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漫谈(一)汉字演变

同学们,大家好,第一讲首先讲一下汉字的演变历史。我们今天使用的方块汉字,是几千年间一步步地演变过来的。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汉字的最早祖先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那时候中国处于商朝时期。为什么叫甲骨文呢?因为这些文字是用刀刻在乌龟的腹甲或者其他动物的骨头上的。这里的“甲”就是指乌龟的腹甲;“骨”就是指某些动物的骨头——一般是牛的肩胛骨。这些“甲”、“骨”都相对平整一些,便于刻字,同时又便于叠置存放。其中牛的肩胛骨面积较大,有时可以刻上百个字。大家可以看下面图片:第一个是乌龟腹甲,后两个是牛的肩胛骨。

图1-1甲骨文—龟甲(商)

图1-2甲骨文—兽骨(商)

图1-3甲骨文—兽骨(商)

近100年来,出土了大约15万多片有字甲骨。在这些甲骨上总共发现了4500多个不同的字,已经辨识出来约2500个。

目前发现的甲骨文绝大部分来自于河南省安阳市的小屯村,这地方曾是商朝的首都。这些甲骨文相当于商朝的国家档案。

图1-4殷墟

图1-5甲骨文—殷墟出土原状(商)

那可能有人会说,中国的文字应该还要更早:因为考古发掘出的5000-6000年前的遗址中、也发现过不少很像文字的刻画符号。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刻画符号我们现在还无法识别,还不了解古人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还无法认定这些符号就是文字。

图1-6-1刻画符号—半坡遗址(约公元前4000年)

图1-6-2刻画符号—临潼姜寨(约公元前4000年)

到了商朝之后的西周时期,人们喜欢在青铜器上铸造很多文字,这些文字记载了好多国家大事。由于这一时期没有遗留下多少其他实物文字材料,因此青铜器就成了现存西周时期文字最重要的载体(东周时期,竹木简逐渐成为主要文字载体)。后人把这些铸造或者刻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称为金文,这里的“金”就是金属的意思。相对于甲骨文,西周金文更加成熟美观。

图1-7-1金文—毛公鼎(西周)

图1-7-2金文—毛公鼎(西周)

图1-7-3金文—毛公鼎(西周)铭文拓片

图1-8-1金文—越王勾践剑(东周-春秋)

图1-8-2金文—越王勾践剑(东周-春秋)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图1-9-1金文—中山王方壶(东周-战国)

图1-9-2金文—中山王方壶(东周-战国)铭文(局部)

图1-9-3金文—中山王方壶(东周-战国)铭文(局部)

图1-9-4金文—中山王方壶(东周-战国)铭文拓片

再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为了便于庞大帝国的内部交流,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强制推广小篆字体。小篆字形长方,线条更加整齐美观。大家看一下图片。

图1-10-1小篆—秦诏版(秦)(钉在标准度量衡器上,表明该器物为国家强制推行的标准度量衡器)

图1-10-2小篆—秦诏版(秦)铭文拓片

图1-11小篆—泰山刻石(秦)

图1-12小篆—峄山刻石(秦)

由于统一的中国不仅疆域辽阔、而且采用中央集权制度,日常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小篆写起来实在太慢、太不方便了。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到了秦朝后期以及随后的汉朝时期,从事文书工作的书吏对篆书进行了改造。改造方法一是减少篆书的笔画,二是把小篆字体中很多弯曲的笔画拉直。这种字体后世称为“隶书”。“隶”本来是下等人的意思,就指那些抄写文书的书吏。小篆演变成隶书,就是这些下等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对文字进行的创新。

图1-13隶书—里耶秦简(秦)(湖南龙山县出土)

最初,隶书是很难登大雅之堂的,重要文件还得用小篆字体来写。但后来随着隶书不断美化,更加上书写方便快捷,小篆也就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1-14隶书-曹全碑(汉)

如果细心观察的话,今天我们还能经常看到篆书。在哪儿能见到呢?那就是篆刻。篆刻就是用小篆字体来刻印章。我们经常看到的书法、绘画作品上所盖的印章,上面的文字基本上都是小篆字体。从字形来看,小篆的字形又窄又高,隶书字形则是又宽又扁。

再后来,大约到三国时期前后,也就是大约1800年前,人们把隶书中弯曲的笔画进一步拉直,逐渐演变出了楷书。到了楷书,汉字就成了很规整的方块字了。我们经常说楷模楷模,楷就是标准的意思。楷书字形的宽和高基本相等,轮廓基本上是正方形。

图1-15楷书—钟繇《宣示表》(魏)

楷书出现后,汉字形体就基本定型了,直到今天也没怎么变。只是人们在书写过程中,为了写得更快,把笔画连带起来,出现了行书、草书。有人把楷书比喻成站立,把行书比喻成走路,把草书比喻成奔跑,是很有道理的。

图1-16行书—王羲之《兰亭序》(东晋)

图1-17草书—王羲之《十七帖》(东晋)

大家可以看一下图片中的马字,是怎样由甲骨文演化到金文、再演化到隶书、再演化到楷书的。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好了,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就先讲到这里。大家对这一次的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欢迎留言,谢谢大家。

下一讲:(二)汉字简化

(0)

相关推荐

  • 中国的汉字奥妙?读懂了这,才能认真的教育孩子!

    中国的汉字奥妙?读懂了这,才能认真的教育孩子!

  • 古代规模最大“汉字大字典”见证汉字的传承和演变

    <王氏书画苑>. 明代刊刻的<五音类聚>. <五音类聚>内页. 崇州,古称蜀州,文风蔚然,留下不少珍贵典籍.始建于1928年的崇州市图书馆的古籍书库里,依然珍藏着8 ...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 ...

  • 1、汉字的来历、演变及“爱、安、按”释源及故事

    1、汉字的来历、演变及“爱、安、按”释源及故事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500例

    基本介绍 它们整齐规范,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具备了简单文字的特征,学者们认为这可能是汉字的萌芽.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 ...

  • 汉字漫谈(二)汉字简化

    这一讲说一下汉字简化. 为方便起见,这里将汉字简化分为广义简化与狭义简化.先说广义简化. 广义简化包括汉字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至今3000多年间的简化.在这3000多年间,汉字简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

  • 汉字漫谈(三)象形字(上)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讲象形字. 古人在创造汉字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也就是首先从自己最熟悉的身体开始,先利用自己的身体,随后再利用外物.这一讲,我们先看一 ...

  • 汉字漫谈(四)象形字(下)

    今天继续讲象形字.我们先补充一下概念--什么是象形字呢?那就是我要写"马"这个字,我就把"马"画出来:我要写"车"这个字,我就把" ...

  • 汉字漫谈(五)会意字(上)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会意字.这里说的"会意",和"象形"一样,都是中国古人"造字的方法".我们说"象形"就是--我要写&q ...

  • 汉字漫谈(六)会意字(中)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讲会意字.上一讲我们讲了和人有关的,今天我们讲和人身上器官有关的. 首先来看和手有关的. 我们看"支付宝"的"付"字,甲骨文这个字,左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