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轩易医脉法】第三十三讲
相关推荐
-
肝经之病 --- 气爽丹 (石室秘录)
6.肝经之病 --- 气爽丹 肝经之病.两胁胀满,吞酸吐酸等症,乃肝木之郁也.正治之法,方用白芍五钱,柴胡二钱,炒栀子一钱,苍术一钱,茯苓一钱,神曲五分,半夏一钱,甘草一钱,丹皮三钱,水煎服. ([批 ...
-
《医学衷中参西录》45.厥阴病提纲及意义
传经之次第,由少阴而厥阴.厥阴者,肝也,肝为厥阴之府,而肝膈之下垂,与包肾之脂膜相连者,即厥阴之经也.为其经与少阴经之脂膜相连,是以由少阴可传于厥阴.厥者逆也,又尽也,少阴自少阳.太阴传来,而复逆行上 ...
-
足厥阴肝经病证
本证是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及相关脏腑肝的病证. 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不可以俯仰,胸胁胀满,少腹疼痛,疝气,巅顶痛,咽干,眩晕,口苦,情志抑郁或易怒. 病机分析:足厥阴肝经之支脉.别络,和太阳少阳之脉,同结 ...
-
肝郁生癥趣案
[出处] [日]浅田宗伯<先哲医话>. [原文] 一老人痰喘气急,有癥瘕①,细柳安以为劳役,与补中益气汤,痰喘益剧.余诊曰:此人性豪强,壮年起家,故肝郁生癥,加之水饮聚结,以为喘急也.乃与 ...
-
【岐轩易医脉法】第二十八讲
迟 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脉经>:"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二.脉象评析 认识了数脉也就认识了迟脉,<脉经>云:"呼吸三至,去来极迟" ...
-
【岐轩易医脉法】第三十二讲
促 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伤寒论·平脉法>说:"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 <脉经>: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黎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 二 ...
-
【岐轩易医脉法】第三十四讲
短 脉 一.脉象的诸家论述 <脉诀>:短脉,不及本位. <脉经>: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脉诀刊误>:寸口尺中皆退缩,附近关中见一半,如龟缩头曳尾之状,以其阴阳不及本 ...
-
【岐轩易医脉法】第四十讲
续上一节: 虚 脉(下) 二.脉象评析 <脉经>言:"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可以看出,王叔和认为虚脉脉体当大,并有豁然空虚之象,但在王叔和以前并未明确 ...
-
六副秘图,打开易医脉法之门。
作者:张润杰 在<岐轩脉法>中,左右二脉分主人体内外,此符合人体阴阳之道,验之临亦是准确无误.其实在<内经>中就已经以人迎和气口分主内外了,至于独取寸口诊法亦早就有不少医家在辨 ...
-
六副秘图,打开易医脉法之门
小编导读 <黄帝内经>曰:"善诊者,查色按脉,先别阴阳."脉法精微玄妙,为中医医道之灵魂,但脉法好用难学啊.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简单.独特.易掌握的脉法--岐易医脉法,我 ...
-
大医脉法:学习中医的重点必备技能,范老师带你轻松get到
本 期 导 读 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珍医神归纳的28脉为标准,现今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多以此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标准. 切脉的意义 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 ...
-
大医脉法 | 学习中医的重点必备技能,范老师带你轻松get到
本 期 导 读 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珍医神归纳的28脉为标准,现今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多以此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标准. 切脉的意义 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 ...
-
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三(20)
咱们上一次主要讲了第三卷<脉法解>,主要是讲了摸脉基本的一些方法,主要讲要去体会脉气,体会脉气那种自然而然地周流的即时状态.这是脉诊的基本功,那么今天咱们接着来讲,讲这个具体的脉象,以前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