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吴政权两次迁都的前因后果 13

(0)

相关推荐

  •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在武昌称帝,又为何将都城迁到南京

    历史上,当南北对峙时,定都金陵(建业.建康.南京)是常态,这是由于地理经济决定的.孙权曾根据形势需要短暂地建都于武昌,是基于219-228年特殊的形势做出的务实调整.不过,当形势回归常态后,孙权还是回 ...

  • 孙权去世前后武昌(鄂州)军政部署的变化

    孙权去世前后武昌军政部署的反复变化 荆州牧陆逊病逝后,孙吴政局陆续发生震荡,经历了太子孙和被废黜.鲁王孙霸被赐死.孙权去世.孙峻暗杀辅臣诸葛恪等重大事变.在此期间(245- 253 年),东吴统治者反 ...

  • 孙吴后期,权臣治下的武昌(鄂州)结局早就注定

    陆抗<辨亡论>日,"吴制荆.扬而奄掩)交.广".孙吴的江南河山基本上由荆.扬二州构成,偏居南陲的交州对于国势影响不大.孙权定都武昌时期,该地是全国的军政重心.他还都建业 ...

  •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古诗三百首,佚名《吴孙皓初童谣》

    吴孙皓初童谣 [魏晋]佚名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注释 孙皓,三国时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即位不久,迁都武昌,劳民动众,怨声载道,东 ...

  • 孙权自武昌(鄂州)迁都建业的秘密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随后迁都建业,在武昌居住8年后又回到了旧都.其中原因为何?此前多有学者进行过论述.例如,黄惠贤从经济角度来分析,并引用<三国志>卷61<吴书●陆凯传&g ...

  • 现在的鄂州人的祖籍可能都来自江浙一带

    汉末到孙吴初年,武昌城由于政治军事地位的陡升,引起了当地人口的迅速膨胀.黄巾起义之后,北方陷人长期的军阀期据混战,多有士民渡江避难.据史籍所载,洛阳的异邦佛教徒也纷纷来到相对安定的武昌,如祖籍月氏的居 ...

  • 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开始,孙吴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孙权以建业为治所始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建安)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建业为秣陵"(<三国志>卷四十七<孙权传>).而从建安二十五年(2 ...

  • 孙吴的两次建都与撤都

       "悠悠武昌,在江之隈,吴未丧师,为蕃为畿."[1](陆机<赠武昌太守夏少明>)汉末三国时期,武昌(今湖北鄂城)在孙吴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突出表现之一,孙吴 ...

  • 鄂城六朝考古散记

    鄂城六朝考古散记 湖北省鄂城市(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古名武昌,为六朝时代(221-589年)的长江中游重镇,也是孙吴建国时的第一个正式都城.20世 ...

  • 三国吴后期武昌(鄂州)军镇的衰落

    孙吴后期武昌军镇的衰落 从孙权建号黄武元年222年)开始,至孙皓天纪四年(280年)降晋,东吴立国58年.其中孙权在位30年,而孙亮.孙休.孙皓在位合计为28年,后28年可以称作东吴统治的后期.在此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