年的 ...

  • 隔窗听雨丨打“疙瘩”

    打"疙瘩" 作者:隔窗听雨 一场小雪过后,温度迅速降了下来,路边的树木,几乎掉光了所有的叶子,枝杈上残留着雪的痕迹. 天气很冷,呼吸都成了一团团白气,手指不敢在外面长时间暴露,不小 ...

  • 那些年,我们吃过的爆米花和炸米棍

    从西湖湿地公园出大门口,看见路边摊上摆着各色炸米棍,我想黄色的米棍大概是玉米炸出来的,那紫色和白色的,分别就是高粱和大米了. 我对这样的零食情有独钟,看见了总要买上两袋.或许不是我多么喜欢吃这种零食, ...

  • [敝帚自珍]醉鬼歌

    看着老头黄永玉设计的酒壶,颇纳闷,为啥他把这泥做的酒壶弄成麻袋的模样,而且还怕人不理解,画蛇添足地在酒瓶口上系了个麻绳. 这真是为酒鬼预备的壶,能喝的酒鬼多半漏酒,这麻袋就是高妙的寓意.而且还有一个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