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韩《史记》仅记载数十字,它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相关推荐
-
战国313 一个人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上回说到韩非给秦王嬴政写了一封信,大道理那是一条一条的,加上行文流畅,字字珠玑,看得嬴政那是爱不释手.总觉得有问题,但是这问题在哪儿?又说不出来,拿给大伙儿一看,大伙都沉默了,知道老板喜欢这人,难道有 ...
-
战国314 灭韩——秦国统一中国的壮阔的进程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上回为您说到韩非一个人在秦国孤军奋战,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祖国--韩国能够多活几年. 李斯首先看穿了他的阴谋,他对秦王提出了两个针对性的验证方法:第一就是把我李斯派到韩国看看韩王对我的态度:第二就是派 ...
-
韩非子的死亡之迷
原创|发布:2020-07-18 14:59:52 更新:2020-07-18 14:59:52 TA说 导读:韩非子的死亡,其实和两个人都有着莫大的关联,一个就是李斯,另一个就是 ...
-
《大秦赋》中,韩非死在李斯怀中,历史上真实的韩非是怎么死的?
在<大秦赋>中,韩非已经下线,他的下线牵扯三个人:秦王政.李斯.姚贾. 韩非深爱韩国,用尽方法不愿意韩国灭亡,他又不愿意效力秦王.为了保住韩国,韩非要离间秦王与秦国上卿姚贾,姚贾认为韩非是 ...
-
【历史回眸】《史记》记载:郑庄公为什么对老妈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 导读小引 ]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为什么<史记>记载春秋时期郑国的君主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永远不同自己的母亲相见"呢? 据说是因为母亲姜氏生他的时候难产, ...
-
甲骨文揭示:《史记》记载有误,黄帝不可能姓公孙
作为中国的人文初祖,黄帝一生留下了很多传奇,但也留下无数谜团,其中之一是黄帝的姓氏.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没有说黄帝姓姬 ...
-
墨家在历史消失之谜?《史记》记载中只有24个字
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儒道法继续发展,命运就开始分化.唯独墨家销声匿迹,墨家去哪儿了? 秦汉后,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 ...
-
出土文献颠覆《史记》记载:“郑伯克段于鄢”前的周代郑国史新说
大家都知道"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这是<春秋左传>记录的第一件大事,后来也被<古文观止>编为文选的首篇,时至今日,中学语文教材也选录了这篇文章,可见这段史实 ...
-
“苏美尔文明”乌尔军旗拯救了《史记》记载的帝尧“彤车乘白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曾发布微头条,谈及考古学研究表明,中原地区在前殷墟时代没有驯化家马的证据,没有马拉车,"但丰富的古典文献里却车马喧闹,年代越晚往前推的时间越早,越晚描述上古 ...
-
据《史记》记载,扁鹊有著名的六不治理论,描述了六种不治之症。
一.骄恣不论於理 "骄恣不论於理"的意思是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这个不治之症除了一些病人本身情绪暴躁之外,可能主观上还带有一点医生不想医治的意思,生病的人情绪不好,有一点小脾气可 ...
-
史记如何记载夏朝第三帝太康失国?第六帝少康如何复国?
近来看到网上有关于夏朝第三个帝王太康失国和第六个帝王少康复国的故事,对很多文章大致总结后,简要说下太康失国和少康复国. 一.太康失国 夏朝的第三代帝王,也就是大禹的孙子,名字叫太康,因为大禹的儿子(太 ...
-
史记如何记载周武王伐纣的?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写了周朝之前,周部落经过公刘.古公亶父.季历.昌的仁政,周部落逐渐强大,到了西伯昌(就是周文王)时,周部落已经具备了雄厚的势力.西伯昌死后,继承者周武王是如何开创周朝八百年基业的 ...
-
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一个不一样的孔子,或颠覆司马迁《史记》记载
我们知道,孔子是我国儒教文化的创始人,历代封建帝王都将其尊奉为"万世师表".他的儒家学说早已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根.但是,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圣人,他的身上至今还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