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先秦
相关推荐
-
七诊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岐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此言九候之中,而复有七诊之法,谓脉失其常而独大者.独小者.独疾者.独迟者.独寒者.独热者.独 ...
-
你艾灸对了还是错了?
病有宜灸者,有不宜灸者,可得闻欤? 曰:大抵不可刺者,宜灸之,一则沉寒痼冷,二则无糗,知阳绝也.三则腹皮急而阳陷也.舍此三者,余皆不可灸,盖恐致逆也-- 若将有病者,一概而灸之,岂不鬺哉.仲景云:微数 ...
-
黄帝密码|人迎寸口脉法
昨天 (四)人迎寸口脉法 <出窍系列32>.水墨.本然绘 人迎寸口脉法见于<素问>中只在<六节藏象论篇>中篇尾出现了一次,原文为: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 ...
-
中医有十不治之人
中医 十不治之人 1.不信中医的人. 2.对医师有疑虑的人. 3.自以为是的人,又要吃西药又要吃中药的人. 4.懂一点简单中药,对医师处方指指点点的人. 5.拿到处方,不按时吃的人. 6.拿到处方,到 ...
-
针灸治疗10原则
一 .针灸治疗原则 它是根据八纲理论 ,结合疾病的病位 .病性确定的治疗大法 . 二 .治神守气的定义 所谓治神 ,一是在针灸施治中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 :二是在针灸操作中 ,医者专一其 神 ,意守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辽金元
扩展阅读 "金元医学"在短短一百多年间,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始终贯穿着"开拓"."创新"."争鸣"这样一种新的医学风尚, ...
-
扶阳灸法-历史篇|灸法的历史源流——两宋
扩展阅读 1 悠悠历史流转,光阴进入宋代,宋朝重文治,文化事业发达,造纸业兴盛,雕板和印刷有了飞跃式的革新和发展,当时官修多种书籍规模很大,包括医学书籍的整理和编撰. 宋王朝对医学事业较历代尤为重视,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晋唐
今天给大家介绍晋唐时期灸法的历史源流. 两晋至唐,中医名家辈出,医学专著层出不穷,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其中灸法的历史记述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下面让我们来一一领略. 1 皇甫谧,字士安,自号玄晏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两汉
扩展阅读 我们接着来学习两汉时期灸法的历史源流. 自汉以来中医的历史论述渐渐丰富起来,医家著作开始变得详尽具体,灸法的论述也越来越多. 1 淳于意,汉代人,曾任齐国太仓长,后世人尊称为"仓公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明清
扩展阅读 01 明清人的继承与发明 明清针灸学在宋金元针灸理论有较大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阶段:灸疗方面,由艾炷灸发展为使用艾卷的温热灸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集大成的针灸著作.书中内容多数是摘录 ...
-
重灸法:化脓灸的扶阳效应!!!
一.阳气亏损导致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什么叫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与免疫缺陷性疾病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通俗地讲,是一种免疫系统紊乱 ...
-
扶阳理法之要
□ 蒋永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 ·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郑氏阴阳辨证强调人体阳气根 ...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中医的扶阳之法
读经典,领略古人智慧. [原文]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 ...
-
4种强大有效的灸法,艾灸必备!
人想要不生病,虚和淤这两个方面顾到就行了,气血阴阳要足,通道要通,自然健康. 艾灸是温热的,温补其虚,温补其不足:艾灸也是可以通的,通其瘀堵,让通道畅通,通则不痛,痛则不痛,就是如此. 所以,艾灸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