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记忆,二十八
相关推荐
-
【天下爹娘】在朝阳公园地铁站,突然想起您
16-石榴-奶奶 王丽 在朝阳公园地铁站里,看到墙体广告上写满"16开了",我瞬间便想到了"石榴",然后自然就想起了我奶奶,以及石榴树旁矗立的老屋和奶奶栽种在轧 ...
-
那片竹园
老家门前是块晒谷场,边沿是条马路,紧挨马路的是一大片竹园,正对着我家的三间老屋. 竹园从我记事起就在我面前存在,也不知道具体来自何时. 回想起竹园,记忆深处的那些旧时光全在我面前一一铺展开来. 竹子的 ...
-
遥远的记忆:村口的辘轳架【散文】
作者简介 李跃峰,笔名(网名)山野俗人,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66年10月,酷爱文学.是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之星.曾在国家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多次.其中,中篇小说<梁燕妮> ...
-
想起我的姑奶
我小的时候,每到冬季奶奶来我家住的时候,我姑奶经常一起来,姑奶是我爷爷的三姐,和奶奶关系很好,她俩就像亲姐妹一样,一起干活一起说话.姑奶家住在离我家不远的村子,她俩在一起是个伴,奶奶和姑奶把我家的棉衣 ...
-
曹 英丨老屋
我晒照在朋友圈,于是,对老屋有记忆的亲人和朋友纷纷留言.就连我最小的妹妹也记得,那年盖房子时,爸用牛拉石头,因不堪重负使不上劲,架子车翻在沟里.爸胳膊骨折,缠绷带打石膏,逢雨天就疼,落得残疾好多年. ...
-
李丽丨老屋的故事(散文)
记忆中的那座老屋陪我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那里保留着我最纯真.最朴实.最美好的东西.虽然陈旧点.窄小点,无法与现代高楼相媲美,可它有年代久远的故事,有丰富的情怀,有房前屋后的戏闹,院内母亲忙碌的身影, ...
-
童年的记忆――关城小南街
儿时的小南街就是我的整个世界.最南端是姥姥家,往北数三个大门是我家,再往北数四五家就是奶奶家.我的活动范围就是这一段.再远一点的地方都没怎么去过,这条街承载了我童年的全部记忆. 此 ...
-
三厂记忆,十八
打夯歌 新海门成陆时间不足三百年,没什么历史积淀,表现在地方戏曲,拿的上台面和拿不上台面的,也就二种:海门山歌和打夯歌. 海门山歌是沙地移民带来的,1930年代中,管红心的爷爷剑阁先生,将民间小曲加以 ...
-
三厂记忆,十二
三厂人 我从小知道,三厂人属于沙地人,但不知道为什么. 从三厂往北是常乐.平山,再往北是四甲,这儿的人和沙地人不同,他们讲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习俗,他们是通东人(南通以东),但我们把他们叫做江北人.这 ...
-
忘记爱情的温度第三卷(二十八)‖文/樱落满地哀愁集
忘记爱情的温度第三卷(二十八) 二十八.浮生若梦 自那天后,赵轩和周虹就经常在一起行动,虽然他们俩谁也没有承认彼此的关系,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们两人的默契和眼中淡淡散发的情感交流. 他们和普通的学生 ...
-
三厂记忆,十九
名讳 不知道始于何时,始于何方,学生的考卷需要带回家,让家长签字,这恐怕是中外教育史上最让人厌恶的措施.可惜的是,如今移动通讯发达,微信联系起老师与家长,先进的工具往往是助纣为虐. 小学期间,我的成绩 ...
-
三厂记忆,十六
打牌博 牌博是启海话的发音,我曾经问过一个北京人,他们有相同的游戏,好像叫摔纸角什么的,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记不真切了.网上看到在豫北叫"摔面包",面包是很后来的名词了,估计最早的 ...
-
三厂记忆,十五
打香烟壳子 打香烟壳子曾经很流行,很可能是全国性的,三厂镇也不例外.我看到有人介绍,他们那儿把烟壳折成三角形的,也有折成长条形的,三厂镇上的孩子玩的是后一种. 比大小是按照香烟本身的价值,当时三厂镇男 ...
-
三厂记忆,十四
寄爷 我在南通工作的时候,从<江海晚报>看到一则报道,说是瑞祥有一个男青年,出国去了意大利,回国时带了一个洋媳妇.在老家举办婚礼时,报社记者前去采访新娘,外国新娘说,这儿很好,就是寄爷太多 ...
-
三厂记忆,十
玲珑男子 张志芹曾经是三厂中学(红旗中学)的英语老师,后来调去外地. 前进中学大门朝东,面向中心街,斜对面有条小路,向东一直到中心小学的西墙.从路口进去,北面第三户就是张志芹的家.他家对面是戴国旗家, ...
-
三厂记忆,三十二
雪狗和高新 前进中学的北墙外有几户人家,记得最东边的是雪狗家.雪狗家是父子二个,好像姓朱,我一直不清楚雪狗是父亲还是儿子,就当是父亲的名字吧. 我进过雪狗家,那间小小的堂屋北向,采光差,室内很暗,真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