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诞的饥饿艺术中,浅析卡夫卡孤独的精神追求

(0)

相关推荐

  • 饥饿艺术家 | 群租生活

    图源:塔可夫斯基<镜子> 从北京离开后,易川有一段时间没再见到胡说,直到有一次,胡说中转上海,正好见他一次.在苏州河工业旧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他们的讨论照旧从文学开始.胡说最近在阅读< ...

  • 荒诞又疯狂!奥逊·威尔斯和卡夫卡的天作之合!

    电影供销社平台 专为中老年打造 公众号 前言 自电影诞生之日起,就拍摄了许多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小说为电影提供了扎实的文本支撑,所以电影往往也是精品中的精品.今天分享会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也是改编自小 ...

  • 卡夫卡:艺术对艺术家是一种痛苦

    雅诺施:"晚上您一定很累." 卡夫卡:"我是累,但也幸福.没有什么东西比这种纯洁的.摸得着的.到处有用的手工艺更美好的东西了.除了木匠铺,我在农村和花圃也工作过.那些工作 ...

  • 卡夫卡《变形记》塑造的荒诞世界,体现了人性的异化

    <变形记>作为卡夫卡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怪诞的想象和简单朴素的文笔描述出社会中的冷漠和亲人之间的金钱至上,深刻的展示了金钱万能的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在精神匮 ...

  • 阿尔贝·加缪:弗兰茨·卡夫卡作品中的希望和荒诞 | 西东合集

    刘半九 译 卡夫卡的全部艺术在于使读者不得不一读再读.它的结局,甚或没有结局,都容许有种种解释,这些解释都是含而不露的,为了显得确有其事,便要求按照新观点再读一遍.常常可能有两种读法,因此读两遍看来是 ...

  • 韩高琦 | 卡夫卡:一位“从文学外走来”的作家中的作家

    今天(7月3日)是弗兰茨·卡夫卡诞辰138周年纪念日.卡夫卡出生在波西米亚王国的首府布拉格,犹太血统,当时这座城市约有80万人口,五分之一讲德语,卡夫卡也是.大学时代,卡夫卡学的是法律,文学并非他的专 ...

  •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荒诞背后的现实

    一."假定之中的现实" 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卡夫卡不同于传统文学,他对现实的关照不是客观地摹写.再现现实,而是借助象征.譬喻.变形等手段为我们创造出一个荒诞不经的情 ...

  • 卡夫卡丨我的一生就是在抗拒结束生命的欲望中度过的

    日记(译者:叶廷芳.黎奇) 1911年 2月19日 现在是夜里两点,我这最幸福的和最不幸的人怀着一种独特的灵感去睡觉(只要我能容忍这种想法,它也许将继续伴随着我,因为它比以往的一切灵感都站得高),这种 ...

  • 读 卡夫卡《饥饿艺术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卡夫卡,但没人是真正的卡夫卡.可是不管多少次深入他的小说,每次都总是让人着迷,作品的身上满是不做作的生命痕迹. 我不愿意在此向读者大概的介绍这篇文章的内容,只是觉得满是做作的文字承载不 ...

  • 什么是“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

    什么是“卡夫卡式”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