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晋唐
相关推荐
-
《中国医学源流论》总纲
中国医学源流论序言 武进谢利恒先生,于编辑<中国医学大辞典>后,复著<中国医学源流论>.取数千年来各家学说,上起炎黄, 下迄近世,考其源流,别其枝派,原原本本,若网在纲,启后学 ...
-
《中国医学源流论》上古医学
上古医派 针灸始于黄帝,本草肇自神农,脉诀传之素女,此以言乎其托始之时耳.至按其学术之性质而为之分类,则为 医经.经方二家.医经犹今言医学,经方犹今言药学也.神农本草,当属经方家.针灸.脉诀,则同属医 ...
-
晋唐时期妇科针灸治疗的文献研究
妇女在人类社会占总人口的一半,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妇科针灸治疗是中国医学针灸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妇科针灸理论基础.应用范围及治疗方法,因其有经.带.胎.产等特点,与其它针灸临床学科 ...
-
中医古籍校勘的新思考与新探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100700) 黄龙祥 摘要: 通过<黄帝针灸甲乙经( 新校本) >等书中的 25 个典型实例,剖析当前中医古籍校勘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古籍校勘的目标定位. ...
-
艾灸的发展历史: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灸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灸疗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翁(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有七卷,惜己佚. 敦煌卷子本中的残卷<新集备急灸经>则最迟是在唐·咸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辽金元
扩展阅读 "金元医学"在短短一百多年间,从诞生.成长到发展,始终贯穿着"开拓"."创新"."争鸣"这样一种新的医学风尚, ...
-
扶阳灸法-历史篇|灸法的历史源流——两宋
扩展阅读 1 悠悠历史流转,光阴进入宋代,宋朝重文治,文化事业发达,造纸业兴盛,雕板和印刷有了飞跃式的革新和发展,当时官修多种书籍规模很大,包括医学书籍的整理和编撰. 宋王朝对医学事业较历代尤为重视,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两汉
扩展阅读 我们接着来学习两汉时期灸法的历史源流. 自汉以来中医的历史论述渐渐丰富起来,医家著作开始变得详尽具体,灸法的论述也越来越多. 1 淳于意,汉代人,曾任齐国太仓长,后世人尊称为"仓公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先秦
灸法的历史源流 01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先秦时代:先秦时代是指秦以前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医学医疗文字多数记录在各种神话传说.民间民歌.历史文献中,至<黄帝内经>的出现进行了综合性的总 ...
-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明清
扩展阅读 01 明清人的继承与发明 明清针灸学在宋金元针灸理论有较大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一个新阶段:灸疗方面,由艾炷灸发展为使用艾卷的温热灸法.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集大成的针灸著作.书中内容多数是摘录 ...
-
重灸法:化脓灸的扶阳效应!!!
一.阳气亏损导致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什么叫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与免疫缺陷性疾病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通俗地讲,是一种免疫系统紊乱 ...
-
扶阳理法之要
□ 蒋永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 ·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郑氏阴阳辨证强调人体阳气根 ...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中医的扶阳之法
读经典,领略古人智慧. [原文]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 ...
-
4种强大有效的灸法,艾灸必备!
人想要不生病,虚和淤这两个方面顾到就行了,气血阴阳要足,通道要通,自然健康. 艾灸是温热的,温补其虚,温补其不足:艾灸也是可以通的,通其瘀堵,让通道畅通,通则不痛,痛则不痛,就是如此. 所以,艾灸治病 ...