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华东(二):敌整编七十四师毒箭穿心,两淮失守,一战涟水城
相关推荐
-
陈毅不会打仗的说法到底从何而来?泗县战役是他一生的伤痛
1946年8月7日午夜,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山东野战军第8师,在华野9纵.2纵的配合下,按预定计划向淮北泗县城发起猛攻,意图歼灭守城的桂系第7军的两个团.山野司令员陈毅信心满满,自侍手握重兵,以22个 ...
-
徐向前差一点成为华野司令员,到底是怎么回事,当时陈老总在哪里
军营今日事关注2020-12-09 12:17大图模式在十大元帅中,徐向前徐帅是唯一一位北方人,而且还是唯一一个将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军委第一副主席三个最高军职全当遍的元帅,红军时期 ...
-
谢祥军阵亡后13年,人们才得知他的死讯,为何组织上要隐瞒?
1959年,在孟良崮战役胜利13周年纪念仪上,重建了阵亡战士纪念塔,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当时华野十纵队司令员的谢祥军已经牺牲,为什么谢祥军牺牲后,组织上要隐瞒他的死讯接近13年,就连跟他对阵的张灵甫也 ...
-
两淮失守之后,中央下令粟裕统一指挥,粟裕见到陈毅说:我来迟了
从1946年7月中旬起,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解放区机动作战,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战役.与此同时,当时担任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率领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七师.第八师,约计五万兵力进入淮北地区,并 ...
-
华野锁死30万蒋军,杜聿明反手逃出徐州,粟裕猛然发现急追130里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由此可见,古人认为战争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 ...
-
淮阴淮安之战:薛岳虚晃一枪,为自己赢得了解放战争中少有的胜利
淮阴淮安保卫战,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在敌人数倍来袭的情况下,由于我兵力分散,加上对薛岳的主攻方向上的误判,致使两淮失守,使得薛岳在内战中赢得了自己乃至整个国军都少有的胜利. 一.以攻对攻的摸底战 19 ...
-
抗美援朝,3兵团吃了败仗,彭德怀批评王近山:你可是刘伯承的兵
抗美援朝,3兵团吃了败仗,彭德怀批评王近山:你可是刘伯承的兵
-
涟水保卫战中,司令员谢祥军壮烈牺牲,为何13年后才被公诸于世?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建立前,历经了十几年的战争时期.在这段黑暗时光里,中国人民深受折磨,苦不堪言.但在那些红军战士们的奋勇抵抗下,我们终于迎来了和平.今天,历史象就要介绍一位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他就 ...
-
鏖战华东(六):孟良崮战役——华野吃掉了整编七十四师(上)
莱芜战役中李仙洲集团被歼灭,是国民党军队发动内战以来的最大失败. 由国民党挑起的内战,打了八个月,国民党军队虽然占领了解放区的105座城市,但被我军歼灭了66个正规旅,损失了71万人. 由于战线过长和 ...
-
中原突围后,皮定均首战劲敌:围攻整七十四师一个团,反折六百
前天,笔者在<中原突围前,上级给皮旅干部发便衣,皮定均怒喝:谁穿枪毙谁>(https://www.toutiao.com/i6959408386970501640/)一文中,简单叙述了皮旅 ...
-
第七十四集 如何链接两个结构体变量
介绍了C语言中如何将一个结构体的next指针指向另一个结构体,并且将这两个结构体节点关联起来
-
认知世事(二百七十四)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做事有余,说话有德. 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 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敬人不必卑尽, ...
-
明理心语(二百七十四)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情不好,生活就会失去活力:心态不好,心情就是浮萍一片. 我们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来做主.做人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情恰到好处, 是人生的最大学问:把握做人的分寸,掌 ...
-
失恋二百七十四天...
作者:小小 分手第一个月 你搬走以后,我每晚都睡不着 点开你的头像看发呆 后来看到你的朋友圈一片空白 明白你把我屏蔽了,不让我再窥探你的生活 翻来覆去的看着过往的照片和最后的聊天记录 分手第二个月 习 ...
-
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四 ◎乐部十二
○舞 <毛诗·甫田·宾之初筵>曰:舍其坐迁,屡舞仙仙.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又<宛丘·东门之枌>:刺幽公也.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歌舞於市井尔. <尚书>曰:苗 ...
-
程子君:锦衣卫(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之二百七十四)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 ...
-
【九思三平斋(二百七十四)】
九思三平斋·小议 274九思三平斋<"无字诀"小议> (西汉)刘向曾言: "智莫大于阙疑, 行莫大于无悔." 今悟: 官莫大于无私, 学莫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