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代理人自认较本人自认标准更为严格
相关推荐
-
当事人自认规则解读——拟制自认与诉讼代理人自认
本文是君之道思考的第344期文章本系列往期文章当事人自认规则解读--自认的构成及效力在当事人自认规则解读的第一篇文章中,我们对自认的构成及效力进行了研究.除当事人自行对明确于己不利的事实作出自认外,& ...
-
新证据规则之当事人自认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证据规则>")于2019年10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自2020年 ...
-
自认与认诺的区分对比
简介:①自认,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ì rèn,指的是当事人一方承认对方当事人所主张的不利于自己的事实为真实明确表明其真实性的陈述.自认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②认诺,即义务人在特殊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 ...
-
诉讼自认制度的适用规则
自认制度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自认系当事人在诉讼的口头辩论或准备程序中作出的与对方当事人主张一致且于己不利之陈述.根据自认作出场合的不同,自认分为诉讼中的自认和诉讼外的自认,二者在法律效力上存在较 ...
-
新证据规则解读—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民事诉讼|普通共同诉讼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编者按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修改的决定>,公布了将于2020年5月1日生效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自认的证明效力要结合案件审理情况予以确认
证据规则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对于自己不利的事实的表述或承认.从利害关系角度来看,当事人对于自己有利的情节的表述可信性一般,需要进行查证而确认:而对于自己不利的情节的表述或承认,具备较大可信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不承认、不否认,并不当然构成拟制自认
自认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中,拟制自认的构成,更是民事诉讼中易产生较大争议的重要问题.根据司法解释,一方当事人对于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不利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询问后,仍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人民法院应指导当事人举证并提供相应帮助
民事诉讼传统观点认为,法院在诉讼当中应当保持中立.当事人对各自的主张向法庭提供证据予以证明.若当事人举证不能,则需要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司法实践中,部分审判人员也认为举证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法官对此不 ...
-
最高院法官权威解读: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10大”变化
2019年12月2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修改决定>),是2001年<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起诉与反诉的证据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均应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证据.通过这一规定,可以确认原告起诉或被告反诉,均存在一定的证据条件限制.若不能履行举证义务,则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案件事实,慎用推定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于自己事实主张需要提供证据支持,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不过凡事均有例外,民事诉讼中也规定一些事实主张,可以免除当事人的证明责任.这就是常说的免证事实.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有(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限制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注重发挥当事人在程序中的作用,在证明责任上,主要以当事人提供证据为主.若当事人不能完成举证,则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而法院,在庭审中对于证据的调查.收集和提出,并不主动发挥作用. ...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关于书证应当关注的实践问题
书证是民事诉讼的基本证据种类,也是民事诉讼中经常见到的证据种类.书证相较于其他证据,有着自身的法律特征,在司法实践使用书证,需要考虑书证自身的特点. 一.书证的特性 1.以记载内容证明案件事实 书证是 ...
-
法庭上不表态视为自认事实?家事法官带你了解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年修正)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在当事人自认.免证事实.电子证据.书证提出命令.鉴定.当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